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图中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盐酸和 CaCl2 混合溶液中滴入 Na2CO3溶液 B、向一定量的 MnO2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入 NaOH 溶液 D、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 2、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H+ , 因此不同酸表现出一些共同性质,下列关于盐酸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B、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 C、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
  • 3、某化学调查小组的同学到钢铁厂做社会调查.他们抽取组成完全相同的质量为2.84g、4.26g、6.23g的三份钢样(假设钢样中只含铁和碳),分别加入 100g稀硫酸进行实验(实验Ⅰ、Ⅱ、Ⅲ),充分反应后,将得到的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所示图像:

    试回答(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写出实验中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Ⅰ中铁参加反应的质量为.
    (3)、稀硫酸完全参加反应的实验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是.
    (2)、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时,温度是.
    (3)、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1℃,降温后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将150g甲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2℃后,向其中加入50g水,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5、为了测定某含杂质7%的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杂质中不含铜、锌元素,杂质不溶于水,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受热也不分解),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配制上述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的质量是.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 100g 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
    (4)、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5)、向过滤后所得滤液中加入87.4g水,则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6)、欲将黄铜样品中的铜转化为铜盐,可将过滤后所得的不溶性物质洗涤、烘干.然后在空气中加热,充分反应,得到含杂质的氧化铜的质量是 , 再经过某些反应操作就得到了所需铜盐.
  • 6、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1)、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Ⅰ.20℃时,甲的溶解度(填“>”“<”或“=”)乙的溶解度;

    Ⅱ.40℃时,乙和丙(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Ⅲ.20℃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50℃.请填写下表.

    烧杯中的溶质

    烧杯中固体的变化

     

    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

     

    (2)、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Ⅰ.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由此可见,压强越小,  溶解度(L/1L水)CO2 的溶解度越.为增大CO2 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Ⅱ.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 对应的温度(填编号).

    A.大于40℃      B.小于40℃      C.无法确定

  • 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甲(填“>”“<”或“=”)乙.
    (3)、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4)、通常情况下,在实验室用固体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和____.
    A、酒精灯 B、药匙 C、玻璃棒 D、漏斗 E、铁架台 F、量筒 G、胶头滴管
  • 8、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2)、t1℃时,将50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t2℃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钾的方法是.
    (4)、将t3℃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10g水,然后降温至 t2℃,过滤,得到溶液a和溶液 b.对于溶液a和溶液 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质量a<b C、溶质质量a=b D、溶剂质量a<b E、溶质的质量分数a=b
  • 9、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0克分别加入100克水中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请回答:

    (1)、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填“<”“>”或“=”).
    (2)、m的取值范围.
    (3)、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B、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 C、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质量:甲>乙 D、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 10、“食盐加碘”通常是在氯化钠中加入碘酸钾.如图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钠易溶于水 B、20℃时不可能制得相同质量分数的碘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C、碘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20℃时两者的饱和溶液,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 11、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12、小芳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没有按照正确的称量氯化钠、量取水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图示为小芳操作时的读数,其他操作都正确).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水的密度为1g/cm3)约为(     ).

    A、12.4% B、17.2% C、16.9% D、12.5%
  • 1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态物质 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所有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都要吸收热量
  • 14、酒精(C2H5OH)的某种水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中氢原子个数相等,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23% B、46% C、55% D、72%
  • 15、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

    已知20℃时,NaCl和 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 和88g.

    序号

    固体种类

    NaCl

    NaCl

    NaNO3

    NaNO3

    NaNO3

    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60

    9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1)、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⑤
    (2)、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①<② B、溶液质量:②<④ 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 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10
  • 16、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钠的取用 B、氯化钠的称朵 C、水的取用 D、氯化钠的溶解
  • 17、地球上71%的面积覆盖着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1g CaO投入到 99g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 B、常温下 KNO3、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 C、将NaCl、蔗糖溶于水后,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 D、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 18、20℃时,20g氯化钠溶于 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A、20% B、40% C、26.5% D、36.5%
  • 19、NaOH、Na2CO3、NaCl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表1 NaOH、Na2CO3、NaCl分别在水中的溶解度(S/g)

    l/℃

    NaOH

    Na2CO3

    NaCl

    0

    42

    7.1

    35.7

    10

    51

    12.2

    35.8

    20

    109

    21.8

    36.0

    30

    119

    39.7

    36.3

    表2 常温下,NaOH、Na2CO3、NaCl分别在乙醇中的溶解度(S/g)

    NaOH

    Na2CO3

    NaCl

    17.3

    <0.01

    0.1

    根据表1 和表2 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
    (2)、20℃时,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为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小明同学将CO2通入饱和 NaOH的乙醇溶液中.请推测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 , 推测依据是
  • 20、已知:
    (1)、水的密度为1.0g/mL.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2.5g,需要量取水
    (2)、配制溶液的操作示意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填字母序号).

    (3)、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上一页 95 96 97 98 9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