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毛泽东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下列最能体现这一作战指导思想的军事行动是(    )  
    A、红军长征,陕北会师 B、陕甘边区,游击战争 C、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D、淞沪会战,正面决战
  • 2、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  
    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 C、将全面进攻推到最高峰 D、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
  • 3、下侧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使用“民主”一词频率变化统计图。图中频率最高点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  

    A、抗战胜利后人民普遍渴望和平民主 B、重庆谈判后国共签署了“双十协定” C、政协会议再次为民主统一带来曙光 D、内战全面爆发后和平民主呼声高涨
  • 4、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两者都(    )  

    ①发生于1945年的重庆    ②确立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③只有国共两党代表参加    ④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带来了曙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下面为华君武先生创作的漫画《磨好刀再杀》,该漫画旨在揭露蒋介石(    )  

    A、和平建国的政治理念 B、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 C、发动反革命政变的企图 D、“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 6、1945 年 10 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 B、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C、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D、积极准备发动内战
  • 7、下表为1945年国内重要报刊头版新闻的标题,这表明抗战胜利后(    )  

    报刊名称

    头版新闻标题

    《解放日报》

    全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坚持和平、民主、团结,建设新中国

    《大公报》

    呼吁和平,停止蒋介石国民党“一党专政”

    《新华日报》

    要求长期停战,实现永久和平

    A、国共两党建国方针基本一致 B、国民党坚持发动内战 C、中国共产党主张解放全中国 D、人民都普遍渴望和平
  • 8、1947年国统区学生反饥饿反内战运动,有力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    )  
  • 9、截至1947年6月,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和全面进攻,取得了自卫反击作战的阶段性胜利。 (    )  
  • 10、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    )  
  • 11、阅读《长征组歌》中的三个片段,回答问题。
    (1)、片段一: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片段一中的“故乡”是指哪一革命根据地?迫使红军战略转移去远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片段二: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图片链接:

    运用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片段二中“英明领袖来掌舵”的理解。

    (3)、图片链接见证了英明领袖掌舵后“革命磅礴向前进”的过程,请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将上述图片加以排列。(写图片序号)
    (4)、片段三: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

    此处“大会师”是指哪两次会师?综合上述资料,分析长征得以胜利大会师的原因。

  • 12、红军长征共转战14个省份,通过数十个少数民族居住区,攻占县城一百余座,沿途宣传革命真理,建立各级苏维埃政府,进行土地革命,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材料旨在强调红军长征(   )
    A、冲破了四道封锁线 B、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D、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 13、周恩来在谈到红军长征时说:“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这反映长征的胜利(   )
    A、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C、提高了工农红军的军事地位 D、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 14、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与陕北红军会师。该会师地点位于图中的 (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 15、刘伯承回忆说:“遵义会议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发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遵义会议(   )
    A、首次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B、决定在秋收时节组织农民武装起义 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 16、毛泽东说:“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定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自己想问题”开始于(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 17、红军长征史可用“转”字串起,下列对三个“转”字解读错误的是(   )

    A、①开始于中央红军突围西进 B、②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C、③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D、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
  • 18、下面这首顺序错乱的诗歌,根据长征进程恢复其原有顺序后应(   )

    ①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 ②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③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④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 19、下图为红军五次反“围剿”中国共兵力对比情况示意图。该图有助于我们理解红军长征的(   )

    A、目的 B、背景 C、经过 D、意义
  • 20、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