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25年中考历史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30 类型:中考真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计50分。

  • 1.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视频号选取了以下素材:干栏式建筑复原图、碳化稻谷遗迹视频、象牙雕刻装饰品的照片等。他们拍摄的历史微视频的片名可能是(     )
    A、《探秘山顶洞人》 B、《走近河姆渡文化》 C、《半坡遗址之谜》 D、《大汶口文化密码》
  • 2. 战国时期某学派的创始人反对“大攻小、强执弱”的兼并战争,宣传不同阶级的人“兼相爱、交相利”,希望统治者不分等级举用贤才。该创始人是(  )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墨子
  • 3. 汉魏时,江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东晋南朝时,则有麦、黍、粟、麻等许多来自北方的作物。出现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B、海外贸易繁荣发展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4. 由于财权过分集中,带来地方普遍“积贫”,从北宋中叶起,地方州县的财政呈现入不敷出的景象,且日趋严重。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北宋政府(  )
    A、推行崇文抑武政策 B、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C、忽视社会经济发展 D、优先发展文教事业
  • 5. 如图是《郑和下西洋促成的主要交流》示意图,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

    A、密切了与西域的联系 B、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C、强化了对边疆的治理 D、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 6. 某历史老师在研究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时,根据学术著作梳理了一笔对外赔款的明细表(如表)。他研究的条约应该是(  )

    类别

    内容

    金额(单位:银元)

    注:合计2100万

    商欠

    行商负欠外商的款项

    300万

    烟价

    虎门销毁的鸦片金额

    600万

    战费

    英军军费开支

    1200万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7. 如图刊于1866年的法国《世界画报》,该图表明清政府(  )

    A、彻底抛弃传统文化 B、探寻国家富强之术 C、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 D、被欧洲国家平等对待
  • 8. 1906年,某政治家写道:“《民报》既刊行一年,革命思想充满学界,且输灌于内地。”据此可推知,《民报》竭力传播的政治主张是(   )
    A、师夷长技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扶清灭洋
  • 9. “这场运动使中国人从以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下挣脱出来,……他们高扬的民主和科学精神,激励了数代中国人。”该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10. 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中写道:“这次会议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弄得敌人处处挨打,疲于奔命。”该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 11. “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在(1950年)以前,土地很少,无耕牛农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达八个月之久,现在他家有田地十五亩四分,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今年(1953年)收谷三十二担。”陈友汉一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人民公社体制的普遍确立 C、包干到户的完成 D、《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 12. 如表为某历史专著第五章节的目录,其中▲处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

    第五章:▲

    一、“全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

    二、“全世界人民的胜利,美帝国主义的惨败”。

    三、“揭开中日两国关系史上新的一页”。

    A、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 B、“一国两制”的提出 C、打开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D、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 13. 某企业家说:“如果我80年代中期下海(即经商),别人肯定说我犯了错误;但我92年下海,别人的评价多是正面的,这就是社会价值观变了,开始认同下海这个事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直接得益于(  )
    A、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建立深圳经济特区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 14. 建国后,我国纠正了对部分少数民族带有歧视或侮辱性的称呼,如将“归化族”改为俄罗斯族,“僮族”改为壮族,“毛难族”改为毛南族,“猫族”改为瑶族等。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  )
    A、普及基础教育 B、推动民族平等 C、加强经济援助 D、传承历史文化
  • 15. 某班学生准备在课堂上以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为背景,进行一场“模拟法庭”的活动,可以为模拟情境中的判决提供法理依据的成文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罗马民法大全》 D、《查士丁尼法典》
  • 16. 9世纪初,查理曼大帝签署了一道命令,指导管家的庄园工作,其中规定:管家必须保证庄园里有铁匠、鞋匠、伐木者、刀剑制造者、渔民、织网者、面包师等各种职业人员。据此可知,庄园(     )
    A、经济自给自足 B、司法公平公正 C、属于管家所有 D、保护市民利益
  • 17. 帝国首都巴格达设立的“智慧宫”汇集了来自各地的学者,他们翻译、研究古希腊、罗马、波斯等地的著作。帝国的商人和旅行家们则把古印度、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又把创立的伊斯兰教等传播到东方。该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 18. 14-15世纪是一个变革加速的时代。彼特拉克说:“希望优秀比知道真理更加重要。”也就是说,成为聪明的人是不够的,人更应该积极上进,努力改变自己的境遇。乔瓦尼•皮科也认为人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这表明他们(  )
    A、强调人的作用 B、尊重科学理性 C、反对封建专制 D、主张限制王权
  • 19. 巴士底狱是一座城堡式的老监狱,守卫薄弱。但是在画家的笔下(如图),它被描绘为一座继强大的堡垒,平民和站到人民一边的军队,不顾艰险,对它进行围攻。画家这一艺术化的处理意在突出攻占巴士底狱(  )

    A、宣告了新制度框架的确立 B、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胜利 C、具有反封建专制的伟大意义 D、拉开了民族独立战争的序幕
  • 20. 如图是某同学在历史学习时设计的思维导图,其中空缺部分的史实应是(  )

