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已知关于x的方程 mx24x+4m=0
    (1)、)求证:此方程总有实数根;
    (2)、若m为整数,且此方程有两个互不相等的非负整数根,求m的值.
  • 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过点D作 DEAB于点E,点F在边CD上, CF=AE.连接AF, BF.

    (1)、求证: 四边形BFDE是矩形;
    (2)、若∠DAB=60°, AF平分. DAB,AD=4,求AB的长.
  • 3、如图,一次函数 y1=k1x+b与反比例函数 y2=k2x的图象交于点 A3m3和 B2m18.

    (1)、根据函数图象可知,当 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
    (2)、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 4、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按下列要求画图.

    (1)、在图1中画一个▱ABCD, 使 BC=2AB;
    (2)、在图2中画一个以点O为对称中心,A,B为顶点的ABCD;
    (3)、图2中▱ABCD的面积为.
  • 5、解下列方程
    (1)、2x24x1=0
    (2)、23x+3x22=0
  • 6、 如图, 在等腰△ABC中, AB=AC=5,BC=6,将 ABC沿直线BC平移至 A'B'C',将点B绕点A逆时针旋转 90得到点D,连接DA'、DC',在平移过程中, A'DC'D|的最大值为.

  • 7、 如图,菱形ABCD中, AB=10,AC=16,AC交BD于点O, DEBC于点E,连接OE, 则OE的长为.

  •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函数 y=kx(k>0,x>0)的图象上,过点A作AB⊥x轴,取AB中点C, 点D在y轴上, 连接AD、CD, △ACD的面积为2,则k的值是.

  • 9、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36°,那么它是边形.
  • 10、 已知x1 , x2是关于x的方程 x22m+1x+m2+5=0的两个实数根,已知等腰△ABC的一边长为3,若x1 , x2恰好是△ABC另外两边长,则△ABC周长为(    )
    A、9 B、9或11 C、13 D、9或13
  • 1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BC边上的一点,以AE为边作矩形AEFG,使GF经过点D,则矩形AEFG的面积为(    )

    A、4 B、5 C、6 D、7
  • 12、 如图,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点P是BC边上的动点, 连接AP, DP, E是AD的中点,F是PD的中点,点P从B点向C点的运动的过程中,EF的长度(    )

    A、保持不变 B、逐渐增大 C、先增大再减小 D、先减小再增大
  • 13、反比例函数 y=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象经过点(1,-2) B、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 C、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D、y随x的增大而增大
  • 14、 如图, BE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外角平分线, ∠A+∠C=220°, 则∠CBE的度数是(    )

    A、50° B、55° C、52.5° D、57.5°
  • 1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AD=BC B、AD∥BC C、AB=BC D、∠B=2∠A
  • 16、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x24x3=0,下列配方正确的是(    )
    A、x+22=2 B、x22=7 C、x+22=7 D、x22=1
  • 17、下列性质中菱形一定具有的是(    )
    A、对角线相等 B、有一个角是直角 C、对角线互相垂直 D、四个角相等
  • 18、

    (1)、【阅读理解】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当条件中出现“中点”、“中线”等条件时,可以考虑作辅助线,即把中线延长一倍,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要求的结论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中,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这种作辅助线的方法称为“倍长中线法”.如图1,在ABC中,CM为ABC的中线,若AC=3BC=5 , 求CM的取值范围.

    倍长中线法:如图2,延长CM至点D,使得MD=CM , 连结BD , 可证明ACMBDM , 由全等得到 BD=AC=3 , 从而在BCD中,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以确定CD的范围,进一步即可求得CM的范围为

    (2)、【实践应用】为了测量学校旗杆AB和教学楼CE顶端之间的距离,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测量方案,他们首先取地面BC的中点D,用测角仪测得此时ADE=90°ABBCCEBC测得旗杆高度AB=10m , 教学楼高度CE=20m ,  则AE的长为m;
    (3)、【拓展探究】如图4,C为线段AB上一点,AC>BC , 分别以ACBC为斜边向上作等腰RtACD和等腰RtCBE , M为AB中点, 连结DMEMDE

    ① 判断DME的形状,并证明;

    ② 若将图4中的等腰RtΔCBE绕点C转至图5的位置(A,C,B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连结AB , M为AB中点,且D,E在AB同侧,连结DMEM . 若 AD=53EB=1 , 则DAMEBM的面积之差为    ▲    

  • 19、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准备了若干个如图1的三种纸片,A种纸片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B种纸片是边长为b的正方形,C种纸片是长为b、宽为a的长方形,并用A种纸片一张, B种纸片一张,C种纸片两张拼成如图2的大正方形.

    (1)、若要拼出一个面积为(a+2b)(a+b)的长方形,则需要A号卡片1张,B号卡片2张,C号卡片张.
    (2)、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如下问题:

    已知: a+b=7a2+b2=25ab的值为

    小明在数学课外书上看到了这样一道题:如果x满足(6x)(x2)=3 .  求 (6x)2+(x2)2的值,怎么解决呢?

    小英给出了如下两种方法:

    方法1∶ 设6x=mx2=n , 则(6x)(x2)=mn=3m+n=6x+x2=4

    (6x)2+(x2)2

    =m2+n2

    =(m+n)22mn

    =422×3

    =166

    =10

    方法2:

    (6x)(x2)=3

     6x12+2xx2=3

     x28x=15

    (6x)2+(x2)2

    =3612x+x2+x24x+4

    =2x216x+40

    =2(x28x)+40

    =2×(15)+40

    =30+40

    =10

    (3)、任务:

    请你用材料中两种方法中的一种解答问题:若 (x25)2+(23x)2=10 , 求 (x25)(23x)的值.

    (4)、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14BC=6 ,  E , 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 BE=DF=x , 分别以FCCE为边在长方形ABCD外侧作正方形CFGHCEMN若长方形CEPF的面积为 4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

  • 20、如图, 在ABC中,AB=AC , 点D、E是BC边上两点,连接AD , 以AD为腰作等腰直角ADFADF=90° , 作FEBC于点E,FE=CE , 作AGBC于点G.

    (1)、证明∶ADGDFE
    (2)、若BD=2CE=5 , 求SCDF的大小.
上一页 83 84 85 86 8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