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右侧漫画创作于1779年,题目为《美国烈马正在掀翻它的主人》。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①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
②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③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④对法国大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右侧两幅示意图中,国王和总统在权力方面的共同点是( )
A、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都是实质上的国家元首 C、权力都受到制约或限制 D、都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 -
3、下列是美国独立战争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来克星顿枪声 ②“第一个人权宣言”的发表
③萨拉托加大捷 ④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③ -
4、变式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作者如此评价美国革命,是因为它( )A、脱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B、确立共和体制,实行三权分立 C、尊重黑人奴隶,共享天赋人权 D、战胜封建王权,实行君主立宪
-
5、变式1: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意义上的不同之处在于…( )A、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B、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赢得了本民族的独立 D、推动了其他地区的革命
-
6、右侧是美国某一历史事件的发展示意图,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图中动力 F1是指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B、图中遇到的阻力 F2是指英国的殖民统治 C、图中 b处的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D、图中c处为《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着美国诞生 -
7、约克镇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
8、通过《独立宣言》,美国确立了共和体制。
-
9、波士顿倾茶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
10、某历史研究小组围绕“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一主题,组织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任务一:回眸中世纪】
材料一: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采邑是大型庄园,包括土地、草场等,以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
————[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任务二:探究新现象】
材料二:美第奇家族是15世纪至18世纪中期意大利佛罗伦萨著名的家族,乔凡尼·美第奇是其创始人。1363 年,乔凡尼继承了两间羊毛作坊,雇佣工人进行集中生产,并将纺织品推向市场。他与租地农场的农场主达成了协议,由其为羊毛作坊提供羊毛。之后,乔凡尼进一步将产业指向海外贸易与银行业,美第奇家族很快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摘编自克里斯托弗·希伯特《美第奇家族的兴衰》
【任务三:揭秘大规律】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西欧封建制度包括了哪些具体制度?(2)、根据材料二,指出乔凡尼·美第奇除了作坊主之外的身份。(3)、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早期欧洲出现的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及它们带来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生产组织形式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
11、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上驾驭和掌握所学知识。下图是本课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应该填的是( )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西欧庄园的出现 D、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
12、13—15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城市中市民阶层逐渐形成,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方式在欧洲出现。回答问题。(1)、能印证“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的现象是 ( )A、垦殖运动下的土地面积扩大 B、富商巨贾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C、出现新的社会阶层市民阶级 D、富裕农民控制乡村行政事务(2)、“市民阶层”包括 ( )
①庄园领主 ②富裕农民 ③手工业者 ④商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是 ( )A、雇佣关系的形成 B、社会分工的细化 C、社会经济的发展 D、生产规模的扩大 -
13、右图为《中世纪晚期玻璃加工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玻璃的不同工序集合在同一个场所,以便对劳动进一步实行分工。作为史料,该图可用于佐证( )
A、租地农场的出现 B、海外贸易的兴盛 C、富裕农民的产生 D、手工工场的发展 -
14、据下表,判断“老约翰”的身份是 ( )
1489年英国老约翰的账本记录(部分)
项目
收支
租用河畔草场20英亩
年付租金30英镑
雇12名自由民收割
支付日薪4便士
利物浦的商人收购靛蓝定金
收入50英镑
A、庄园领主 B、租地农场主 C、庄园管家 D、手工工场主 -
15、下图所示现象( )
A、促进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B、助推了庄园制度的瓦解 C、阻碍了城市的自治运动 D、加速了租地农场的衰落 -
16、西欧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固定,各权力结构之间出现的空隙,为新生产力因素提供了活动空间,便于体制外的异己力量滋生和成长。“体制外的异己力量”是指( )A、庄园经济盛行 B、基督教的传播与兴盛 C、封君封臣制度 D、租地农场与手工工场
-
17、中世纪,欧洲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推动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
-
18、适应市场的需求、出现雇佣关系是手工工场的显著特征。
-
19、14世纪中叶后,欧洲各地出现租地农场,最早最典型的国家是意大利。
-
20、文学艺术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某校历史社团准备举办一场“文艺复兴微展览”,请你一起参与。
前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14世纪时,意大利的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层纱幕最先在这里烟消云散。本次微展览,将带领大家一起领略纱幕消失前后的不同世界。
展区一 绘画作品 
展区二 文学作品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追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意大利)《歌集》
现代化包括文化上的人性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等。18世纪中叶,欧洲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人们相信, “成为现代的、满足现代的需要”代表了时代潮流。
结束语
———————————————————
———————————————————
———————————————————(1)、前言中所说的“共同的纱幕”指的是什么?“这层纱幕最先在这里烟消云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在展区一,同学们看到了两幅风格完全不同的圣母像。小明同学认为图1体现了文艺复兴的风格,小王同学认为图2体现了文艺复兴的风格,你赞成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3)、展区二要增加一些文学作品展示,请帮忙推荐一位作家及作品。(要求:展区二展示的必须是同一国籍、同一风格的作品。)(4)、联系材料,围绕“欧洲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本次微展览写一段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