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综合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测试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精彩课堂(阶段测试)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单元检测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闯关试题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基础达标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1、鉴往知来,汲取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地图上的历史】
材料二 【图片中的历史】
图1
图2
材料三 【文献里的历史】
等到文帝即位,亲自修行清静无为的政治,经济上以农为本,鼓励人们去耕织,减免田租和兵赋。而且他的将相都是从前的功臣,少华美而多朴实,以秦国灭亡的政治作为教训,定罪评议一定要宽厚,以议论他人的过失为耻。教化流行天下,揭人隐私的习俗改变了。官吏安于本职,百姓高兴地生产,积累逐年增加,人口逐渐增长。
——摘编自《二十四史全译·汉书·刑法志》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从春秋时期到秦朝的历史发展趋势。(2)、材料二中的2幅图片展现了秦朝建立后所采取的措施,请你从中任选一幅,写出与其相对应的措施及作用。(3)、依据材料三回答,文帝即位后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这些措施促进了哪一治世局面的出现?(4)、综合以上材料,你能从中汲取到哪些治国智慧? -
2、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青岛市某中学七年级2班同学们正在筹备“走近春秋战国”主题展览和闯关活动。请你一起参观展区并完成闯关吧!
展区一 【文物见证历史】
到了公元前5世纪,中国也开始普遍用铁了。铁制兵器代替了青铜兵器,而铁制农具和用牛拉犁则给中国带来一场农业革命。于是华北有更多的土地得到开垦……由于采用大规模的灌溉技术和其他水利设施,谷物产量得到大幅提高……大量长途运输税粮及其他商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随生产发展而来的是商业的快速发展及财富的惊人增长。
——摘编自《中国:传统与变革》
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牺尊
展区二 【文献书写历史】
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摘编自马非百《秦集史》
展区三 【思想照亮历史】
展会链接
湖南省博物馆举办的“东方既白——春秋战国文物大联展”,从政治与军事、生产力与商业、工艺与艺术、思想与文化等四个方面,构建出春秋战国的时代面貌。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空前繁荣,其中先秦诸子对中国精神影响之大,无论怎么估价都并不过分,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一直影响到现在,甚至可以毫不夸大地说,这是中国的第一次启蒙,可谓“东方既白”。
——摘编自李零《东方既白——写给湖南省博物馆春秋战国文物大联展》
请回答:
(1)、参观展区一,回答出现“农业革命”的原因。并概括“农业革命”的意义。(2)、参观展区二,回答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分析该变法的特点。(3)、展区三中的经典名句均选自先秦时期的典籍,请将①②③处的典籍名称补充完整。(4)、依据展会链接及所学,谈谈你对湖南省博物馆以“东方既白”命名这一展会的理解。 -
3、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青岛市某中学七年级1班正在进行项目式主题学习,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请你一起完成任务单吧!
任务一 【地图中探寻百万年的人类史】
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周口店的发现使《物种起源》作者达尔文创立的人类发祥地在非洲的理论发生了动摇。同时,周口店猿人洞中石器、骨器以及用火遗迹的发现,又使北京人遗址在人类起源科学研究上的地位达到了划时代的顶峰,这一系列空前并具有突破性历史意义的伟大发现,直接推动了建立人类早期理论的革命。
——摘编自岳南《寻找祖先:“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失踪记》
任务二 【文物中触摸一万年的文化史】
任务三 【文字中感受五千年的文明史】
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的部分考古发现
考古发现1:良渚古城的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陶寺古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
考古发现2:良渚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数百件精美的玉器,城外普通墓地随葬品稀少
考古发现3:良渚古城有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内城中部人工堆筑的高台上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附近发现约20万千克碳化稻谷
考古发现4:陶寺遗址发现大型墓葬9座,随葬品有彩陶、玉钺等多达200件,89%的小型墓几乎无随葬品
请回答:
(1)、依据任务一及所学,回答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分析“周口店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2)、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我们可以推论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请仿照示例,尝试对任务二中图2、图3两件文物进行解读。示例:图1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可以印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
(3)、请选择任务三中的史实分别证明以下两个考古结论。(填写相应序号即可)考古结论1: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和组织能力:______
考古结论2:当时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相当明显:______
结合所学,回答陶寺古城与良渚古城考古发现的价值。
(4)、综合上述任务单内容,请你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
4、小刚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事件时制作了知识卡片(如下图)。横线处的内容应为( )
西汉的建立
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属于____________)
建立者:汉高祖刘邦
都城:长安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
5、以下是某校七年级同学们课堂情景剧表演的部分台词。据此判断,该情景剧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甲:大雨一直下个不停,我们不能按期到达渔阳了!
