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
- 青海省西宁市2025年中考化学真题
- 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学校2025-2026年度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
-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
- 人教版(五四学制)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提升卷)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文翰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
-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三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联考化学试题
- 科粤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 燃料与二氧化碳(提升卷)
- 科粤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 燃料与二氧化碳(基础卷)
- 科粤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提升卷)
-
1、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C粒子的核电荷数是 , 核外有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得到”或“失去”)。(2)、上图A、B、C、D、E五种粒子中表示离子的是(填字母代号)。(3)、请写出微粒A的符号。(4)、上述微粒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字母代号,下同)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氦气;两个氧离子;2Al3+(写出“2”的含义)
-
3、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
4、下列物质组合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A、澄清石灰水 氧化汞 B、除尽氧气后的空气 制氧气的过氧化氢 C、红磷 空气 D、金属铜 二氧化硫
-
5、如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
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氧气可支持燃烧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CO2约占空气体积的0.03%,含量太低,属于稀有气体 D、工业废气需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
7、初中很多化学实验都要用到水,下列实验中关于水的作用描述错误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加入的水用于溶解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B、洗涤仪器:冲洗溶解仪器表面附着的物质 C、红磷燃烧:集气瓶中加入的水用于吸收白烟 D、硫在氧气中燃烧:加入的水用于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
-
8、燃烧能帮助煮熟食物、抵御寒冷,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9、高钙牛奶、含铁酱油、加碘食盐中的“铁”“钙”“碘”指的是A、物质 B、分子 C、元素 D、原子
-
10、柠檬酸钠常用于食品工业。(1)、利用柠檬酸与小苏打(NaHCO3)制备柠檬酸钠 的反应为。
①柠檬酸(C6H8O7)属于(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②其他条件相同,向20%的柠檬酸溶液中滴加)溶液,反应速率比直接投入NaHCO3粉末的速率小,其原因是。
③向所得柠檬酸钠溶液中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处理时,利用了活性炭的性。
(2)、以9.60吨(为原料与过量小苏打反应,经净化处理制得11.61吨 计算的产率。(相对分子质量:×100%。请将计算过程写到答题卡上)
-
11、学习小组以高纯铜为原料制备纳米铜粉,实验流程如下:


Ⅰ氧化高纯铜
学习小组经查阅资料设计了以下两种“氧化”方法。
方法1
方法2
(1)、“方法2”的优点有。(2)、若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所需浓硫酸的质量为g。按第24题图1稀释浓硫酸时,量筒中盛放的试剂是。(3)、Ⅱ铁粉还原硫酸铜学习小组取30mL“方法2”所得溶液于小烧杯中,加入0.5g还原铁粉,搅拌,观察到有无色气体逸出、烧杯底部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转变为红褐色(经检测含胶状氢氧化铁)。
①析出红色物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产生的无色气体为。为提高铁粉利用率,需除去CuSO4溶液中的 且不引入杂质,宜采取的措施是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 充分反应后过滤。
(4)、取30mL 新配制的4%CuSO4溶液和0.5g还原铁粉进行实验,仍有气体逸出。为探究气体逸出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学习小组设计了第24题图2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略,pH传感器能精确测定溶液pH)并进行实验,测得溶液pH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第24题图3 所示。AB段pH减小是因为生成了。
(5)、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对“溶液pH减小、有胶状氢氧化铁生成”的原因作出猜想:生成的FeSO4溶液与空气中的O2发生了反应。为探究猜想是否合理,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第24题图2装置中加入30mL 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 溶液,再加入0.5g还原铁粉,打开弹簧夹,持续通入N2 , 观察溶液颜色及pH的变化;停止通N2 , (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6)、Ⅲ水合肼还原硫酸铜工业上常用水合肼“还原”硫酸铜制备纳米铜。有研究表明:纳米铜颗粒的直径与溶液 pH、反应温度间的关系如第24题图4所示。若要制备直径为100nm的铜粉,需控制的反应条件为。

-
12、南通是“中国蓝印花布之乡”。制作蓝印花布的主要工艺如下:
(1)、选布。坯布一般选用棉布,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的方法是。(2)、刻版。刻版所用笔刀的刀片常由钢制成,钢属于(填“金属”或“合成”)材料。(3)、刮浆。刮浆是在不需染色的区域涂覆防染浆(由豆粉、生石灰、水混合而成)。防染浆的碱性环境及硬化后形成的覆盖物,均能防止染料在该区域染色。①生石灰中CaO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豆粉的作用是。
