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世界名著《飘的原英文书名为《(Gone with the wind ),有消逝与渺茫之意正是表述了南方旧式农庄文明及其相关生活方式的消亡与飘逝。揭示了旧的农庄文化与现代工业革命两种不同社会发展状态下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小说《飘》创作的历史背景是A、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B、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 C、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 D、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战地记者在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次战役时写道:“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击毁的大炮,几个月来都是如此……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
1944年6月6日,即进攻日,英国和美国军队……开辟了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这一新的威胁连同原子弹带来的灾难使得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战争正式结束。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1)材料一中“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开辟第二战场”分别指的是哪次战役?“战争正式结束”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冷战开始后,德国问题便成为冷战的焦点。美、英、法、苏等国在各自的占领区内推行有利于本国的政策。德国逐渐分裂为两个不同的经济、政治实体。1949年,德国正式分裂。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2)材料二中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是哪次会议提出的?德国分裂与冷战的关系是什么?
材料三 据不完全统计,约900万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2000多万人受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民伤亡共8000余万人,参战国物资总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战后,大国的军费开支不减反增,世界人民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摘编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世界现代史》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
-
3、为了更好地汲取人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进发出的智慧,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到以下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吴于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图一《拿破仑法典》
解读:《拿破仑法典》是由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种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
图二1787年美国宪法
解读:
材料三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文艺复兴是“一种创新”的?(2)、仿照材料二中对图一的解读模式,为图二写出解读词。(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经济政策”的“新”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作用。 -
4、下面是19世纪中期发生在世界上的一些大事,这些事件反映出( )
时间
事件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年
美国内战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
A、欧洲中心地位已确立 B、电气时代已到来 C、世界各国正同步发展 D、资本主义的扩展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表 1952-1957年我国工业年增长率(部分)
(1)、根据材料一,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我国棉纺织业和机制面粉业的发展状况。(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2-1957年我国工业发展的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21世纪初我国铁路建设发生的变化。(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说明1949年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元朝
元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1624年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1943年
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1945年
《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台湾的居民大都来自闽、粤两省。随着移民的大量入台,清朝前期,台湾逐步走向与大陆相似的“文治社会”。随着台湾各地的开发,书院设置逐渐增加,乾隆至道光年间,共新设26所书院。台湾书院的祭祀、学规、讲学内容等都和福建相似。
——摘编自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简述1624-1662年、1895-1945年先后侵占我国台湾的两个国家的名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时期台湾书院发展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中得出的历史结论。 -
7、晋华中学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开设了地方史课程,编写了校本教材《人文山西》。下面是该书的部分目录,请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目录
第一章 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
第二章 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
第三章 民族交融的舞台与熔炉
第四章 称雄商海五百年的晋商
第五章 多彩多姿的文化艺术
第六章 奋斗中的近代山西
第七章 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山西
第八章 改革开放中崛起的山西
……
(1)、下面内容能入选该书第三章的是( )A、叔虞封唐——晋国建立 B、走西口——艰苦创业 C、鲜卑内迁——建立北魏 D、山西票号——汇通天下(2)、下面是该书第七章中节选的片段,孙中山的这段话意在( )1912年9月18日,孙中山来到太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
A、强调武昌起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胜利 B、肯定山西起义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C、发动山西各界共造自由民主平等之中国 D、说明山西起义用半年时间推翻清朝统治 -
8、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行动目标。阅读材 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一:唐代曲辕犁 图二:小岗村喜获丰收 图三:袁隆平
(1)、以上三幅图片见证了历史上中国的农业发展。某中学计划搞一次主题为“农业振兴”的图片展,请你选择一幅图片,并为其撰写解说词。(要求:选择明确, 史实清楚,史论结合。)(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9、冷战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一项措施的部分情况表
背景
欧洲已是一片废墟,“经济、社会、政治严重恶化”,人民不满情绪 日益高涨,社会动荡不安