乙:是的,按照法律,我们会被处死!
甲:与其等死,不如起义,难道王侯将相天生就是高贵的吗?
A、国人暴动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大泽乡起义 -
6、以下为秦朝修建的两大工程。秦朝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完成修建,主要得益于( )A、商鞅鼓励耕织 B、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文字得到统一 D、度量衡制度实现统一
-
7、《编年纪》是睡虎地发现的秦简之一,书写时间为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它以年份为线索,完整地记录了主人公“喜”的一生。根据下图所示秦简记录内容,“喜”参加的战争( )A、为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B、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 C、使匈奴无力与秦朝对抗 D、推翻了秦朝的封建统治
-
8、小刚同学在对某一单元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做了如右图笔记。据此判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百家争鸣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A、领先世界的远古文明 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
9、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下图可知,甲骨文( )A、记录了中华文明起源 B、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C、使用了多种造字方法 D、记载了商朝灭亡信息
-
10、《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其所揭示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思维方式,对当代以及未来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材料旨在说明《黄帝内经》( )A、理论体系完善 B、思想内容丰富 C、成书年代久远 D、影响历久弥新
-
11、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氏的“藩屏”。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增加财政收入 B、巩固统治 C、严格等级序列 D、控制思想
-
12、下图为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利簋”。其腹内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记载与《尚书·牧誓》的文献记录相符。由此可知( )A、文献记录更具有真实性 B、文献与文物都不可相信 C、文物与文献可互相印证 D、有文字的文物才有价值
-
13、下列表格内容反映出,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统治者
统治状况
夏桀
穷奢极欲,残暴无道
商纣
对外连年征战,耗费国力;对内横征暴敛,严刑峻法,奢靡无度
周幽王
朝政腐败,聚敛民财,骄奢淫逸
A、外族入侵 B、贵族内部争权夺利 C、人民起义 D、统治阶级奢靡残暴 -
14、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A、已经学会饲养家畜 B、生活中有稳定的水源 C、已经学会农业种植 D、具有朴素的审美意识
-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棉花输入最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我要求你们问问你们的父母,请他们描述一下他们记事里的国家是什么模样;他们会告诉你们那时的贫穷程度已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住的是茅屋,土地贫瘠……;连人畜糊口都不能保证。
将这幅图画与我们国家现在的模样比较一下:工人的工资翻来一番;住的是舒适的新房:土地、道路和其他环境都有了令人满意的快速提高。这种令人愉悦的改变源于何时?源于何故?你们首先得和我一样承认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工业是一大好变化的源头。
——【美】托马斯·K·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
材料三: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里,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万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抢劫。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请探究:
(1)、分析材料一所示示意图,导致英国棉花输入量迅速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又是什么?(2)、分析材料一所包含的最重要历史信息与材料二、材料三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来分析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影响分别是什么?(4)、根据上述探究,对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世界在发生剧变。在神学笼罩的黑暗中,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
材料二 15—17世纪,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了飞跃。这些事件被通称为地理大发现。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德]马克思
(1)、根据材料一,“世界在发生剧变”的原因是什么?“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指哪一思想解放运动?(2)、材料一中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二中的地理大发现有怎样的关系?(3)、根据材料三归纳材料二“地理大发现”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如何理解“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
17、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但凡每一重大历史转折和重大事件出现,人们总是更多地把目光投向马克思主义,着力汲取智慧和教益。“苏东剧变”虽然使现实主义的发展跌入低谷,但国际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热潮却一浪高过一浪:在伦敦、纽约、巴黎等地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大会”“世界社会主义大会”“国际马克思大会”等,都吸引高达上千人或数千人与会。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 )A、在当代依然有着深刻的影响 B、是当今世界唯一的指导思想 C、可以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 D、消除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
-
18、目录索引是阅读书籍的方法之一。下列标题最适合作下图第六单元标题的是( )
第六单元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第18课美国的独立
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步入近代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
19、《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的相同之处是( )A、都主张废除奴隶制 B、都存在种族歧视 C、都提出实行三权分立 D、都宣告美国独立
-
20、1776年在北美殖民地出现的一本50页的小册子《常识》公开提出美国独立问题,这本小册子在北美殖民地引起轰动,三个月内售出十多万册材料,说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A、北美民众独立愿望强烈 B、英国殖民统治残酷 C、北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D、法国大革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