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安庆内军械所的“内”的几层含义————内部资金(资金全靠湘军内部供应)、内部消耗(产品全部供给湘军内部使用)、内部力量(技术力量完全来自中国国内,未雇洋匠)。这种对中国人内部力量的运用和肯定,正是“□□”这一口号的最佳注脚。“□□”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A、自强 B、求富 C、变法 D、民主
-
2、 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提到:“……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道(指镇压太平天国和北方的捻军起义),可以勤远略。”据此可知,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抵御外来侵略 D、维护清朝统治
-
3、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图图示理清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
4、 近代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变化见证看时代的发展。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 商务印书馆馆标
图二 《申报》
告:电影专例《疏舞是做电影明星的终南捷径》平。
表一 中国近代第一批留美学生在美选科情况
类别
备学科人数(共计47人)
人文社会科学
8人 哲学、教育学、教育行政等
自然科学
39人 物理、化学、土木工程等
表二 20世纪30年代部分高校迁移情况
学校
迁出地
迁入地
中央大学
南京
重庆
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
北平
西安
同济大学
上海
昆明
作品:《狂人日记》(1918年)
作者:鲁迅
作者呼声: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柄露和反思,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无情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微文。
作品:《愚公移山》(1940年)
作者:____
作者呼声:____
(1)、新闻出版业反映时代变迁,简述图一出版机构的地位和图二报刊的作用。(2)、教育事业的发展折射时代风貌。根据表一、表二的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概括近代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3)、开放性文学艺术传递时代呼声,仿照文学作品《狂人日记》知识卡的示例,完成美术作品《愚公移山》知识卡的制作。 -
5、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1年10月10日,武器起义爆发,革命浪潮汹涌澎湃。1912年3月,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凡未去辩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清末民初,中国两亿男性同胞在很短的几年内全部剪掉了长辫子,将延续268年的清代发式,统一改成世界通行的近代男发。
————摘编自袁仄、胡月《百年衣裳:20世纪中国服装流变》
材料二
材料三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成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民初之际,剪发辫风潮出现的原因。(2)、材料二两则广告照片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哪些领域的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什么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所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
6、 中国第一部将影视艺术与国粹京剧相结合的电影是 ( )A、A B、B C、C D、D
-
7、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画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在全国传播;优秀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等在全国传唱:“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振我中华”成为商业广告炙手可热的用语。这些共同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歌颂祖国 B、追求理想 C、抗日救亡 D、抨击时政
-
8、 右图《怒吼吧! 中国》, 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能表现民族危难关头人民疾苦、最能形象地呼唤着中华儿女觉醒与抗争的伟大作品之一。下列选项中与它表现主题相近、表达时代最强音的是( )A、《狂人日记》 B、《尝试集》 C、《文学革命论》 D、《义勇军进行曲》
-
9、 他认定了写实主义的艺术目标,一往无前地为之呐喊,传播和奋斗。下图是他创作的绘画作品,表现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他是( )A、齐白石 B、徐悲鸿 C、冼星海 D、郭沫若
-
10、 日军占领北平后,70多岁的齐白石闭门谢客、停止卖画,并在《群鼠图》上题句:“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闻如许!既啃我果,又剥我黍。”材料主要反映齐白石( )A、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B、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 C、动荡时代仍笔耕不辍 D、创作上推崇现实主义
-
11、 鲁迅以思想家的冷静和深邃思考,以文学家的敏感和专注,观察、分析着所经历的一切。他的这部作品深刻解剖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
作。“这部作品”指( )
A、《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B、《阿Q正传》 C、《女神》 D、《骆驼祥子》 -
12、 同学们经常查阅的《新华字典》等字、词典,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的。这一机构是( )A、《申报》 B、京师大学堂 C、《民报》 D、商务印书馆
-
13、 当西方国家进行着工业革命,日渐强大起来的时候,中国人依然拿着“四书”“五经”摇头晃脑。当西方国家强迫中国打开大门时,有识之士才知道国民的落后愚昧。清末,清政府谕令停止科举考试。可见,科举制度被废除是由于( )A、促进社会进步、摆脱民族危机的需要 B、西方民主思想的不断传播 C、不能适应为封建王朝继续服务的需求 D、袁世凯等封疆大吏的推动
-
14、 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称:“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分水岭”指的是( )A、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B、科举制度的废除 C、福州船政学堂的兴办 D、京师同文馆的兴办
-
15、 下图是一组历史照片,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 B、服饰的崇洋逐新 C、自由平等的社会风貌 D、社会生活的变化
-
16、 《申报》报道民国时期一场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宜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婚礼现象的出现源于( )A、自由平等的影响 B、男女实现了平等 C、大众传媒的普及 D、封建思想的根除
-
17、 革命后,政府颁布了男子剪辫子、女子禁缠足、改称谓、不跪拜、男女平等无别等法令,极大地革除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不良风俗,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发生在( )A、洋务运动之后 B、戊戌变法之后 C、辛亥革命之后 D、新文化运动之后
-
18、 右图是中国近代主要民族工业分布图(1946年)。据此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A、分布于交通要道 B、轻重工业比重失衡 C、取得了长足发展 D、发展历程曲折艰难
-
19、 张老师在讲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按发展阶段设计了四个标题:“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其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是指民族工业的( )A、艰难产生 B、初步发展 C、黄金时代 D、走向衰落
-
20、 下图是1914—1918年中国棉纺织工业纱锭(纱厂用以计算生产的数量)产量示意图,这一时期棉纺织工业出现变化的客观原因是(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 B、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无暇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