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深用碳酸钠、水和紫罗兰花(变色规律与紫色石蕊溶液类似)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并连续观察几天。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Ⅰ中21.8g碳酸钠能全部溶解 B、碳酸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上升不断增大 C、Ⅲ中有碳酸钠晶体析出 D、紫罗兰花放在Ⅲ中,一段时间后变为蓝色
  • 2、下列跨学科实践活动涉及的化学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实践活动

    化学知识

    A

    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

    未来的家用燃料要清洁、易调控、热值高

    B

    改良土壤的酸碱性农

    业上使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C

    用橡皮泥制作氢原子的原子模型

    氢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

    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使用

    测定空气中SO2CO2NO2等污染性气体的含量

    A、A B、B C、C D、D
  • 3、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和能源,主要成分为甲烷CH4 , 还含有少量硫化氢H2S等气体。硫化氢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甲烷反应而除去,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CH4__CS2+4H2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C、天然气属于纯净物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种类不变
  • 4、每年春天是槐花盛开的季节。槐花花朵淡雅,散发着怡人的清香,而且还能食用。槐花不仅口感甘甜,营养也颇为丰富。完成下面小题。
    (1)、槐花中铁元素含量较高,约是菠菜的1.2倍,适量食用槐花可预防缺铁性贫血。如图是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B、铁原子的中子数为26 C、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2)、槐花中富含维生素C,约是苹果的10倍。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 , 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C属于氧化物 B、维生素C由碳原子构成 C、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 5、氢能作为最清洁的能源,近年来在我国的重视下得到突破性进展,现有“光伏制氢”、“生物质制氢”以及“海水制氢”等技术。完成下面小题。
    (1)、全球首台单机规模最大的海水制氢装置在深圳妈湾电厂成功投入运营,该装置最大的亮点在于无需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直接利用海水制氢。下列关于“无淡化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氢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 B、该技术不需要淡化海水,大大降低了能耗和成本 C、制氢技术的发展可缓解化石燃料短缺 D、该技术在电源负极得到的是氧气
    (2)、下列与氢元素有关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H+12 B、碳酸氢钠:Na2HCO3 C、氢离子:H1+ D、2个氢分子:2H2
    (3)、用浓硫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并制取干燥氢气。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干燥H2 C、制取H2 D、收集H2
  • 6、我国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制氢量已位居世界第一。
    (1)、制氢技术

    制氢方法一:水光解制氢

    ①水在光催化剂作用下制备氢气的原理如图1所示。光解水时,由能转化为化学能。

    制氢方法二:创新工艺

    我国科学家研发的创新工艺利用稀土元素铈(Ce)的氧化物Ce2O3 , 实现了从甲烷中提取氢元素并转化为氢气的过程,其反应原理详见图2。

    ②写出反应器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反应器II反应CH4+2CeO2700__Ce2O3+2H2+CO,现有200kg含甲烷90%的天然气(杂质不参与反应)通入反应器II中,若甲烷完全反应,理论上反应器II中最多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④据图2,加入的Ce2O3经过反应器I、II一轮反应后又重新生成,且质量不变,再进入下一轮反应后又重生,如此循环。可推测Ce2O3在整个工艺中的作用是

    (2)、储氢

    图3是一些储氢材料的质量储氢密度(质量储氢密度=储氢后氢元素在储氢材料中的质量分数)。由图3可知,下列储氢材料中最理想的是(填序号)。

    a.LaNi5H6          b.LiAlH4        C.Mg2FeH6             d.Al(BH4)3

  • 7、

    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小明和小红分别抽取了I、II组试题进行实验。

    I组:O2和CO2的制取与性质探究

    (1)实验室中装置A、B都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其中仪器a的名称是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装置C中凹陷的软质塑料瓶的。优点与装置(填“A”或“B”)相似。

    (2)小明提出用装置C可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ⅰ.捏住乙处瓶身(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点燃丁处酒精灯,观察到丙处硫不燃烧。

    ⅱ.继续实验:放开乙处瓶身,捏住甲处瓶身一段时间,观察到丙处的现象是

    通过对比实验ⅰ、ⅱ,可以得出结论:物质燃烧需要。并且能够得出CO2的化学性质之一是

    (3)戊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II组: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对氢氧化钠和稀盐酸中和反应进行探究,并用传感器记录数据,结果如图所示:

    (4)a点时溶液所含的溶质是(填化学式),该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 8、硫元素以硫化物、硫酸盐、有机硫和单质硫等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硫在某些系外行星的大气层中以H2S和SO2的形式存在,这些物质经过光化学反应,产生了S8和H2SO4;硫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48%,是自然界中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其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硫还存在于人体中,是甲硫氨酸(C5H11O2NS)和半胱氨酸(C3H7NO2S)等氨基酸的组成元素。硫是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元素,可以通过施加硫肥(硫黄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补充。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主要由硫黄、硝酸钾和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1)、短文中光化学反应生成的硫单质的化学式是
    (2)、甲硫氨酸C5H11O2NS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3)、试选出一种能增强抗倒伏能力的钾肥:(填字母)。

    a.NH4Cl          b.KCl          c.K2SO4             d.CO(NH2)2

    (4)、黑火药燃爆会生成K2SN2CO2 , 写出黑火药燃爆的化学方程式:
    (5)、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多选,填字母)。
    A、过程I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B、减少使用化石能源可以减少SO2排放 C、含硫有机物和含硫无机物可相互转化 D、过程II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
  • 9、《天工开物》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与方法。其中关于银的冶炼过程如图所示。

    (1)、铅、银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单质。
    (2)、“淘洗”时可用水除去矿砂中的一些杂质,其原理是利用了
    (3)、补充完整“熔矿”时氧气与Ag2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g2S+3O2点燃__2SO2+2
    (4)、“熔矿”“结银”操作如图乙所示,所需热量由木炭燃烧提供,木炭充分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为使图乙中木炭燃烧更充分,可采取的措施是(写一条),当火候足够,即可熔化成铅银团块,铅银团块⑥(填“属于”或“不属于”)合金。
  • 10、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除去CO中混有的CO2 B、图2: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C、图3: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D、图4:测定氧气的体积
  • 11、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稀释浓硫酸

    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注入水中,不断搅拌

    B

    鉴别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

    分别加水溶解,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变化

    C

    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D

    回收KCl和MnO2混合物固体中的KCl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 12、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B、守恒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结构观: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软,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能量观:化学反应过程伴随着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 13、下列劳动实践与所述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

    A

    用加碘盐调味

    碘元素能预防甲状腺肿大

    B

    氦气加压后变为液态

    分子的间隔变大

    C

    活性炭用于自制净水器

    活性炭具吸附性

    D

    铁锅洗净擦干后放置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A、A B、B C、C D、D
  • 1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表述错误的是
    A、碳酸氢钠:NaHCO3 B、2个水分子:2H2O C、柠檬酸中的阳离子:H1+ D、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CO22
  • 15、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带领团队研发了稀土分离技术,使我国能够自主分离稀土产品的化学家是
    A、张青莲 B、徐光宪 C、屠呦呦 D、侯德榜
  • 16、分类是研究和认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A、碱:熟石灰、烧碱、纯碱 B、混合物:生铁、空气、赤铁矿 C、合成材料:塑料、合金、合成橡胶 D、有机物:二氧化碳、酒精、葡萄糖
  • 17、食在广东,名不虚传,以下过程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烤制脆皮烧鹅 B、粉浆蒸制肠粉 C、捶打牛肉 D、蒸制叉烧包
  • 18、

    CaCl2可用于冷冻剂、干燥剂、融雪剂、医药及冶金工业等。化学兴趣小组在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欲对剩余废液的组成进行探究,并制定回收CaCl2的方案。

    【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aCl2

    猜想二:CaCl2HCl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探究活动一】取少量废液等分成2份,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利用其中一份进行如下探究:

    (1)甲组同学向废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________色,证明猜想二成立。

    乙组同学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将80mL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逐滴加入废液,测得数据如图2。

    【数据分析】乙组同学对图2数据进行讨论分析,证明猜想二成立。

    (2)a点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

    (3)b点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c点对应溶液中全部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探究活动二】

    (5)丙组同学提出直接蒸发溶剂可从剩余废液中回收纯净CaCl2 , 理由是________。

    【交流与反思】

    (6)甲组同学认为丙组同学提出的方法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在不借助其他试剂和仪器的情况下,除去废液中对空气造成污染的物质,建议最好先在废液中加入下面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试剂。

    A. CaB. CaOC. CaOH2D. CaCO3
  • 19、某同学用图甲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将图甲中的两种溶液混合,观察到的现象,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且天平 , 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仅利用图甲的器材,可继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_____。
    A、冰融化成水 B、铜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3)、该同学以电解水为例,用图乙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 20、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随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按要求填空。

    (1)、P点含义是
    (2)、t1时,a、b、c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3)、t2时,将50 g a加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
上一页 57 58 59 60 6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