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19年5月19日,《每周评论》刊文指出:在五月四日以前,“‘国民’的愤怒达于极点,不特各地自行动作,并且互相来往。山东人到北京,北京的公民到山东、上海去。共同的目的是外而争回青岛,内而惩罚国贼”。材料表明(     )
    A、五四运动爆发 B、阶级矛盾尖锐 C、革命力量联合 D、社会秩序失控
  • 2、如下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蓬勃发展 C、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D、洋务运动提升中国近代军事水平
  • 3、以下文物能直观地反映中央政府加强对少数民族地方管理的文物是(     )
    A、 B、 C、 D、
  • 4、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种方法的使用(     )
    A、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 B、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C、发展了便捷的陆路交通 D、影响了人类文化的传播
  • 5、汽车工业的发展是工业文明发展历程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的结果,能源科技进一步发展。电磁学理论的建立,推动发电机的诞生,电力成为新的能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热力学的成熟使蒸汽机日益完善,并促成内燃机的诞生,石油成为重要能源。

    ——摘编自焦娅敏、张贵红主编《能源科技史教程》

    材料二:

    东北交通、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

    1951年3月,根据重点布局东北重工业的战略考虑并经过调查分析,决定最后将长春市孟家屯车站铁路以北作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厂址选择区。从1952年起,中央和省政府从全国各地抽调了大量的领导干部、专家、工程师、技术工人等支援一汽建设。这些建设者们以到东北参加一汽建设为荣,日夜坚守在建设一汽的主战场,不畏风霜雨雪,为一汽的建设立下了丰功。

    ——摘编自《新中国汽车工业摇篮的孕育与诞生》

    材料三:世界汽车工业大事记(部分)

    时间

    历史事件

    1825年

    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

    1885年

    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885年

    德国戴姆勒把汽油内燃机装在了木制自行车和四轮马车上,被后人称做是摩托车和汽车的初始。

    1896年

    美国福特试制出第一台汽车。

    1914年

    福特汽车公司采用流水生产线技术生产汽车,成为全世界汽车厂大批量生产方式的原型。

    1958年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自主研制生产出东风牌轿车。

    1985年

    上海汽车与德国大众合资成立“上海大众”,引入桑塔纳轿车生产线。

    1995年

    我国车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制,北汽、上汽集团总公司相继成立。

    1997年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推出全球首款量产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兼具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

    2008年

    中国比亚迪汽车公司推出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动动力车型F3DM。

    2014年

    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成立,汽车制造聚焦电动化、智能化。

    2023年

    我国汽车出口量约522万辆,首次超越日本登顶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超25%。

    (1)、根据材料一,写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能源科技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说出第一汽车制造厂厂址选择长春的理由。并分析汽车厂得以建成的原因。
    (3)、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6、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华一体意识不断加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文、景帝时,华夏族不断遭受匈奴南下侵扰,由于国力上的劣势,华夏在处理民族关系理念上仍沿袭先秦时期“华夷之辨”思想,凸显“夷夏”之大防。……但是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后,统治者的统治思想将中国境内所有民族都纳入版图中,促成了“华夷一体”的“天下共同体”局面。清朝建立后,统治者在思想上宣扬“天下一家”,实现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殊为不易的长治久安。

    ——改编自王文光、马宜果《古代华夷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二: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为辛亥革命前已经萌生的中华民族观念的广泛流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中华民国”国号的使用本身,就极大地增强了国人对“中华”一词所代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的认同感与自觉归属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以法律形式将人民平等规定下来,这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继续发展有了法律上的保护,各民族至少实现了法律上平等的联合。

    ——摘编自李帆《以“中华”为族称——辛亥革命前后的民族认同》

    材料三: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自治运动”,企图分裂中国。1935年12月,傅斯年在文章中:“我们中华民族,说一种话,写一种字,据同一的文化,行同一的伦理,俨然是一个家族。”1939年12月,毛泽东在文章中明确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同时,强调在四亿五千万人口中,除了汉族占绝大多数外,还有藏、蒙、维吾尔、朝鲜等“共有数十种少数民族”。

    ——摘编自郑师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近代思想论争》

    材料四:1950年—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GDP概况(单位:万亿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华夷观念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分析民国初期“中华民族观念”广泛流传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傅斯年、毛泽东对“中华民族”认识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4)、依据材料四,指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 7、仰望星空,中国人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记载有日食的商朝牛骨            ②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彗星图               ③嫦娥奔月的传说

    材料二:

    元代观星台,建于公元1276年,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

    过去,蒙古一直使用金朝颁布的历法,这种历法误差很大,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任用郭守敬等进行历法改革并在登封建立了当时的中心观测站观星台,经过几年的辛勤观测,编制出《授时历》。《授时历》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改编自辛德勇《天文与历法》

    材料三:2025年“中国航天日”活动(上海)展出信息(部分)

    内容

    航天成就展区

    其他展区

    代表

    1960年自制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

    2020年天问一号实施自主火星探测任务

    2024年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2021年中俄国际月球科研站路线图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正面月壤样品和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背面月壤样品以及2025年《月球样品借用协议》

    (1)、请指出可作为古人对宇宙探索直接证据的材料,并说明理由。(填数字序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授时历》得以颁布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航天日活动”展出代表呈现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人探索宇宙过程中感悟到的精神。
  • 8、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以“亚洲与世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为主题,呼吁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这一主张最契合的现代国际关系理念是(     )
    A、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9、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中废除贵族土地私有制,效仿唐朝的班田制和租庸调制;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对这两次改革评价正确的是(     )
    A、都体现日本对外来文化的借鉴 B、都推动幕府统治的建立 C、都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属于封建性质的改革
  • 10、“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代起,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爱琴海地区,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这说明(       )
    A、文明类型的统一性 B、文明诞生的全球性 C、文明之间的交流性 D、文明发展的多元性
  • 11、设计单元主体结构示意图,是理解、掌握大单元主题内容的前提。完善以下单元结构示意图,其空缺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B、标志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C、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 D、完成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 12、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到:“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代表们”参加的这次会议(     )
    A、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B、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公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13、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井冈号角”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 D、中共一大召开
  • 14、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观察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B、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长江内陆 C、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 15、如下图为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摘录,由此判断该同学学习的主题为(     )

    A、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16、2025年春晚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将榫卯结构、祈年殿和北京中轴线等传统建筑元素通过舞台艺术精彩呈现。北京中轴线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经典之作,它始建于元代,历经明清不断完善。北京中轴线的规划建设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     )
    A、民主平等思想 B、皇权至上观念 C、开放包容理念 D、自由平等意识
  • 17、下图是小历同学参加中国古代历史漫画大赛的获奖作品《称重》。图中,赵匡胤正在衡量“文”与“武”的重量。这幅作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隋朝科举制度创立 B、唐朝社会风气开放 C、宋初重文轻武政策 D、明清君主专制加强
  • 18、如图体现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处应该填写(     )

    A、军功爵制 B、九品中正制度 C、刺史制度 D、科举制度
  • 19、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中的“周人制度”指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官僚制
  • 20、国家崛起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发展大事年代尺。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②两处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上一页 351 352 353 354 35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