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这则材料体现了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 2、 历史漫画不仅可使抽象的历史概念形象化、直观化,让历史学习更加有趣,而且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某中学历史社团和美术社团进行合作交流创作了下面这幅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即将爆发的战役是(    )

    A、阪泉之战 B、桂陵之战 C、官渡之战 D、牧野之战
  • 3、 下图是小明学习中国古代史时做的笔记,该主题可能是(    )

    (1)启承禹位,世袭制代替祥让制

    (2)商汤灭夏,盘庚迁版

    (3)武王伐约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夏、商、西周的更替 C、春秋时期的争霸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4、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的国家。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下列对于夏朝的建立时间表述正确的是(    )
    A、公元前21世纪 B、公元20世纪 C、公元前20世纪 D、公元21世纪
  •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杭州第19届亚运会吉祥物中的“琮琮”,其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全身以源自大地、象征丰收的黄色为主色调,琮体四面正中开槽,上下各雕琢一幅完整的神人兽面纹。神人兽面纹被考古学家们认为是良渚文明的“神徽”。

    材料二:【文明标准】城邑从其产生到发展为国家之都城,有其演变发展的过程,我们判断它的性质究竟是中心聚落形态阶段的中心聚落还是早期国家时的都城,是需要附加一些其他条件进行分析的⋯⋯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强制性权力和社会的阶级分化是我们设定的国家形成的两个重要标志。

    【考古发现】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年……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内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量众多的玉琮、玉璧和玉钺等制作精美的玉器,这和城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地对比鲜明。

    (1)、阅读材料一,“琮琮”融入了良渚文化哪些方面的信息?人们想要了解更多良渚文化,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2)、根据材料二,运用“文明标准”简述良渚古城能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理由。
  •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元谋人的上门齿化石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带藤条残木柄骨耜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穗和炭化稻谷

    (1)、文物是历史的真实载体,根据以上图片并结合所学,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二:发现的骨器:在北京猿人洞穴堆积物中,有许多鹿角分割成两段,斫痕清楚,显然是加工过的。截断的鹿角根粗壮而结实,可以做锤子用。遗址中出土的完整的鹿的头骨有成百件。发现的石器:北京人遗址共出土了十几万件石制品。石器种类很多,主要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雕刻器等。

    (2)、依据材料二,分析北京人使用过哪两种类型的工具。

    材料三: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手是劳动的器官,发展较快,变得灵活轻巧。下肢用来支撑身体和直立行走,发展较慢。随着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发展,脑也在缓慢地进化。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写出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3年……对遗址的南部进行了首次发掘,发现了四个叠压的地层,揭露了干栏式建筑和水井等遗迹,土出了很具地域特色的夹炭黑陶器皿、骨耜等一批重要遗物,大量的动植物遗存,特别是栽培稻谷的大批量发现为同时期其他遗址所不见。

    ——《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

    材料二  半坡遗址的考古发掘延续三年之久……发现了环壕、房屋、窖穴、陶窑、墓葬等丰富的遗迹,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生产工具及生活用具上万件,认识了包含居住区、制陶区、墓葬区的聚落区划,从而确认这是一处总面积约50000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

    ——《中国考古百年:带你回顾半坡遗址的发掘》

    材料三  大 汶口出土墓葬有大、中、小型之分,随葬品也极不均衡。有的墓穴仅能容尸,空无一物:而大型墓中随葬品多达数十件甚至百余件,不仅有磨制石器的石镰、石锄,还有精美的陶器、玉器、象牙器等贵重物品。

    ——《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原始居民距今的时间。
    (2)、根据材料三,概括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分析导致随葬品数量不同的原因。
    (3)、学校将举行研学旅行活动访学上述三个遗址,现邀请你作为研学队长引导同学们参观学习,出发前请你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遗址为大家写一份遗址介绍。
  • 8、大禹故里风景名胜区,位于绵阳市北川县,北川禹穴沟是一条十几里长的峡谷,峡内岩崖陡峭,怪石嶙峋,桥头李太白书“禹穴”二字犹存。它是古代夏朝创始人大禹的出生地,自古称为“神离故里”。下列关于大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传说中的人物    ②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了舜

    ③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    ④曾三过其门而不入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9、陕西省作家李延军的长篇小说《黄帝传》形象再现了华夏民族交融发展、炎黄二帝大战蚩尤等上古秘史。小说中提到的“炎黄二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   )
    A、治水英雄 B、人文初祖 C、兵家鼻祖 D、一代天骄
  • 10、在我国境内,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各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这可以用来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   )
    A、一体性 B、渐进性 C、先进性 D、多元性
  • 11、新考法图片组合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开始农业种植 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开始人工养鱼 D、开始雕刻陶器象牙
  • 12、王幼平在《旧石器时代考古》一书中说:“早期人类在我们这块土地上至少已经生存了上百万年。他们创造了辉煌的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书写了中国史前史上最古老的篇章。”“创造了辉煌的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的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山顶洞人 ④河姆渡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韩非子,五蠹》载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故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可见,原始聚落古人在建造房屋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健康舒适 B、保存食物 C、人身安全 D、坚固耐用
  • 14、10000多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先民们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但同时期的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粮食种植、家畜饲养、房屋样式等方面有许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 B、民族性格和宗教不同 C、地理自然环境的不同 D、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
  • 15、在某地举办的《远古回声——黄河流域半坡遗址与半坡文化展》中,下列你最有可能见到的是(   )

    A、干栏式建筑 B、人面鱼纹陶盆 C、栽培稻谷遗存 D、山顶洞人复原头像
  • 16、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在元谋人和北京人的遗址中发现的哪一种东西最能直接证明他们是人而不是动物(   )
    A、牙齿或头盖骨化石 B、炭屑和烧骨 C、动物化石 D、粗糙的石器
  • 17、我国学者在云南元谋发掘出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这证明元谋人已经能够(   )
    A、缝制衣服 B、使用火 C、制作和使用工具 D、人工取火
  • 18、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春时期一强大的侯国为了争主相互战,等一侯国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任用贤人,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到战国时期,魏、楚、秦等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材料二

                     

    材料三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拥有文化知识的人到处游说讲学,针对各种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不同的学派,涌现出一批有开创性贡献的思想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政治、军事领域的突出特征。
    (2)、春秋战国时期虽战火连绵,却出现一些城市,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人口有所增加,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主要有哪些学派?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总体特征。
  •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 材料二分封即分封土地建立国家之意…·(西周)分封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春秋历史与西周最明显的一个不同点是王权衰微。就周朝的范围而言,天子地位下降,诸侯地位上升,王室衰微,大国称霸。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社会转型及其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交融……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西周的建立者是谁?他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稳固周初的政治形势?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分封的地域,并指出春秋相较于西周时期分封制的不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分封制的特点以及分封制的目的。
    (4)、材料三中“这一时期”是什么时期?“这一时期”的兼并战争具有什么特点?举出两个著名战役。材料三认为,这一时期的兼并战争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 20、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聘请了《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穿梭回到秦朝时期,以下四位思想家都还健在,你认为最适合被秦始皇聘任为秦朝该栏目主持人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韩非 C、墨子 D、庄子
上一页 105 106 107 108 10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