时间
1947年提出.1948年正式启动,持续了4年
金额
援助131.5亿美元,其中90%是赠予,10%为贷款
受援国
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法国、西德、英国、希腊、爱尔兰、意大 利、卢森堡、荷兰、挪威、瑞典、瑞士、土耳其、冰岛、葡萄牙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先后签订条约,建立“煤钢共同 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65年,有关国家在布鲁塞尔签订了 《布鲁塞尔条约》,将这三个原来各自独立的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随 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建立。20世纪90年代初,美苏两极格局终结,欧盟日益扩大,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多极化发展趋 势中重要的一极。
——摘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三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 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 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措施的名称。请再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美国在政治和 军事上推行冷战政策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盟的建立和发展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 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原因。 -
10、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是重要的历史核心素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学者提出将“地下发现之新材料(考古)”与“纸上之材料(文献)”二者互相释证,以达到考证古史的目的。
【实物史料】
利簋
腹内铭文(部分):武王征商,唯甲子朝(甲子日早晨)。岁鼎,克闻夙有商(灭亡商朝)
【文献史料】
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
——《史记·殷本纪》
11
材料二
永光五年康居王使者自言献驼直不如实册(甘肃省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
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甘肃靖远县北滩出土)。
记载的是公元前39年康居(中亚古国)王使者五人从敦煌入关后贡献骆驼之事。
此盘原产于公元2至3世纪东罗马帝国,3至4世纪出口到中亚,4至6世纪经天山南路传入中国甘肃。
材料三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
——王国维《古史新证》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者互相释证”的具体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表格中史料印证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件文物共同见证的历史史实,并分析该史实带来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下之新材料”的史学价值。(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史料有哪些不同的类型及研究历史的方法。 -
11、法国和德国在经历相互摧毁的二战后,没有继续“战争—复仇”的恶性循环,而是达成了谅解,并开始了长期与密切的合作,欧洲也得以走上联合与统一的道路。材料说明( )A、欧洲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B、欧洲国家有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 C、法德和解成为欧洲合作的助推器 D、地区经济发展必须放弃利益争夺
-
12、数据统计分析是研究历史的常用方法。下表为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导致增长率趋势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1—1960年
1961—1970年
1971—1980年
10.25%
6.45
4.95%
A、新经济政策成效甚微 B、工业化建设的进程加快 C、苏联模式的长期影响 D、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
13、1941年罗斯福曾说:“你可以把它(战争)比作一场英式足球赛,我们就好像是预备队,先坐在旁的长凳上瞧人家的,俄国(苏联)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一队……在球赛进行到我们的先锋队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参加进去,做最后的一击,以决定全局的胜利。”导致美国“参加进去”的事件在战争中处于哪一阶段( )A、战争全面爆发 B、达到最大规模 C、战争转折 D、战争结束
-
14、1848年,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风暴席卷欧洲。马克思、恩格斯刚刚完成《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工作,就投身于革命洪流。这场革命检验了《共产党宣言》中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认识,马克思也在革命经验的启发下提出了工农联盟思想。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 )A、科学性和发展性 B、原创性和丰富性 C、包容性和实证性 D、时代性和世界性
-
15、英国《权利法案》对国王在政治、经济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1787年美国宪法在国家权力方面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上述文献都体现了( )A、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希冀 B、发展民主政治的诉求 C、推翻封建统治的愿望 D、反对殖民压迫的要求
-
16、到了15世纪,欧洲的商人和君主们越来越意识到,绕过伊斯兰世界开辟直接到达东方的商路,将大大增加香料和其他亚洲货物的供应,带来巨额的利润。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是由于( )A、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 B、新式帆船与罗盘针的应用 C、欧洲人对财富的狂热追求 D、一大批优秀航海家的涌现
-
17、某节历史课上,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封君与封臣、封建等 级制、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教皇为国王加冕、三分帝国等。据此判断,这节课正 在探究的是( )A、史前人类文明 B、西欧封建国家 C、世界三大宗教 D、亚洲文明古国
-
18、有史诗记载:“从来没有不事火的婆罗门,没有婆罗门不祭祀布施好善,在阿逾陀这一座城市里面,从来没有因通婚而种姓混乱。”该材料可用于研究( )A、古埃及的文学作品 B、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C、古巴比伦的阶级关系 D、古希腊的社会生活
-
19、20世纪50年代凤阳花鼓词唱的是“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80年代唱的是“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导致凤阳花鼓唱词的变化直接原因是( )A、对外开放政策 B、大包干的实行 C、乡镇企业建立 D、合作社的组建
-
20、1956年毛泽东同志指出:“我国不但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有自己的许多特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而且在将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会继续存在自己的许多特点。”他意在强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当( )A、坚持走群众路线 B、完全照搬苏联模式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结合具体实际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