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测试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单元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综合评价(B)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素养评估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综合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综合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综合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测试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素养评估
 
- 
                            1、为了深入学习和研究土地改革运动,同学们搜集了下列史料,其中可作为第一手史料运用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后的文学作者写的人物传记 B、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时期的文物 C、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资料 D、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
 - 
                            2、“五二年里搞土改,斗争地主和老财,分房分地分粮食,穷苦百姓笑开怀。”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新中国成立初( )A、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B、土地改革保障了农民利益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D、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 
                            3、“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下列属于抗美援朝时期的人物有( )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李宗仁 ④彭德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4、1949年,当举行盛大欢迎仪式的建议报告送到毛泽东那里时,他说,还是简单好,不要动员那么多人。这一天,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足足站了6个小时,他此刻的心情是“又愉快又不愉快”。这种心情说明( )A、新中国成立后仍面临挑战 B、一届政协会议召开不顺利 C、中国与苏联外交关系恶化 D、三大改造任务非常的艰巨
 - 
                            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习近平(2012年11月29日)
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什么是中国梦以及中共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材料二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64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7
香港回归
1999
澳门回归
200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08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完成出舱任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的崛起”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史论结合,语言通畅,字数在120字以上。)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中国古代大事记(部分)
时期
事件
北宋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明朝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天工开物》初刊
明末清初
郑成功收复台湾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工开物》的作者。(2)、为举办主题学习活动,请从材料中选出同一领域的两个历史事件,结合其反映的史实,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价值观正确,选取正确,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 
                            7、 请运用历史学科素养,完成下面各题。
(1)、宋朝的陈普在《历代传授歌》中写道:“北齐后周犹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北齐后周盘踞一方,隋文帝名扬四海)。“结合所学,简述陈普在文中高度赞扬隋文帝的原因。(2)、对图二帝王,《旧唐书》赞曰:“高皇创图,势若摧枯。国运神武(译文:高皇帝创立了国家,扩张势力如同摧枯拉朽,国家的运势昌盛)。“结合所学,以具体史实证明该评价。(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图三人物的治国理念,简述他是如何“以古为镜”以人为镜”的,并指出他还重用过哪些著名的贤相?(4)、图四人物在其统治前期,推行过哪些改革措施?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三项发明分别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元科技发展的原因。(3)、结合上述材料,请为当代中国科技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 
                            9、 下图所示是清代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描绘苏州风物的巨幅画作。它反映出清朝( )

《盛世滋生图》
A、商业管控严格 B、海外贸易频繁 C、商帮竞争激烈 D、商业贸易兴盛 - 
                            10、 清朝大臣张廷玉被皇帝召见,他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时,只是抄写传达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张廷玉的职务最有可能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军机大臣
 - 
                            11、 下列史事中,最能说明“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这一观点的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戚继光抗倭 C、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D、李自成起义
 - 
                            12、 明朝朝廷重要文书由内阁拟定批答文字,送请皇帝批准,皇帝可将章奏“留中”(不作处理)、“改票”(加以删改)或“中旨”(从宫中直接传旨)。该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集思广益,减少失误 B、分工协作,提高效率 C、相互制约,杜绝贪腐 D、权力集中,强化皇权
 - 
                            13、 “往还三年,经济大海,绵邈弥茫,水天连接。……皆斫(用刀、斧等砍)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该材料所指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 
                            14、 元朝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运用中国已有的仪器圭表,融合阿拉伯天文学的传统,精确推算出一年为365.2428天,与现行公历的取值几乎相同。材料旨在说明( )A、文明交流推动科技进步 B、学习西方符合历史潮流 C、社会实践丰富人类生活 D、科技发展需要扎根传统
 - 
                            15、 宋朝时,引入龙骨水车等灌溉工具,引进占城稻等外来优良品种,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技术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使得南方农业生产水平超过北方。这些做法( )A、导致北方少数民族大规模南迁 B、为经济重心南移提供有利条件 C、直接促进了货币贸易量的增长 D、表明区域性商业网络已经形成
 - 
                            16、 元朝在西藏地区,因俗而治,多制并举。对于民政,委托地方俗首领负责。同时,设立机构,具体实施元朝中央的各项政令,专管元朝驻藏军队,负责驿站。据此可知,这一机构是( )A、宣政院 B、澎湖巡检司 C、西域都护府 D、伊犁将军
 - 
                            17、 下图为宋高宗赐岳飞手札。该手札约书于绍兴四年(1134年)前后,是宋高宗回复岳飞对边防的呈报,并加冕其恭忠体国。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宋高宗“绍兴四年”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 B、以文献记载为依据的历史解释才具说服力 C、该手札可作为研究北宋边防的第一手史料 D、该手札不仅是重要历史材料也是艺术作品 - 
                            18、 李焘所著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这段史料用来研究宋朝时期的( )A、民族关系 B、经济重心南移 C、政权分立 D、重文轻武政策
 - 
                            19、 印度(天竺)的戒日王邀请玄奘在曲女城宣讲佛法之后,立即向唐朝派出了代表团,在玄奘回国之前,代表团就到了长安,受到唐太宗的隆重接待。此后,唐朝也派使者回访了戒日王。这说明了玄奘西行( )A、使佛教在印度开始传播 B、促进了中印的友好交往 C、推动了唐朝经济的发展 D、连通西域与唐朝的联系
 - 
                            20、 唐代王建《凉州行》有云:“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以上诗句可用于研究唐朝( )A、政治制度的演变 B、农耕技术的进步 C、民族交融的现象 D、艺术形式的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