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下图是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手稿(部分),它将民间音乐形式与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完美结合,将西方交响乐和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相融合,大气磅礴。这一作品旨在彰显(    )

    A、黄河险要的地理地貌 B、国人顽强的拼搏精神 C、中西结合的音乐魅力 D、取得抗战胜利的喜悦
  • 2、 下图中数字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期间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下列选项中,数字与对应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①————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③————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D、④————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起点
  • 3、 诗言志,史铸诗。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所指史实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外侮雷人御,将军赋采薇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剥勇追穷窟,不可活名学霸王

    A、③②①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①②③④
  • 4、 《武昌民军攻毁督署》(见下图)是一幅纪念辛亥革命一周年的新闻图画,画面中民军高举铁血十八星旗,手拿步枪和军刀进攻总督衙门。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此图表明武昌起义(    )

    A、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B、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地位 D、点燃了推翻清朝的燎原之火
  • 5、 跨学科研究是历史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物理中有这样的理论: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在自身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外来的压力加重力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反之则会下沉。下面与图二的外力有关的史实是(    )

    A、《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6、 融入情景,探究问题。

    材料一 【情景一 新式学堂】

    落卖准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1887年,增灭文算学馆。1872年,拟订了课程计划,其中第四年讲求数理启蒙及代数学,翻译公文;第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第六年讲求机器、摄分职分、批诲测算,练习译书:第七年语求化学、天文、验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第八年讲求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

     

    材料二 【情景二 新式企业】

    甲午战败后,张骞挽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除纱厂外,张謇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

    材料三 【情景三 新式交通】

    19 世纪70年代政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1881年修建完成的唐山至胥各庄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标准机距运货铁路

    (1)、材料一中的新式学堂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成果?根据材料,概括这个学堂“新”在何处。
    (2)、材料二中的新式企业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请举例两位著名企业家(除张骞)。中国近代史上促进这类企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中的新式交通工具对近代中国发展起到哪些作用?
  • 7、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

    项目

    厂矿数

    资本额(千元)

    总计

    549

    120288

    上海

    83

    23879

    武汉

    28

    17 240

    天津

    17

    4219

    广州

    16

    5791

    杭州

    13

    1552

    无锡

    12

    1422

    其他

    380

    66185

    材料二 民国政府建立后,仿照西方国家模式,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0多项,解除了对民间兴办工商企业的限制。据有关统计,1912年至1921年6月的10年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这764家(不含金融业),资本总额达28540万元,与1911年前相比,企业总数增加1倍左右,资本总额增加了近2倍。

    (1)、根据材料一,归纳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
    (3)、(开放性)综上所述,你从我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的发展历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 8、 报纸是大众传媒的重要载体,每一篇报道都承载着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摘编自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

    (1945年8月29日)

    材料二 下面是1949年4月下旬《南京日报》头条的部分标题

    4月20曰:“对共军渡江要求,政府将加以拒绝”

    4月24曰:“治安维持会成立,筹备欢迎解放军”

    4月25曰:“百万市民央道欢呼,解放军进入南京”|

    4月25曰:“我们的队伍来了!”“解放军真正好”

    材料三 下面是《法治日报》刊登的题为“《中国土地法大纲》及暴风骤雨般的土地改革”这篇文章的片段。

    在西柏坡纪念馆陈列着一封信,信封上写有“毛主席亲收”,信的内容是:“主席啊!没有您我们真得饿死啦,这回我们都翻身了,分了地,分了马,分了衣服、粮食,都有吃有穿也都抱团了,一定打倒大地主,打倒反动派!眼看到了冬天了,你那里很冷吧?给你捎去了一件皮大氅,一双靴子,一双毛袜,一顶帽子,这是我们的翻身果实,也是我们的一点点心意,请您收下吧……”落款是:“哈尔滨市顾乡区靠山屯全体翻身农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日报》头条标题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讲述的故事中,农民翻身得益于什么政策?简述这一政策起到的作用。
    (4)、综上所述,写出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 9、 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文学巨匠鲁迅、美术大师徐悲鸿、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的作品的共同点的是(    )
    A、适应抗战的需要,为中华民族自强、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创作 B、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C、提倡自由与民主,反对孔子的思想 D、无情地抨击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 10、 某学校要将中国近代文学艺术作品按照不同时期编著成册,下列目录符合该要求的是(    )
    A、军阀混战时期:《狂人日记》与《暴风骤雨》(周立波) B、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校歌》与《毕业歌》 C、抗日战争时期:《黄河大合唱》与《愚公移山》(徐悲鸿) D、解放战争时期:《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与《国民革命歌》
  • 11、 愚公移山的故事来源于《列子·汤问》,徐悲鸿的画作《愚公移山》就取自这个故事。他笔下的愚公是中国人民抗战决心的写照。这反映出中华传统文化具有(    )
    A、多样性 B、包容性 C、凝聚性 D、独特性
  • 12、 1908年,《申报》连续报道光绪帝病情变化达30次以上,有关内容摘录如下。材料表明《申报》报道内容偏重(    )

    6月23日,陈御医请脉近闻:“皇上连和……夜寐不实等症亦未见增远。”

    8月22日,据内监云,近两月来,各医所开药方,皇上辄不愿饮,十剂仅服一二剂,欧周医之药,颇得圣上政心,故四日之中已诊三次。

    11月16日,电讯:“上病大潮,今日西亚二期升返。”

    此电讯附接话:“此电子前夜接到,因恐不确,未来昨报。”

    A、社会新闻 B、针砭时弊 C、文明开化 D、新思想渗透
  • 13、 近代上海成为通商口摩后,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洋泾竹枝词》写道:“唐奴亦效假斯文,衣服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服,淡黄马褂着纷纷。”该词说明当时(    )
    A、社会等级观念已经消失 B、外语逐渐成为流行语言 C、生活风俗受到西方影响 D、中西服饰文化相互影响
  • 14、 下面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透过漫画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C、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D、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 15、 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战士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该杂志的评论实际上反映了(    )
    A、美国已经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B、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C、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统治彻底结束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赢得了民心
  • 16、 下图所示内容可用来理解(    )

    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的战果 B、解放区土地改革的重要结果 C、战略决战的主要背景和时机 D、三大战役后国共力量的对比
  • 17、 下图所示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A、政策的正确和策略灵活性 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 C、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 D、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 18、 亚历山大罗夫曾在《劳动报》撰文: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土地改革和其他改革已经将解放军攻势所及的地区的数百万农民吸引进人民解放军的阵营,国民党后方的成千万的农民也纷纷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军和国民党政权。可见,这些改革有利于(    )
    A、促进土地革命的开展 B、落实减租减息的政策 C、扭转国共力量的对比 D、加速抗日战争的胜利
  • 19、 下表为解放战争初期中共领导的人民力量在东北地区的发展概况(截止1947年4月)。表中数据表明(    )

    类别

    控制面积

    县级政权

    控制区域总人口

    人民军队

    数量

    90万平方千米

    242个

    1800万

    46万

    比例或发展

    约70%

    约75%

    约46%

    初期外地派人11万

    A、中共已经建立了稳固的东北根据地 B、中共在东北地区的力量优于国民党 C、东北地区的人民已经获得基本解放 D、中共已控制东北地区的大部分城市
  • 20、 毛泽东在1947年提出了人民解放军作战十大军事原则,下面符合军事原则第3项的是(    )

    人民解放军作战十大军事原则

    1. 先打分散和孤土之敌,后打瀑中和强大之敌。

    2. 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3.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4. 一

    A、转战陕北 B、平津战役 C、北伐战争 D、渡江战役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