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为历慎思同学制作的学习卡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主题:______

    ①图片:《汪辜会谈》

    ②公开信:《告台湾同胞书》

    ③视频:《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④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A、政权巩固 B、大国外交 C、民族团结 D、祖国统一
  • 2、图为1950年12月出版的连环画《戳穿纸老虎》。该画旨在(     )

    A、赞扬志愿军的乐观精神 B、坚定抗美援朝必胜信念 C、论证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D、呼吁积极支援抗美援朝
  • 3、九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以下史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百团大战→淞沪会战→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 B、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 C、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百团大战→南京大屠杀 D、淞沪会战→百团大战→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
  • 4、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这属于洋务运动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 5、这场战争不仅是中英之间的冲突,也是东亚传统秩序与西方资本主义秩序的碰撞,更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道“分水岭”,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明代地理著作《星槎胜览》记载:“中国宝船所至,皆以瓷器、丝绸、铁器等物贸易。其国之人,亦以珍宝、香料、象牙等物相易。”材料反映的是(     )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 7、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解儒家经典,学生称“博士弟子”或“太学弟子”,汉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这一举措(     )
    A、促进文学艺术繁荣发展 B、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 C、巩固了儒学的主导地位 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8、《商君书·靳令》载有“民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得到官爵一定要靠努力劳动),则农不怠。”据此可知,商鞅主张(     )
    A、奖励军功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耕作 D、确立县制
  • 9、棉花是全球性流动的商品。某班围绕《棉的全球史》展开读书分享,收集了以下文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段

    内容

    相关历史事件

    (15世纪末)随后的四百多年里,这条新的贸易要道成为印度和欧洲交易的主干道。中国的茶叶和瓷器、印度的印染棉布首次大批量地到达欧洲。为了换取亚洲的货品,欧洲带去了大量的白银。

    新航路开辟

    原材料(主要是染料和原棉)从美洲销往欧洲,由欧洲进行棉纺织品制造和印染。这类纺织品在国际市场进行出售,成为对非洲贸易的重点商品,它们在非洲被用于购买更多原材料,且尤其用于购买奴隶,奴隶又被运至美洲,被种植园雇用从事棉花栽培。

    三角贸易

    18世纪中期,英国发明了三色滚筒印花机。和印度的绘色相比,滚筒印花必定具有革命性:一名印度工匠要花费两周时间才能绘完一块七米长的棉布;相比之下,机器印花每天可达200-500匹,产量提高了30-80倍,生产急速发展。

    到1860年,全世界棉花的三分之二都生长在美国,且美国棉花占到棉花贸易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美国的棉花栽培与欧洲的棉纺织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大西洋两岸都引起人们某种程度的担心。因1861-1865年贸易中断带来的危机,至少有338家英国棉纺厂倒闭。

    一一以上材料均摘自【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①、②是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2-3个文段,围绕“棉花产业的发展”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0、从救国探索到思想领航,在历史浪潮中见证奋进力量。某班同学以“奋进力量”为主题开展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角度

    素材








    张謇围绕大生纱厂,建成中国第一个以棉纺织业为核心,

    包括棉纺、垦牧、盐业、交通运输等众多企事业在内的行业众多、门类齐全的配套服务一体化的生态产业链。以广生油厂为

    例,垦牧公司生产的棉花原料进入大生纱厂,纱厂轧花下来的

    棉籽进入到广生油厂,榨油留下的下脚料就交由大隆皂厂。这

    样一来,就可以把生产成本完全对冲,在地消化。这种生产模

    式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整理自南通博物苑大生系统内部企业关系示意图




    《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深度剖析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阐释其形成背景、核心观点与深远影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系统阐述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先

    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党的指导思想重要组成部分。

    (1)、从“政治篇”中任选一位人物,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入选“奋进力量”的理由。
    (2)、根据“经济篇”中素材,归纳大生纱厂生产模式的特点。
    (3)、根据“理论篇”中素材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个理论的相同之处。
  • 11、驼铃声声,丝绸之路如血脉纽带,彰显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磅礴气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张骞通西域后,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其后,安息、大宛之属,皆遣使随汉使至长安……驼铃相闻于道,杂以羌、氐、匈奴之声。”

    ——摘编自范晔《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

    唐代三彩骆驼载乐俑(陕西西安出土)

    图片来源: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唐太宗谓侍臣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回纥、吐蕃、南诏皆称臣内附,置羁縻府州以统之。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所反映汉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现象,并分析张骞通西域对汉代民族关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唐代民族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文物体现了唐朝怎样的社会风貌?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汉到唐丝绸之路的共同作用,并简述你对“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理解。
  • 12、下图是2025年3月《中国新漫网》刊登的名为《美国关税政策势必拖累全球经济》漫画,该漫画旨在反映当时美国(     )

    A、推动多边自由贸易协定 B、加强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控制 C、逆全球化的政策与危害 D、霸权主义导致世界局势动荡
  • 13、甘地在《我邦之呼吁》中提到,“我们的斗争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注意……是因为我们争取解放所采取的手段是独一无二的,在历史上不曾为有过记录的任何民族所采用。”材料中的“手段”(     )
    A、扩大了群众斗争的规模 B、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C、增强了印度民族自信心 D、使印度赢得了民族独立
  • 14、1943年美国推广“胜利花园”运动,鼓励民众在家庭后院种植蔬菜。当年该运动约有2000万家庭参与,所生产的蔬菜总量约800万吨,相当于当年全美新鲜蔬菜消费量的40%。据此推知,该运动(     )
    A、有效解决了全球粮食危机 B、有助于缓解战时物资短缺 C、改变了美国民众饮食习惯 D、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革新
  • 15、日本明治维新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从事农工商职业的人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允许居住、迁徙、择业、婚姻等自由。该措施有利于(     )
    A、强化中央集权 B、促进经济发展 C、推动教育发展 D、推动社会进步
  • 16、林肯在1861年7月致国会特别会议的咨文中,论证了州无权脱离联邦,州的权力是非主权性的,国家和各州的关系,“是整体和地方的关系”。其目的(     )
    A、维护中央权威 B、制造战争舆论 C、扭转战争形势 D、促进经济发展
  • 17、焦耳、达尔文等科学家对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研究直接推动了蒸汽机效率的提升;达尔文的进化论启发了工程师对技术迭代“优胜劣汰”的思考。据此可知,近代自然科学成就(     )
    A、树立了科学权威 B、加速了技术传播 C、构建了科学体系 D、推动了技术变革
  • 18、1215年英国《大宪章》规定“国王未经‘大会议’同意,不得向封建主征收额外税金”;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不得征收捐税”。这反映了英国(     )
    A、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彻底性 B、国王权力被完全架空 C、限制王权传统具有延续性 D、民主共和原则的确立
  • 19、在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将美洲的马铃薯带回欧洲;同时,西班牙人将欧洲的马和牛引入美洲。这些现象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
    A、推动了物种的双向交换 B、导致了早期的殖民掠夺 C、导致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爆发
  • 20、《大卫》是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创作的大理石雕塑,展现了一个年轻有力的男子形象,体态健美,神情坚定,肌肉饱满有生命力。该作品(     )
    A、弘扬了理性主义精神 B、彰显了体育的活力之美 C、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D、代表了雕塑的最高成就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