• 1、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如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中国近代化的伟大探索
  • 2、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出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你认为1953年各种媒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是(     )
    A、土地、新解放区、农民 B、志愿军、最可爱的人、美帝国主义 C、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国歌 D、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
  • 3、“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活力阻击时,他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材料描述的人物是(     )
    A、邱少云 B、董存瑞 C、黄继光 D、雷锋
  • 4、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对联中反映20世纪50年代的是(     )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新 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C、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 D、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 5、2024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99周年、列宁同志逝世10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4年1月20日,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会议开幕。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莫斯科时间1月21日18时50分,列宁因积劳成疾在莫斯科去世,享年53岁。孙中山深信“中国革命的唯一实际的真诚的朋友是苏俄”,对于列宁的突然逝世十分悲痛。25号上午,孙中山赶到会场,向全体与会代表宣布列宁逝世的消息,并即席发表演说,高度评价列宁一生的丰功伟业,称他“是一个革命之大成功者,是一个革命中之圣人,是一个革命中之最好的模范”。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会议的名称、召开地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杰出历史人物为何被人铭记”,自拟题目,撰写一篇12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提示:观点正确,至少选取两位人物的史实各1例,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6、弘扬中国精神,创新中国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以后,意识到落后的中华民族求知若渴,四处寻找老师,学习美国、日本、苏联等不少国家,最后还是通过走“中国特色”的道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摘编自顾骏《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材料二   以1949年为节点,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迈出对外开放步伐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在“北京时间”跳跃的数字中迈开奋进的脚步。

    ——摘编自《人民日报:世界通过“北京时间”感受“中国奇迹”》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节选自中共二十大报告

    材料四   我十分关心中华文明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这些宝贵的典籍版本。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我非常关注、亲自批准的项目,初心宗旨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国家版本馆时讲话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四处寻找老师”的一例史实及对应的学习层次。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条“中国特色”道路。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历史性转变”,写出“转变”的标志性事件及时间。
    (3)、根据材料三,指出西方国家的“老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世界产生的不同影响。
    (4)、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谈一谈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的现实意义。
  • 7、茶叶发源于中国,后来传遍世界,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古至今,茶叶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商品之一。公元6世纪,茶叶就随着商人的驼队传到了中亚。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旅行家以及传教士纷纷东来,深入中国内地,对茶叶的认识和宣传更深更广。在17世纪,素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大国是欧洲国家中最大的茶叶贩运国和经销商。从18世纪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支配世界的茶叶贸易。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平均每年达到330万英镑,占国库收入的十分之一,因此茶叶被称为“绿色黄金”。加之清政府放松对茶叶的控制,茶叶贸易出现了跳跃式发展。

    材料三   在清代的对外贸易中,茶叶是抵御外国商品倾销、保持贸易顺差的有力武器。而对英国人来说,茶叶贸易就是白银贸易……茶叶使英国欲罢不能,鸦片使清朝不能自拔,金钱战胜了道义,这场“贸易争端”最后以一场战争结束。

    材料四   1919年,英国为确保印度茶叶销路,拟对华茶征收特别税,使华茶雪上加霜,而当时中国政府无力与英国交涉,最终华茶外销急转而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驼队”将茶叶传到中亚的商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欧洲最大的茶叶贩运国家。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茶叶贸易出现了跳跃式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茶叶在当时清代对外贸易中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场战争”带给中国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当时的中国政府并谈一谈“政府无力与英国交涉”带给你的启示。
  • 8、下图漫画《敌人在我们手中打滚》创作于1938年。它反映了(     )

       

    A、七七事变标志全民族抗战开始 B、第三次长沙会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侵略气焰 C、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D、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战
  • 9、“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关于康有为的这句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戊戌变法失败进行了自我反思 B、描述了新文化运动过程 C、评价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D、指出了工人运动的不足
  • 10、有些省份的简称与分封制有关。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湖南省简称“湘” B、山东省简称“鲁” C、西藏简称“藏” D、上海市简称“沪”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①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②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幅图中对于中国国防安全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00~120字)
  •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保护中农(包括富裕中农在内)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恢复和发展生产 B、打击地主和富农 C、维持农村的原状 D、团结地主们抗日
  • 13、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外基本状况汇总表。由此可知,新中国在当时的首要任务是(     )

    军事方面

    农村经济方面

    党建方面

    国际关系方面

    追歼华南、西南国民党残余

    全国57%的贫农、雇农,处于无地、少地状态

    政协会议成功召开

    部分党员腐败

    抗美援朝

    A、创建新中国 B、巩固新政权 C、完成祖国统一 D、完成民主化改革
  • 14、抗美援朝期间,节约、增产和捐献等群众运动火热开展,不仅支援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还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改善和发展了我国的物质条件。这说明,当时的群众运动有助于(     )
    A、促进经济恢复 B、开启工业建设进程 C、发展国防科技 D、改善中国国际形象
  • 15、1950年11月,中国政府根据“邻境战争,国内被炸”的情况,决定1951年财经工作的方针是“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第三”。1952年6月,中国政府确定编制1952年财政预算要以建设为第一位,军事为第二位,行政为第三位。以上决策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人民群众的支持程度 B、土地改革的推进情况 C、国际环境的日益改善 D、抗美援朝的形势变化
  • 16、“1950年8月27日以来的两个月间,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已侵入我国十二次。最近不仅在鸭绿江,而且已飞到宽甸来示威、侦察、扫射和轰炸。”这反映我国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
    A、解放台湾 B、提升国威 C、保家卫国 D、反击美军
  • 17、1950年7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从中南军区调第13兵团至鸭绿江边驻防,改编为东北边防军。这一举措(     )
    A、表明中央已经决定抗美援朝 B、为解放东北全境做准备 C、是为了应对朝鲜战争的爆发 D、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 18、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后,处处为群众做好事,很快出现了拥军的热情,他们称解放军为“甲萨巴”(新汉人)。1950年6——8月,各藏区共有三百多名青年加入解放军。这有利于(     )
    A、新中国的成立 B、消除地域差异 C、和平解放西藏 D、完成土地改革
  • 19、“2024年国庆长假期间,各地红色旅游景点人气旺盛,游客在红色旅游中厚植家国情怀。”某旅行社设计了“上海—井冈山——延安——北京”这样一条红色旅游线路,这条旅游线路展示了(     )

    A、国民革命的过程 B、红军长征克服艰难险阻 C、抗日战争的历程 D、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
  • 20、194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某一活动现场直播道:“国旗已经升到旗杆的顶尖,开始在人民首都的晴空迎风招展。她象征着中国的历史已经走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将永远飘扬在人民祖国的天地上。”播音中“新的时代”始于(     )
    A、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开展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