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单元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素养评估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综合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测试
- 统编版(部编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素养评估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 统编版(部编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
1、同学们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时空定位】
【经济发展】
图1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图2 山西浑源出土战国牛带鼻环尊
【政权争霸】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大国兼并小国数目
齐桓公兼并
35小国
晋献公兼并
19小国
楚庄王兼并
36小国
秦穆公兼并
20小国
【思想活跃】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道家
A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
顺应自然;保持独立人格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B
C
“仁”;以德治国
孟子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韩非子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科技文化】中国古代的文明成果
材料一
图1刻有文字的甲骨图2后世流传的一种图3造纸工艺流程想象图(局部)(《论语》版本(书影)
【社会变革】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倾邻国而雄诸侯。
(1)、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上面时间轴中的哪两个阶段?(写出对应字母符号即可)(2)、上图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出现了什么变化?(3)、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4)、结合所学,把表格内容补充完整。A B C D ;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的局面被称作什么?(5)、就史料的来源来看,材料一中可信度最高的是哪一个?(写出图片编号即可)并说明其对应的历史价值。(6)、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中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写出一点即可)(7)、评判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依据,而在于变法措施是否行之有效,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发展。商鞅因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结合材料和所学加以说明 -
2、《中国焦点)评出十大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形象符号中,位于第一位的是孔子。孔子的主要思想是( )A、主张“无为而治 B、主张“兼爱”“非攻 C、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D、提出“仁”的学说
-
3、“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平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 )A、目的 B、影响 C、内容 D、过程
-
4、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到:“孝公继位之后,用了卫鞅,把全国的人,都驱到‘农战’一途,于是秦国的国势,就骤然强盛起来。”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
5、《三字经》中这样描述: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七雄”中地处最西边的是( )A、齐 B、楚 C、秦 D、燕
-
6、一些成语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来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这些成语反映出这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A、奴隶制度开始形成 B、封建制度正式确立 C、诸侯争霸兼并不断 D、生产技术不断发展
-
7、《史记·周本纪》记载:“封神农之后于焦(地点) ,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这反映了西周实行(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
8、
中国近代历史在新旧交替中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再到维新派变法图存,这些复兴之路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复兴打开了闸门。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口号?代表人物有?(任答一个)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重要成果?(任答一点)
材料二
条款
主要内容
割地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中国以 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通商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设厂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改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材料二出自什么条约?★指的是哪一被割占地区?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材料三 他(陈独秀)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材料三中提到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该运动后期主要宣传什么?
(4)近代中国的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
-
9、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抗外来侵嚓、救亡图存的抗争史,中华民族日渐觉醒,逐渐凝聚出强大的民族精神,并取得了反侵畤斗争的完全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因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
(1)材料一中“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摘编自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2)材料二中所说的“新的学说”是指什么? 该“学说”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 今天是五四运动的二十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所反对的是卖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五四运动正是做了反对卖国政府的工作,所以它是革命的运动。全中国的青年,应该这样去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五四运动起到了分水岭的作用。
——摘编自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谈谈你对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五四运动起到了分水岭的作用''的理解。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是人民选择的结果。它的诞生,不仅有其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由于它诞生于五四运动之后,又有其深刻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
-
10、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集中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要在中国 建立一个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近代民主国家。为此,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 )A、《天朝田亩制度》 B、“明定国是”诏书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1、《母亲》是作家丁玲写的一部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文中写道“母亲”在革命友人的帮助和鼓励下,忍痛放足,成为一名独立自强的新女性,“母亲”实现了从“臣民”到“国民”的转型。从中可以看出辛亥革命的意义是( )A、结束了封建制度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人们的生活习惯完全改变 D、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
12、近代一位绍兴的革命志士曾赋诗词明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位革命志士是( )A、徐锡麟 B、秋瑾 C、刘坤一 D、陈天华
-
13、下表为近代某条约的部分内容描述。该条约是( )
◎恐办“首祸诸臣”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
◎ 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4、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激战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 )A、丁汝昌 B、陈化成 C、林则徐 D、邓世昌
-
15、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唤醒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意识,最终转化为一场社会变革运动。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
16、1884年,为维护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取“故土新归”之意,建立的行省是( )A、西藏 B、新疆 C、台湾 D、西域
-
17、文物是一个民族成长的符号和记忆,圆明园的废墟正是对历史的记忆与民族危亡的警醒。圆明园遗址警醒我们不要忘记的历史是( )A、英法联军侵华 B、八国联军侵华 C、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D、甲午中日战争
-
18、论从史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马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他(汉高祖)下令“兵罢皆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请根据材料一,归纳出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这一状况是怎样造成的?(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出这两则材料的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之处?(3)、历史上将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称为什么? -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
材料二 在白寿彝的《中国通史》中这样记载着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面临的问题。
烦恼一:经过兼并战争,山东六国的国王都一个个变成了秦的阶下囚。面对如此巨大的历史性的胜利,秦王(嬴)政认为,如继续使用“王”号,远不足以显示其胜利者的威严及其至尊的地位。
烦恼二:秦始皇倚仗皇帝的无上权威,总揽朝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不过,不管他怎样日夜兴作,“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但总不能事事躬亲,包揽一切。
烦恼三:在全国范围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地方统治形式呢?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材料反映出分封制有什么特点?(2)、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秦王嬴政如何解决烦恼一、二的问题?(3)、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分析,秦始皇建立了什么制度来解决烦恼三?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材料二
材料三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1)、材料一中“王纲坠”“逞干戈(诸侯常进行战争)”反映了“周辙东(周朝都城东迁)”之后怎样的政治面貌? “五霸”泛指春秋时期称霸的诸侯,结合所学知识,“五霸”与”七雄” 各举一例。(2)、根据材料二,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并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作用。(3)、材料三中“民勇于公战”与商鞅变法中军事方面的哪一项改革直接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