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 2、将一定量的乙醇(C2H5OH)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4.6

    8.0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5.4

    4.4

    a

    A、表中 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g,则无X生成
  • 3、对于化学反应:4P+5O2__ 2P2O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③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④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⑤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A、①②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 4、将含有15g A、10g B、9g C的粉末状混合物充分加热,发生化学反应后,A剩余3g,B增加到25g,C已消耗完,并有气体D放出.反应过程中,各物质质量变化的比值 A:B:C:D为(   ).
    A、5:4:3:2 B、4:5:3:2 C、3:2:4:5 D、2:3:5:4
  • 5、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
    (1)、甲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为 mg,其燃烧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为 ng. m 和n 的关系为:mn(填“<”“>”或“=”).
    (2)、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光亮的铁钉的质量为 x g,其生锈后的质量为y g. x 和y的关系为:xy(填“<”“>”或“=”).
    (3)、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锌、硫酸铜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ag,其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bg.a与b的关系为:ab(填“<”“>”或“=”).
    (4)、通过对三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利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 , 才能准确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
  • 6、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该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

  • 7、天平的平衡

    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各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然后按如图所示分别投入相同质量的锌带和镁带,待反应停止后,天平指针的可能指向是(    ).

    ①分度盘的左边  ②分度盘的中间  ③分度盘的右边

    A、仅① B、仅② C、①② D、②③
  • 8、将100g含 CaCO3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也不含钙),高温灼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中含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1%,则生成CaO的质量约为(    ).(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CaO+CO2)
    A、78.0g B、56.0g C、44.8g D、28.0g
  • 9、某样品是由 Na2S、Na2SO3、Na2SO4这三种钠盐混合而成,测知该混合物中钠的质量分数为a%,则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    ).
    A、10039a23% B、100a39a23% C、10078a23% D、10016a23%
  • 10、在 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中已知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则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36.8% B、31% C、28% D、无法计算
  • 11、锌粉、铝粉、铁粉、镁粉的混合物3.8g与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蒸发水分得固体(不含结晶水)11g,则反应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
    A、0.15g B、0.20g C、0.30g D、0.45g
  • 12、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变化常用的方法.
    (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若按照实验主要目的可将实验分为: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探究物质的性质、探究物质的含量等.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D与(填“A”“B”或“C”)归为一类,依据是.
    (2)、许多物质的命名与元素的化合价高低有关,如锰酸钾、高锰酸钾,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6、+7.氯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7、+5、+1、-1等,由此推测钠元素、氧元素和+7价氯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为 , 化学式为.

  • 13、如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若它表示氮元素的部分关系图,则:

    (1)、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B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为.
    (2)、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KNO3 , 它代表的点是(填字母);写出由 D 点表示的物质与水发生反应生成E 的化学方程式
  • 14、如图是部分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

    (1)、图1、图2中属于阴离子的是(填序号),该元素的质子数为;13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由表中原子序数为1、8、13的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
  • 15、如图是构成纯净物的粒子间的关系图,请在A、B处填入物质的化学式,C、D处填入粒子种类名称(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 16、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1)、微观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 A 反应的实质是

    ②图 B所示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2)、化学上有一种能将微观粒子数目与宏观物质质量联系起来的量,叫物质的量,其单位是摩尔.1摩尔任何物质中含有构成它的微粒个数都是6.02×1023个,1摩尔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都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例如1摩尔水的各种量关系如下:

    ①1摩尔水中氢原子数目是个;②1摩尔水中氧元素质量为g.

  • 17、物质之间存在联系,找出联系、发现规律是我们学好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
    (1)、请你仿照下表中的示例,找出CO2、CH4、C2H2(乙炔)、C2H4(乙烯)这四种气体之间存在的另外两个规律并排序.

    规律

    排序

    示例:标准状况下,密度由大到小

    CO2、C2H4(乙烯)、C2H2(乙炔)、CH4

      

     

     

    (2)、某气体由 CH4、C2H2、C2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判断正确的是____.
    A、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2H4 B、该气体中一定没有CH4 C、该气体中可能含有C2H2 D、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CH4、C2H2、C2H4
  • 18、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下表列出的是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部分信息未列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元素

    Na

    Mg

    Si

    P

    Cl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

    2

    3

    4

    5

    6

    7

    原子半径(nm)

    0.186

    0.160

    0.143

    0.110

    0.102

    0.099

    最高正价最低负价

    +1

    +2

    +4

    -4

    +5

    -3

    +7

    -1

    A、⑤处的最高正价是+6,最低负价是-2 B、③处的数值介于 0.110~0.143之间 C、第三周期元素(Na—Cl)的最高正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元素①的原子序数是13,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S
  • 19、有“第四类化学新材料”之称的玉米塑料是由乳酸(C3H6O3)合成的,下列有关乳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乳酸中碳、氢、氧三元素的质量比为3:6:3 B、1个乳酸分子中含有3个H2O分子 C、乳酸与甲醛(CH2O)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相同 D、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g
  • 20、《茉莉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苏南民歌.茉莉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乙酸苯甲酯(C9H10O2)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乙酸苯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苯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g B、乙酸苯甲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9:10:2 D、乙酸苯甲酯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构成
上一页 106 107 108 109 1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