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分析下列做法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或原因(假定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
    (1)、某同学用50mL量筒量取20mL液体。若该同学俯视刻度线读数,实际体积(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mL
    (2)、用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所用二氧化锰的量偏多,制得氧气的质量(填“偏大”“不变”“偏小”)。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瓶内没有留水或一层细沙,后果是
  • 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制作的野外生存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A、该装置的净化原理为过滤 B、太阳在整个净化过程中只提供了照明条件 C、该过程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D、净化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原子后重新组合
  • 3、没食子酸(C7H6O5)又称五倍子酸,可从五倍子等植物中获得,并用于制药。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9.4% 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 4、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A、有新物质生成 B、生成气体 C、生成沉淀 D、发光发热
  • 5、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都正确的是
    A、CO2:二氧化碳由1个碳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 B、Cl2:氯气 C、Na1+:表示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 D、H2SO4:1个硫酸分子由1个氢分子、1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
  • 6、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容器中涌出的柱状泡沫被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产生的泡沫不能用于灭火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C、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不会分解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 7、中国劳动人民早在南宋时期就利用“镁粉”制作照明弹。镁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B、镁属于金属元素 C、镁的原子序数是12 D、镁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 8、下列物质中含有相同原子团(根)的一组是
    A、NH42SO4CuSO4 B、Na2CO3NaOH C、Fe2O3FeCl3 D、KNO3K2MnO4
  • 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同时产生大量白雾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 10、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11、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六月茉莉花飘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液态水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升高温度,分子体积变大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碳和硫元素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 12、如图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过程。最终在F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B、 C、 D、
  • 13、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试管破裂 B、标签受损 C、会导致水质污染 D、不会引起中毒
  • 1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 B、二氧化硫 C、过氧化氢 D、液态氧气
  • 15、2024年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让我们以书为伴,以梦为马,享受阅读,润泽心灵!“书香”中含有多种成分,随着时间推移,书中会释放出越来越多的糖醛C5H4O2 , 测定它的含量可以检测书籍年代。【写出(2)-(5)计算的过程】
    (1)、糖醛中含有种元素;
    (2)、糖醛的相对分子质量;
    (3)、糖醛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结果化为最简比);
    (4)、糖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5)、150g糖醛中碳元素的质量(结果精确到0.1g)。
  • 16、小明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根据实验目的,小明应该测量的数据是(填“只有反应前”“只有反应后”“反应前、后”之一)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锥形瓶、气球和药品)的质量。
    (2)、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如图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

    ②将碳酸钠粉末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锥形瓶中液体里出现的现象之一是

    ③当反应结束时,气球已经完全鼓起,小明发现天平的指针已经向右偏了。小明又重新称量,记录了数据。

    他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

    请你思考:

    ①你认为此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填“遵守”或“不遵守”);

    ②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最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填序号)。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变少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

    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17、

    特定人群、环境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如何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展了下列活动。

    【界定任务】

    (1)小英同学认为,首先了解制作简易供氧器的供氧原理,再确定制取装置。根据反应物的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和溶解性等确定收集装置。

    【建构模型】

    老师提供了以下实验装置,同学们选择装置用过氧化氢分解和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获得氧气。

    (2)仪器a的名称:;仪器b的名称: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模仿改造】

    化学制氧机(原理图见图1)利用过碳酸钠白色固体、二氧化锰黑色粉末产生氧气。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4)加湿过滤仓不仅可以过滤杂质,利用氧气溶于水的性质,使氧气变得湿润;

    (5)验证加湿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将放在导管口,观察现象;

    (6)选择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反应原理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填序号)。

    A.原料是否价廉易得       

    B.所制气体的性质       

    C.反应速率是否适中

    D.制得气体是否纯净       

    E.是否安全、环保       

    F.实验条件是否易于控制

    【评价反思】

    展示环节,小英同学所在小组制作的简易供氧器(如图2)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并提出如下修改意见:在导管出口处加装一个带有调气阀的鼻氧管,以提高适用性。

  • 18、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下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硝酸铵的工业流程(流程中涉及物质均已列出)。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氮气还可以用作保护气,其原因是
    (2)、写出硝酸铵中含有的阳离子的符号
    (3)、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填序号);
    (4)、写出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19、以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的有效途径。小明同学在学完第二单元后,对氧气的相关问题,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氧气约为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个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名称);
    (3)、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硫粉燃烧实验中,要预先在集气瓶中放一些水的作用是
    (4)、氧气能支持燃烧,其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
    (5)、除用于医疗急救外,氧气还常用于(写一条即可)。
  • 20、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1)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2)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化   学变化的是 , 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 (填粒子名称)。

上一页 107 108 109 110 1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