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回顾中国古代历史,每当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之时,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以下起义爆发在东汉后期的是(     )
    A、国人暴动 B、大泽乡起义 C、黄巾起义 D、宋江起义
  • 2、公元前121年,匈奴人曾悲叹:“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匈奴人发出如此感叹的背景是(     )
    A、班超长期驻守西域 B、西汉初年对匈奴推行和亲政策 C、蒙恬北击匈奴获胜 D、霍去病击败匈奴控制河西走廊
  • 3、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制度贡献过甚大之绩效。”郡县制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     )
    A、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B、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D、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
  • 4、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发扬孔子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C、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D、勇于践行民主法治思想
  • 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件中,发生在①时期的是(     )

    A、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 B、盘庚迁殷 C、诸侯争霸 D、桂陵之战
  • 6、西周通过新封诸侯国不断地将周公等人确立的道德准则和政治方针传向四面八方,促进华夏各族的文化认同和中华礼教文明的形成。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商王朝的兴衰过程 D、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河姆渡居民用骨耜进行农业生产,栽培水稻

    图2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图3孔子“仁者爱人”

    图4墨子“兼爱非攻”

    图5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图6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图1至图6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写出两幅图片的序号即可),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的一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在灭商和东征胜利后,为便利对征服地区的控制,也为了拱卫周王室,乃大规模地分封王室子弟和亲戚、功臣到征服地区,授予他们被征服地区的土地和人民,使其按照周朝中央政权的结构形式,建立众多的诸侯国。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历史大事典》

    在地方上,秦朝……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在郡下设县。郡和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明周朝和秦朝统治地方的制度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2)材料二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享有特权)。……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说明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材料二   “商鞅虽死,但新法在秦长期行用并取得显著成效,改革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秦国亦因而得以长期保持强盛的国力,最终完成统一大业。”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作用。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

    ——《史记·周本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历史进入春秋之后,整个政治格局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列举一位春秋时期著名的“方伯”。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
  • 11、历史史实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以下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汉高祖刘邦吸取秦速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B、文帝和景帝减轻赋税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C、汉文帝生活简朴,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D、“文景之治”为西汉王朝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12、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对秦汉时期历史特征归纳准确的是(     )
    A、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 1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据下图判断,这一时间属于(     )

    A、公元前3世纪初期 B、公元前3世纪末期 C、公元前2世纪初期 D、公元前2世纪末期
  • 14、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世代相继,传之万世。然而秦始皇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秦朝如此短命的根本原因是(     )
    A、秦末农民起义的打击 B、秦朝军队战斗力不强 C、秦朝残暴统治不得人心 D、秦朝社会治安混乱
  • 15、下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些政治制度,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排列为(     )

    ①郡县制②世袭制③分封制④禅让制

    A、②④①③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 16、“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里的“皇帝”指的是(     )
    A、黄帝 B、周武王 C、秦始皇 D、汉武帝
  • 17、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
    A、小篆 B、金文 C、甲骨文 D、隶书
  • 18、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催生了社会思想的变化,刺激了各派学说的兴起(     )
    A、统一战争 B、诸侯争霸 C、七雄并立 D、百家争鸣
  • 19、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历史走向统一的趋势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 20、晋国有一个大力士名字叫牛子耕;孔子弟子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牛与耕相连用牛耕作人名,这一现象反映了春秋时期(     )
    A、商品交换异常活跃 B、农业生产已使用牛耕 C、社会生活异常时尚 D、农业生产已使用铁器
上一页 689 690 691 692 69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