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2025年中考历史真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30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 1.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撰文:“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文中的“轩辕”是(    )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伏羲
  • 2. “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材料中的“制”分别是(    )
    A、禅让制和世袭制 B、世袭制和郡县制 C、禅让制和分封制 D、分封制和郡县制
  • 3. 下列属于光武帝为稳定社会局面而采取的措施是(    )

    ①以德化民,休养生息                                        ②释放奴婢,减轻刑罚

    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④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4. “禁胡服,服装一依汉制”“断北语,一从正音”“把鲜卑族的复姓改为音近的单音汉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商鞅变法 B、张骞通西域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文成公主入藏
  • 5. 下列史实和评述对应正确的是(    )
    A、鉴真东渡——传播了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B、玄奘西行——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C、郑和下西洋——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D、戚继光抗倭——带回了大量佛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 6.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与这一局面的出现有关的是(    )
    A、澶渊之盟 B、宋夏和约 C、郾城大捷 D、宋金和议
  • 7. 以下中国古代历史时序图中,★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8. 下列著作中,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梦溪笔谈》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 9. 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政府对某地方加强有效管辖的历史事实。据此可知,该地方是(    )

    A、西藏地方 B、新疆地区 C、南海诸岛 D、黑龙江流域
  • 10. 陈旭麓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甲午战争后,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特权,争先恐后到中国来开设工矿企业和修筑铁路,直接掠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与下列哪一条款有关(    )
    A、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B、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 11. “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使中国人民打消了对‘公理战胜强权’的幻想,认识到必须自己‘直接行动’。”材料中的“直接行动”是(    )
    A、武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一二•九运动
  • 12. 这次战役历时64天,除塘沽守军从海上逃跑外,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这次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13. 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    )

    A、近代交通工具的变化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D、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 14. “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材料中的“这次会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 15. “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235亿元,比1962年增长55%,1963年至1965年,平均年增长速度为15.7%。”材料所反映的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编制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 16. 下列成就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C、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D、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
  • 17. “亚历山大成功地将希腊文化同亚洲文化、非洲文化结合起来,这鼓励了重视知识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一些当时的发现仍然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材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B、掠夺了东方世界的财富 C、打通了亚欧商贸通道 D、拓展了帝国的版图
  • 18. “穆罕默德……给祖国留下了一个宗教和一部天启的经典,留下了一个具有良好的组织和武装、统治了整个半岛的社会和国家。”材料中的“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道教
  • 19. “这是北美人民的武装力量第一次与英国正规军交锋,它揭开了北美人民反英战争的序幕。”材料中的“交锋”是(    )
    A、波士顿倾茶事件 B、来克星顿的枪声 C、萨拉托加大捷 D、约克镇战役
  • 20. 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其中,属于社会生活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建立新式军队 C、推行地税改革 D、提倡“文明开化”
  • 21. 它完成于1804年,是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这部作品是(    )
    A、《夜间的咖啡馆》 B、《英雄交响曲》 C、《战争与和平》 D、《向日葵》
  • 22.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据此可知,他学习的是(    )

    时间:1917年

    人物:列宁

    地点:彼得格勒

    结果: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A、光荣革命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苏联建立
  • 23. “我尽力向我的同胞表明: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材料中的“我”是(    )
    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 C、扎格鲁尔 D、甘地
  • 24. 1941年12月,美英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谈。期间,美国倡议由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签署一份宣言。此后,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联合国家宣言》 D、《开罗宣言》
  • 25. 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等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    )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世界贸易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 26.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一册

    材料二  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这一方面造成币制混乱,物价上涨,阻碍了商品的正常交换;另一方面,一些贵族官僚、富商大贾操纵造币之权,富埒(读音:liè,释义:相等)天子,威胁中央。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宣布禁止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把钱币大权收归中央。

    ——摘编自朱绍侯 齐涛 王育济《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三  宋代的纸币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使用的纸质货币。……这对货物和服务的买卖来说,是一个明智的、高效的、有利可图和方便的发明。

    ——摘编自[德]迪特·库恩《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为统一货币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实施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造成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纸币”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明智的、高效的、有利可图和方便的发明”?
  • 27. 以下是某校以“地图里的红色印记”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图

    (1)、观察左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秋收起义部队的行军路线发生的改变并简要分析其选择向井冈山进军的原因。
    (2)、观察左图,请在A、B两地中任选其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并简述其意义。
    (3)、观察左图,结合所学知识,写出C地的名称并指出它在敌后战场的重要地位。
    (4)、通过以上研究性学习,你从中得到了什么认识?
  • 28. 绘制大事年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20世纪80年代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92年11月

    海基会、海协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问题达成共识

    1997年7月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

    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005年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

    2008年

    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

    2015年11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

    从上述材料中,找出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的标志性事件。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29. 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精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摘编自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它”是什么?概括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在电的应用和化学工业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一位科学家及其一项发明。
    (3)、材料三中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的是什么?结合现实,就“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谈谈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