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综合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测试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精彩课堂(阶段测试)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单元检测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闯关试题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基础达标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1、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企业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 轮船招商局
材料二 严复,福建侯官人。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被选赴英国学习海军。……甲午战争期间,在天津《直报》上发表《原强》《救亡绝论》等政论文章,号召救亡图存。同时致力于翻译事业,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上
材料三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促进了新思潮、新思想在北大的传播,使北大最终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和中心。
——路伟《论蔡元培的民主思想》
(1)、写出材料一所对应的洋务运动的内容,并谈谈你对“近代企业”中“近代”的认识。(2)、据材料二,分析严复思想主张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背景。(3)、材料三中“新思潮、新思想”主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思潮、新思想”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所起的作用。综上,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尽管表面上清王朝仍继续维持其统治地位,但实际上中国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拥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在许多方面不得不受制于西方列强的摆布,成为西方列强掠夺和奴役的对象。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近代部分开放通商口岸示意图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第七款: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第八款:京师至海边须留出来畅行通道,故与其有碍之大沽等炮台皆须一律削平。……第十款: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辛丑条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角度概括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2)、与材料二中图二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关的条约是什么?请指出图一到图二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的变化及其影响。(3)、材料三中涉及到了《辛丑条约》的哪些内容?综上,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
3、鸦片战争后,物美价廉的“洋货”取代本土生产的“土货”,很快得到中国百姓的青睐。但到19世纪90年代,“国货”取代“土货”成为与“洋货”相对应的词汇,并逐渐受到民众欢迎。这种变化说明( )A、帝国主义加剧了对中国的掠夺 B、洋务派创办了大量的军事工业 C、“实业救国”的思想深入人心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
4、下图新闻报道中的事件( )A、粉碎了国民党军重点进攻 B、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C、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D、华北全境基本得到解放
-
5、某同学在kimi中输入“1945年”“毛泽东”“心系天下之安危”等关键词,最有可能的查阅到的史事是( )A、皖南事变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三大战役
-
6、一位英国记者在《泰晤士报》中写道:“这是1941年12月份以来同盟军唯一的决定性胜利”,还有人评价“这场战争的意义丝毫不逊色于台儿庄战争的意义,其指挥官薛岳将军更是因为这场战争得到了日本人的尊重,也得到了国民党派人士的尊重”。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A、台儿庄战役 B、淞沪会战 C、豫湘桂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
7、下面是音乐老师为同学们拟定的一份主题为“历史回响·时代记忆”的红色经典歌曲节目单。这些歌曲有助于我们了解( )
“历史回响·时代记忆”红色经典歌曲节目单
1.《告别》 5.《过雪山草地》
2.《突破封锁线》 6.《到吴起镇》
3.《四渡赤水出奇兵》 7.《报喜》
4.《飞越大渡河》 8.《大会师》
A、辛亥风云 B、长征岁月 C、抗日烽火 D、解放战争 -
8、下图最适合用于研究( )
广东陆丰县农民协会减租证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抗日战争 -
9、以下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
10、民国时期,主政河南的冯玉祥先后设置了自由县、平等县、博爱县、民权县四个模范县,其中博爱县和民权县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这些县名的设置反映了当时的时代主题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变法维新 改革图强 C、三民主义 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思想解放
-
11、“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材料称赞左宗棠为“民族第一功臣”的依据是( )A、查缴鸦片,虎门销烟 B、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C、黄海大战,壮烈牺牲 D、镇南关大捷,击退法军
-
12、某校历史社团搜集了部分流失海外的文物资料(原藏于北京圆明园),它们共同见证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美日侵台 D、中法战争
-
13、民主法治建设和制度建构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请阅读材料自拟一个观点西一篇论文
材料一 这部法典刻在一块巨大的玄武岩石柱上(如下图),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者要处以死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材料二 他曾经在阵亡将士葬礼上骄傲地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权力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默默无闻。”希腊雅典城邦因此被人们称为是欧洲的“精神家园”。
材料三 法学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三次以法律,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材料四 《罗马民法大全》内容: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役的地位。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地位:它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
14、阿拉伯文化瑰宝《天方夜谭》内容丰富,既有《哈里发哈伦·赖施德微服私访》,也有讲述波斯故事的《海姑娘和她的儿子》,还有开罗城中《鞋匠马鲁夫的故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阿拉伯文化是伊斯兰教文化 B、阿拉伯帝国是当时疆域最大的帝国 C、阿拉伯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顶峰 D、阿拉伯文化广泛吸收外来文化
-
15、“物语”是日本的文学体裁,《平家物语》和《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双璧,以11—13世纪日本武士集团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创作完成。这两本书中不可能出现的内容有( )A、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B、武士效忠国家 C、土地兼并盛行 D、幕府将军握有大权
-
16、“《查士丁尼法典》无疑是罗马法集大成的集中表现,也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成就。”材料叙述的是《查士丁尼法典》的( )A、产生背景 B、历史地位 C、适用范围 D、编纂过程
-
17、欧洲中世纪著名的学校,如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都建立在繁华的商业中心或交通要道,这些大学也相应开设了商学院或与商业有关的法律专业。这说明中世纪的大学( )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形成 C、得到了封建统治者支持 D、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
-
18、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衣食住行所需的物品,有铁匠、金银匠、鞋匠等各类工匠,可以制造不同的物品,庄园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很少进行对外交换。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西欧庄园( )A、实行土地公有制 B、居民都是自由农民 C、具有司法权 D、经济自给自足
-
19、春秋时期,霸主肩负着协调、平衡各国关系,保护属国利益的义务,并且组织各国以盟誓的形式,公开申明反对用战争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这实质上反映出( )A、诸侯注重维护王室尊严 B、诸侯严格遵从礼乐秩序 C、周王室的地位下降 D、诸侯之间关系非常融洽
-
20、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序号
时间
人物
地点
年龄
①
1894年
孙中山
檀香山
28岁
②
1898年
梁启超
北京
25岁
③
1915年
陈独秀
上海
36岁
④
1919年
李大钊
北京
30岁
⑤
1921年
毛泽东
上海
28岁
材料二 “伟大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材料三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题诗
(1)、根据材料一,写出序号①信息相关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序号④信息相对应的文章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的运动是什么?(4)、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5)、恰逢新时代,吾辈正青春。你将如何书写自己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