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材料:

    因为11×3=12×(113)13×5=12×(1315)15×7=12×(1517)117×19=12×(117119)

    所以11×3+13×5+15×7++117×19=12×(113)+12×(1315)+12×(1517)++12×(117119)=12×(113+1315+1517++117119)=12×(1119)=919.

    根据上面的方法,解方程:1x(x+3)+1(x+3)(x+6)+1(x+6)(x+9)=32x+18.

  • 2、博物院是一座城市重要的公共文化窗口.十一假期,某学习小组计划到河北省博物院参观学习,该小组原计划花360元请讲解人员进行解说,后来临时增加3名同学,总讲解费增加了60元,但人均费用变为原来的1415.

    (1)、求该学习小组的实际参观人数;
    (2)、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到文创店购买“长信宫灯”和“错金铜博山炉”纪念卡,已知每套“长信宫灯”和“错金铜博山炉”的单价分别为10元和8元,若该小组每名参观的同学都购买了一套纪念卡,且该小组购买纪念卡的总费用不超过140元,求最多购买了多少套“长信宫灯”纪念卡.
  • 3、嘉嘉和琪琪在争论这样一个问题:

    嘉嘉说:“分式xx13(x1)(x+2)多1时,x的值是1.”

    琪琪说:“分式xx13(x1)(x+2)多1的情况根本不存在.”

    你同意谁的观点呢?请说明理由.

  • 4、先化简:(11x1)÷x24x+4x21 , 然后从0x2的范围内选取一个合适的整数作为x的值代入求值.
  • 5、计算:
    (1)、 3x3xx3
    (2)、 (1x24+4x+2)÷1x2.
  • 6、有依次排列的不为零的代数式a1=x+1a2=x21 , 且a3=a2a1a4=a3a2a5=a4a3 , 依次类推,若an=1x1 , 请用含k(k为正整数)的式子表示n:.
  • 7、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了迎接2025年春节的到来,盼盼家里开始准备年货,购买了AB两种糖果,其中A类糖果的价格比B类糖果的价格每千克多2元,花100元购买A类糖果的质量与花90元购买B类糖果的质量相同,则A类糖果的价格为元/千克.
  • 8、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3x+52x+6,x+1>a无解,且关于y的分式方程5ay2y1=3y2的解为整数,则满足条件的整数a的值为(    )
    A、2或3 B、2或7 C、3 或4或7 D、2 或3或7
  • 9、下列说法:①解分式方程一定会产生增根;②方程x2x24x+4=0的根为x=2;③方程12x=12x4 的最简公分母为2x(2x4).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 10、若沿河两地相距mkm ,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bkm/h , 水流的速度为ckm/h , 则船在两地之间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是(    )
    A、2mb+ch B、(mb+c+mbc)h C、2mbch D、(mb+mc)h
  • 11、化简x2yxxyyx=(    )
    A、x B、yx C、xy D、xy
  • 12、下列各式中,不论x取何值,分式都有意义的是(    )
    A、12x2+1 B、12x+1 C、13x1 D、12x2
  • 13、在式子1a2xyπ3a2b3c456+xx7+y8xy+10x+yx2x中,分式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 14、如图1,AB=7 cm,AC=5 cm,AC⊥AB,BD⊥AB,垂足分别为A,B.点P在线段AB上以2 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射线BD上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 s,当点P运动结束时,点Q运动随之结束.

      

    (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同,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请分别说明理由.
    (2)、如图2,若“AC⊥AB,BD⊥AB”改为“∠CAB=∠DBA=60°”,点Q的运动速度为x cm/s,其他条件不变,当点P,Q运动到某处时,有△ACP与△BPQ全等,求出相应的x,t的值.
  • 15、命题: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1)、先把这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再写出这个命题的逆命题.
    (2)、判断原命题的真假,如果是假命题,请举出一个反例;如果是真命题,请写出证明过程.
  • 16、如图,∠A=∠B=50°,P为AB的中点,过点P作直线分别交射线AC,BD于点M,N(分别不与点A,B重合),设∠BPN=α.

    (1)、求证:PM=PN.
    (2)、当△APM为直角三角形时,求α的度数.
  • 17、如图,小明同学拿着老师的等腰直角三角尺,摆放在两摞长方体教具之间,∠ACB=90°,AC=CB,每个小长方体教具高度均为4 cm.

    (1)、求证:△ACD≌△CBE.
    (2)、求DE的长.
  • 18、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及∠α,求作△ABC,使AB=a,AC=2a,∠A=2∠α,写出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 19、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B边上一点,过点C作CF∥AB交ED的延长线于点F.如果AB=10,AE=3,求线段CF的长度.

  • 20、如图,AB=AD,∠BAC=∠DAC=25°,∠D=80°.求∠BCA的度数.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