    A、《权利法案》 B、《共产党宣言》 C、《独立宣言》 D、《拿破仑法典》
  • 21. “工业革命对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这就要求劳动者提高素质,……因为机械的改进只有依靠有学识的工人才有切实的可能性。”由此,各国政府致力于(  )
    A、推广大众教育 B、提高妇女地位 C、推行福利政策 D、完善公共医疗
  • 22. 解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是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23. “它终于使美国从传统的孤立主义羁绊中挣脱出来,使美国暂时停止了党派之争,而将不可遏止的怒火汇合成一个强音——参战!把炸弹扔到东京去!”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德国突袭波兰 B、莫斯科保卫战 C、珍珠港事件 D、诺曼底登陆
  • 24. “这次会议冲破重重困难,实现了求同存异。在它的鼓舞下,西亚地区出现了新的革命高潮,非洲人民的思想觉悟也在迅速提高,迎来了捷报频传的‘非洲年’。”该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 25. 如图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现象,该现象带来(  )

    A、城市生活方便快捷 B、个人信息更加安全 C、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D、全球人口过快增长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3分,27题13分,28题12分,29题12分,计50分。

  • 26. 某学校的学生开展历史主题学习活动,下面是各小组搜集整理的史料。请你共同参与探究。

    材料一【甲组:文景之治】

    文景时期,提倡以农为本,多次发布诏令劝农,把汉高祖规定的土地税从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徭役从每年一次减为三年一次。同时“惩恶亡秦之政”,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到了汉景帝晚年,社会经济出现了空前富庶的景象。

    ——摘编自朱绍和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乙组:贞观之治】

    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政务交给百官商议),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摘编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三【丙组:康乾盛世】

    康雍乾时期,清廷对少数民族的基本方针是不改变其原来的社会习俗、宗教信仰以及适宜的体制而整顿他们的政治,发展他们的经济、文化,同时尽量团结、利用少数民族中的上层分子,还致力于边疆的开发。这带来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大大增强。

    ——摘编自戴逸主编《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导言卷)

    (1)、据材料一概括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治国措施,并指出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在制度建设上的表现。
    (3)、据材料三指出清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
    (4)、请综合上述材料,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 27. 为了全方位、更深入学习抗战历史,某学校学生开展“了解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请你参与布展活动,并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下列是同学们通过参观抗战纪念馆、查阅文献等方式搜集的部分史料。请判断其中哪些能“直接见证历史现场”、为研究抗日战争提供最直接的证据,写出其编号。

    【任务一】搜集抗战资料

    A

    9月18日夜里,……岛本大队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沟方向走去。……在那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装置在铁轨上,并点上火。……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

    ——摘自花谷正回忆录《我们如何计划发动满洲事变》

    B

    C

    D

    E

    胜仗!胜仗!日本跪下来投降!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仗,烟火飞扬,满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

    ——罗家伦《凯歌》

    F

    G

    (2)、【任务二】完成布展任务
    请依据时间顺序梳理上述史料,并按照序号把空缺处的史料编号或图片文字说明补充完整。

    (3)、【任务三】体会抗战精神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哪些抗战精神?

  • 28. “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东北解放初期,党中央要求遭到战火破坏、断壁残垣的鞍钢迅速恢复生产。孟泰,这位饱经沧桑的老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带领工友们收集、献交上万个零备件,没花国家一分钱,修复了两座高炉上的管线,为鞍钢迅速恢复生产立下汗马功劳。“一五”计划开始后,他带领工友们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源。他和王进喜、时传祥等人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劳模群体的杰出代表。

    ——摘编自孙玲《孟泰:永远的精神丰碑》

    材料二:改革开放新时期,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倡导下,人们更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广大知识分子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此期间,包括科学家邓稼先、数学家陈景润、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在内的知识分子和科研人员成为劳模队伍中的新成员。他们“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精神促进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科技繁荣、经济富强和社会进步。

    ——摘编自王霖凡《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精神的变迁逻辑及赓续路径》

    (1)、据材料一概括孟泰的主要事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劳模群体涌现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新时期我国劳模构成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新中国劳模具备的优秀品质。
  • 29. 有学者指出:“棉花资本主义是一个关于控制和剥削的故事,同样也是一个关于‘自由和创造性’的故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以前,羊毛纺织品一直是欧洲人制作服装的主要材料,但是同羊毛纺织品相比,棉布衣服更轻便,更易清洗,因此很受欢迎。为了迎合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英国生产者求助于新发明,这导致了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同时又引领各类行业进入工业化的通道,促进了整体经济的增长,使英国走上世界霸主的地位。借助超强的扩张力,英国将印度、埃及等国家变成最低端的原料产地和棉纺织品倾销地,逐步形成以英国等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性经济体系。

    ——摘编自杨松《内驱与统合——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及对全球体系的影响》

    材料二:到19世纪,美国南方各州的种植园向英国提供大量奴隶种植的棉花,并从英国输入绝大部分的消费品。南方人认为他们并不需要联邦的其他地区。北方人对此持不同看法,他们不仅为反对奴隶制而战,也为反对联邦成员对国家的威胁而战,还为新兴的工业社会的生活方式而战。……战争的头两年保持僵持状态。1863年,林肯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战争形势发生了转变。最终,北方获得了胜利,保证了美国在政治上的统一。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著《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发明”有哪些,并概括英国棉纺织工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争”的名称,并分析“战争”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