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要求之一。

    对如下历史人物的评价最恰当的是(   )

    A、都积极参与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B、都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C、都参加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 D、都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治思想
  • 2、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如下所示评价,这着重强调康有为(   )

    ·康有为之学⋯⋯倡导变法,开风气之先,终不失为一代思想启蒙之先驱

    ·康有为之变法,实为晚清思想解放之先声……其倡导变法之勇气,足为后世楷模

    ·南海康有为先生,为吾国近代先觉之士

    A、是思想解放的推动者 B、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 C、重视启蒙教育的发展 D、是近代革命的先行者
  • 3、“左季高(左宗棠)之功,不在曾文正(曾国藩)之下……若非其力排众议,毅然西征,西北边陲恐已沦为异域。”“左宗棠的军队纪律严明,战术灵活,远非阿古柏的乌合之众可比。”材料评述的是左宗棠(   )
    A、兴办洋务 B、收复新疆 C、组建海军 D、修建学堂
  • 4、孙中山认为洪秀全是反清第一人,常自比“洪秀全第二”,毛泽东亦说到洪秀全“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两位不同阶级的革命领袖对其作出高度评价是由于洪秀全(   )
    A、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B、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C、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D、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 5、“(他)以雷霆手段禁烟,其智略远胜庸常,虽功未竟而志可昭日月。”“(他的)《四洲志》,虽仅辑译西书,然其‘开眼看世界’之志,实导引后来洋务、维新两派思想。”据此可知,“他”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梁启超 D、黄兴
  • 6、这一胜利,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也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A、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B、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 7、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形成了如下评价。据此补全省略号处的论点(   )

    论点

    论据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①毛泽东为西北野战军制定了“蘑菇战术”。通过这一战术的灵活运用,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国民党军队被迫在陕北高原上反复周旋。②淮海战役中毛泽东同志和中央军委统筹谋划、灵活应变,在战役进行中不断调整目标,把处于劣势的战役打成了漂亮的歼灭战

    A、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B、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拥护 C、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配合 D、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决策
  • 8、小唯同学课后复习时搜集了如下资料,从中可以感悟到中国人(   )

    ·1939年抗日志士李友邦在浙江金华纽建“台湾义勇队”,长期转战于祖国东南地区,用实际行动来赢得民族独立、台湾光复

    ·华侨青年纷纷回国参军参战,南侨机工战斗在滇缅公路上,华侨飞行员血洒祖国长空

    ·一位四川父亲给出川抗日的儿子送上“死”字旗:“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

    A、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B、服务人民、乐于奉献的理想信念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
  • 9、傅作义将军的胜利,特别是百灵庙的大捷……使中国国民党在军事上有了信心,激发了抗日气氛的新高潮。这一战役指的是(   )
    A、绥远抗战 B、察哈尔抗战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大捷
  • 10、小历参加“向英雄人物学习”征文活动,并围绕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撰写文章。下列最有可能是他的文章标题的是(   )
    A、《辛亥先驱的巾帼传奇》 B、《甘将热血沃中华》 C、《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 D、《红颜铁血战英寇》
  • 11、古田会议决议规定,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必须全心全意为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而奋斗,批评了认为军事和政治是对立的单纯军事观点⋯⋯强调要加强红军政治工作,特别是政治教育工作。这些规定(   )
    A、推动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 B、对军队生存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C、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D、推动中国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 12、下列对以下版画认识最为准确的是(   )

    画家采用俯视角度,将方志敏设定在画面的上方,其余两人置于下方,使方志敏在地位与气势上压倒敌人。展现出方志敏在身陷囹圄时仍大义凛然、不为敌人利诱所动的场面。

    A、折射出方志敏坚定的爱国信念 B、体现了方志敏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C、展现出方志敏敢于斗争的精神 D、突出方志敏威武不屈的革命气节
  • 13、小历同学在下方梳理了国民革命时期关于毛泽东的革命事迹。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毛泽东(   )

    时间

    史事

    1926年11月

    毛泽东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1927年1月至3月

    毛泽东实地考察了湖南五县的农民运动情况,随后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年

    毛泽东到武汉创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汲取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C、高度重视农民运动的发展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4、 如下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传单,其彰显出中国人民的(   )

    A、爱国主义精神 B、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艰苦奋斗精神 D、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 15、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发表如下言论。这体现出李大钊(   )

    A、传播马克思主义 B、批判尊孔复古逆流 C、推动白话文普及 D、声援学界爱国斗争
  • 16、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这体现出辛亥革命的(   )
    A、艰巨性 B、必要性 C、彻底性 D、局限性
  • 17、作为对“滋事地区士子”的严惩措施,列强坚持要求停止京师等地五年文武各级科考。在列强压力下,清廷据此确定了停考地区,涉及直隶、山西、河南、浙江、陕西、湖南、奉天、黑龙江八省的部分地区。要求督抚与学政在上述地区告示士子,说明停考原因,即“轻信拳匪及闹教滋事者”。下列条约与上述内容相关的是(   )
    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 18、中日海军开战前,林永升下令“尽去船舱木梯”,并“将龙旗悬于桅头”,以示誓死作战。海战中,当致远舰撞击日军吉野舰未果而中弹沉没后,林永升继续命令经远舰开足马力撞击敌舰,就在前进的过程中,林永升被敌方炮弹击中,当场阵亡。材料描述的历史场景发生在(   )
    A、威海卫战役 B、平壤战役 C、虎门战役 D、黄海海战
  • 19、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基础遭到破坏,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也受到严重冲击。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不断加深。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材料可用来了解(   )
    A、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过程 B、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兴起 C、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近代民族主义思潮高涨
  • 20、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得到的启示。
上一页 102 103 104 105 10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