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综合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测试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精彩课堂(阶段测试)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单元检测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闯关试题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基础达标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1、2024年夏,四川一座已运转两千多年的古老水利工程迎来了近10年最大洪峰过境,滚滚岷江水四成被引入成都平原用于灌溉,六成被排出起到防洪作用,再现“四六分水、自然分流”奇观。该工程是( )A、都江堰 B、长城 C、灵渠 D、大运河
-
2、春秋战国时期,劳动工具和耕作方式得到了改进,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这一“劳动工具和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 B、刀耕火种 C、二牛抬杠 D、青铜农具
-
3、《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 C、城濮之战 D、楚汉之争
-
4、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A、奴隶制已瓦解 B、争霸战争不断 C、社会动荡不安 D、周王室衰微
-
5、“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据此可知,华夏民族(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C、由炎帝和黄帝建立 D、勤劳智慧,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
6、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A、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 B、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C、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D、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
7、“红山文化“出现在公元前400300以河流域为中心,与黄河流域、长江江流域并列称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红山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饲养猪、牛、羊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陶器以“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房屋为方形半地穴式。下列与“红山文化”相类似的史前文明代表是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大汶口人遗址
-
8、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人类不用再四处寻觅可以食用的动物与植物。许倬云先生认为划分“新石器、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A、人工取火的运用 B、原始农业的兴起 C、部落联盟的形成 D、早期国家的出现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4—17世纪
但丁创作《神曲》
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创作《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1488年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
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
1498年
达·伽马到达印度
1522年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16世纪初
“三角贸易”开始
1588年
英国海军与“无敌舰队”进行大海战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释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人口在1750年时有1.4亿,到1800年时达1.88亿,1850年达到2.66亿,几乎每半个世纪增加约40%。……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在英国,生活在2万人以上城市中的人口在1801年是150万,占人口总数的17%,1851年是630万,占人口总数的35%;1891年是1560万,占人口总数的54%。其他工业化国家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的重大变化。列举工业革命期间英国人的两项重大发明。
材料二
——摘自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
(2)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历史解释”素养的要求。上图是名著——《共产党宣言》书影,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解释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
历史事实
历史解释
①
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制宪会议制定出1787年美国宪法
是世界上②宪法。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标志着③。
④
以法律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
(1)根据表格相关内容的表述,在①②③④处填上准确完整的内容。材料二 (美国)国会拥有国家意义上的最高权力,这种权力可以制裁以州为基础的派别活动,防止州与州之间的恶性竞争,并将为各州的民主政体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宪法也让各州以种种方式保留了自己的主权,……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2)对史料进行辨析,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是“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要求。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根据材料二,概括该原则的具体体现。 -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间和具体的空间中,是“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要求,上图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示意图,根据此图和所学知识,描述革命经过。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摘自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
(2)从材料二中概括出两个主题,并简述这部法律文献的历史影响。
-
13、如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法国巴黎公社 D、《资本论》发表
-
14、战后成立的邦联政府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在处理战后经济恢复、国家政权建设等方面软弱无力,无法适应形势需要。对此,美国的解决措施是( )A、废除奴隶制 B、发展资本主义 C、建立联邦制 D、实行分权制衡
-
15、平民——将军——平民——总统——平民,八年军旅生涯,置生死于度外;八年总统执政,值国家最艰难之时。这位伟人是( )A、华盛顿 B、拿破仑 C、杰斐逊 D、克伦威尔
-
16、英国国王的活动原则之一是“国王不能为非”,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政治决策负责任。这一原则( )A、意在为国王的行为开脱责任 B、实质是对国王行使权力的限制 C、使国王丧失了国家元首地位 D、违背了《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
-
17、与关键词“贩卖奴隶、种族灭绝和抢劫、掠夺财富”有关的一个历史学习主题应是( )A、资产阶级革命 B、民族解放运动 C、早期殖民掠夺 D、黑人的命运
-
18、伏尔泰说“这无疑是我们地球上的头等大事,因为在这以前,地球的一半对另一半一直是一无所知,迄今为止任何伟大业绩在这一新的创举面前都相形见绌。”这件“头等大事”是指(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美国独立 D、工业革命
-
19、从13世纪晚期到16世纪,欧洲出现了对古典文明的再发现,但最令人感兴趣的成就都是创新的,因此,当时主要是“兴”,而不是“复兴”。其中的“兴”是指( )A、人文主义 B、古典文化 C、自由主义 D、启蒙思想
-
20、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是某学生制作的关于某个国家对人类文明贡献的知识卡片。据此判断,该国家是( )
国家:____
特点1:创立伊斯兰教。
特点2:在沟通中西文明中做了重要贡献。
特点3:《天方夜谭》是其文学瑰宝。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查理曼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