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重要的法律文献,里面明确了各种职业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医生、理发师、建筑师等,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     )
    A、涉及内容广泛 B、条例规范全面 C、重视职业规范 D、解决社会纠纷
  • 2、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各类农产品供给充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同比实际增长6.3%。这说明了(     )
    A、城乡人口收入开始逆转 B、科技便利人们生活 C、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 3、2025年是中国和印尼建交75周年,两国坚持战略自主,尊重彼此发展道路选择;坚持互利共赢,携手应对发展难题;坚持公平正义,共同维护国际秩序,两国建交以来取得显著成就。据此可知,中国与印尼两国的外交体现了(     )
    A、“另起炉灶”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构想 D、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 4、1978年10月,清远县(今清远市)在4间国营企业中试搞“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的办法,使奖金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这一举措(     )
    A、调动了国营企业员工积极性 B、不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助力中国改革开放加速前行 D、加速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 5、“两条腿走路"方针是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提出的重要经济思想,强调在经济建设中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各方面关系,推动了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基础设施与交通建设的发展。这些理论与实践(     )
    A、使社会制度发生深刻变革 B、标志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C、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D、使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 6、下表是土地改革的基本历程,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

    批次

    时间

    规模

    第一批

    1950年冬至1951年春

    在1.28亿农业人口地区进行

    第二批

    1951年冬至1952年春

    在1.1亿农业人口地区进行

    第三批

    1952年冬至1953年春

    在3000万农业人口地区进行

    A、消除中国农民贫困落后 B、实施方式具有多样化 C、废除了农村土地私有制 D、实施过程具有阶段性
  • 7、红色标语是中国革命的“活化石”。下图的红色标语(     )

    A、唤醒百万工农北伐的力量 B、反映联合一致抗日的主张 C、吹响最后战略反攻的号角 D、彰显中国战场的国际地位
  • 8、下图是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南昌“八一”大楼》纪念邮票,该邮票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关系正式破裂 C、表明民族矛盾已上升为国家主要矛盾 D、彰显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
  • 9、1912年1月15日,上海“工商全体休息一天,升旗悬灯,公贺总统履任,补祝纪元”。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新文化运动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五四运动
  • 10、戊戌变法后,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这说明戊戌变法(     )
    A、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社会革命 B、开启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C、为后续的变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D、旨在培育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
  • 11、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据此可知(     )

    来源

    内容

    太平天国方面

    躯长大,声音响亮而沉重,有极大之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

    清廷方面

    身材魁硕,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

    民国前后革命党人

    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

    A、全面了解洪秀全的生平 B、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 C、洪秀全的长相无从考究 D、太平天国方面的描述更真实
  • 12、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并推行奏折、延寄制度。大臣能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皇帝谕旨由军机大臣直传地方,受命者需回奏谕旨情况。这些制度的实行(     )

    《巡视台阳图》卷(局部)

    A、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 B、扩大了地方官员权力 C、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D、推动了思想文化繁荣
  • 13、《巡视台阳图》卷描绘了雍正年间巡台御史的工作情景。图中御史向百姓发放物品,教书先生汇报府学教学,高山族百姓进献物品。这表明(     )
    A、台湾百姓生活困苦需救济 B、清政府重视对台湾的治理 C、台湾的教育水平领先全国 D、高山族与汉族无任何差异
  • 14、辽、夏、金相继建立科举取士制度,考试程序、时间设置多仿效宋朝,且考题出自汉族儒家经典。这反映了(   )
    A、辽夏金政权已完全汉化 B、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 C、宋朝科举制度最为完善 D、科举制成为唯一的选官方式
  • 15、唐朝对突厥降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将约半数人口安置在西起灵武、东至幽州的地区,设置羁縻府州管辖,以突厥贵族为都督、将军;让近万家突厥人入居长安,其酋长多有封官。这些举措(     )
    A、强化了西域的军事防御体系 B、消除了唐朝的北方边患问题 C、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D、导致了唐朝内部政局的动荡
  • 16、隋文帝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员由中央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考核并依考绩奖惩、变动官职,州县辅助官员由外地人担任且三年一换。此举的目的是(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科举制度的创立 C、增加官员流动任职经验 D、促进地区间文化交流
  • 17、西晋末年以来,南方地区大粪肥田的做法有所扩大;北方的农作物如麦、菽在南方开始种植。这反映了当时(     )
    A、南方农业生产技术远超北方 B、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 C、南方种植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D、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
  • 18、东汉章帝时,窦宪(章帝皇后之兄)强夺沁水公主的田园,公主畏惧窦宪而不敢计较。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     )
    A、外戚势力膨胀 B、宦官专权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皇帝权力旁落
  • 19、秦始皇即位第三年率文武大臣封禅泰山。他登上泰山山顶立石颂德,并祭祀天帝。秦始皇此举意在(     )
    A、加强民族交融 B、摆脱传统政治的束缚 C、昭示皇权天授 D、巩固中央的统治地位
  • 20、班簋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其上有铭文记录了毛伯受到周天子的册封和赏赐,追述毛伯平乱之功。该铭文可直接用于研究(     )
    A、禅让制 B、武王伐纣 C、分封制 D、国人暴动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