(4)、染色。靛蓝是重要的染料。①从植物中提取靛蓝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X的化学式为。
②染色时须添加盐类化合物,通过金属阳离子将棉纤维和染料连接,增强色牢度。一般而言,金属阳离子的半径越小、所带电荷越多,则色牢度越强。部分金属离子的半径如表所示。其它条件相同时添加下列盐,色牢度最强的是(填字母)。
a. AlCl3 b. KCl c. CaCl2
离子符号
半径/nm
Al3+
0.050
K+
0.133
Cu2+
0.099
-
13、以锌灰(主要成分为ZnO, 含少量FeO、MnO、CuO)为原料制备 的工艺流程如下
(“→”表示部分过程略去):
(1)、“浸取”时,ZnO 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氧化”反应之一为3①“氧化”时化合价升高的金属元素为(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若“氧化”时使用H2O2“滤渣1”仍为Fe(OH)3和MnO2 , 但工业生产时仍不选择H2O2 , 其原因是。
(3)、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4)、“置换”时,加入过量Zn粉的目的是。(5)、工业生产中若锌灰质量一定,为提高ZnCl2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为。 -
14、侯德榜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先驱,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侯氏制碱的关键反应为(1)、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构成的。干冰升华时分子间的间隔(填“变大”或“变小”)。(2)、NaCl用途广泛。工业上可用于冶炼金属钠,该过程中一个Na+转化为Na时得到个电子;生活中可用于(列举一例)。(3)、NH3是工业上制备HNO3的原料,第一步反应为该反应(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4)、NH4Cl可用作化肥,为农作物提供的营养元素为。(5)、将NaHCO3灼烧即得纯碱(Na2CO3),同时生成CO2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实验室模拟“镁法工业烟气脱硫”制备MgSO4并测定其纯度,实验操作如下:
步骤1在搅拌下向氧化镁浆料中匀速缓慢通入SO2 , 充分反应,得MgSO3。
步骤2向所得MgSO3中加入适量水并通入一定量空气,充分反应,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在300~400℃条件下干燥,制得约6gMgSO4粗品。
步骤3取3.00gMgSO4粗品,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再加B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4.66g固体。
已知:
①
②BaSO3和BaSO4都难溶于水,BaSO4难溶于盐酸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1匀速缓慢通入SO2是为了使SO2得以充分吸收 B、步骤2通入空气时发生的反应为 C、步骤3加足量盐酸是为了除去MgSO3 , 以免生成BaSO3 D、MgSO4粗品中MgSO4的质量分数为40% -
16、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如图所示实验,可比较白磷和红磷着火点的高低 B、在空气中灼烧铜片固体质量增加,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将CO和CH4点燃后在火焰上方各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可将二者区分开来 D、向混有少量CaCl2的NaCl溶液中加入适量K2CO3溶液,可将NaCl溶液提纯 -
17、 KCl、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第18题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一定大于KCl B、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可除去KNO3中混有的少量KCl C、40℃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D、将169g8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40℃,析出105.1g晶体 -
18、实验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探究NaOH及其溶液的性质:
步骤1取一药匙NaOH于小烧杯中,加20mL水溶解,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步骤2取2mL 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再加入5mL盐酸,溶液呈无色。
步骤3取2mL NaOH溶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2~3滴MgCl2溶液,出现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1说明NaOH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B、步骤2所得溶液的溶质一定只有NaCl C、步骤2说明OH-能使酚酞溶液显红色 D、步骤3所得沉淀为MgO -
1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利用逆水煤气变换反应可捕集并催化转化为CO。
(1)、下列有关CO2和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和CO均具有可燃性 B、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C、CO2和CO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利用CO2人工合成淀粉对解决粮食危机和减少碳排放意义重大(2)、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附”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B、反应过程中CO2“解离”为C和O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变化 D、生成的CO和H2O的质量比为14∶9 -
20、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于医疗急救 B、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金刚石透光性好,可用于切割玻璃 D、盐酸具有挥发性,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