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在中,点C在优弧上,将弧沿BC折叠后刚好经过AB的中点D.若的半径为则BC的长是( )
A、 B、 C、 D、 -
2、已知方程的两个解为、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
-
3、如图,AB是的直径,弦CD交AB于点 , , , , 则CD的长为( )
A、 B、 C、 D、8 -
4、五个图形都是由小圆点按照某种规律排列而成的,根据上述规律,第n个图形中点的个数у与n的关系是( )
A、у=n2-п+2 B、y=n2-2n+1 C、y=n2-n-1 D、y=n2-n+l -
5、如图,在△ABC中,∠CAB=75°,在同一平面内,将△ABC绕点A旋转到△AB'C'的位置,使得CC'//AB,则∠BAB'=( )
A、30° B、35° C、40° D、50° -
6、若抛物线y=(x+m)2+m+1向右平移2个单位,所得的抛物线的顶点在第一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0 B、-1<m<2 C、m<-1 D、m>2
-
7、若抛物线y=x2+bx的对称轴是直线x=2,则关于x的方程x2+bx=0的解为( )A、x1=0,x2=2 B、x1=0,x2=4 C、x1=2,x2=4 D、x1=0,x2=-4
-
8、如图,CD是的直径,A、B是上的两点,若 , 则的度数为( )
A、40° B、50° C、60° D、70° -
9、某同学抛掷一枚硬币,连续拋掷3次,都是反面朝上,则该同学拋掷第4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A、 B、 C、 D、1
-
10、已知点在半径为4的外,则OP的长可能是( )A、2 B、3 C、4 D、5
-
11、如图,在△ABC中,∠A=60°,BD平分∠ABC交AC于点D,CE平分∠ACB交AB于点E,BD,CE相交于点O,连接ED,DE>CD。
(1)、求∠BOC 的度数;(2)、求证:BC-BE>DE-CD;(3)、若 , 求的值。 -
12、【问题提出】我们知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SSS,SAS,ASA,AAS”,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小明受到书本第34页的探究活动的启发,进行了如下探究。
【初步思考】不妨设这个对应角为∠B,然后对∠B进行分类,可分为“∠B是直角、钝角、锐角”三种情况进行探究。
【深入探究】
(1)、第一种情况:当∠B是锐角时,如图1,在△ABC和△DEF中,AB=DE,AC=DF,∠B=∠E,△ABC和△DEF全等(填写"一定"或"不一定”)。
如果一定全等,请证明;如果不一定全等,请用尺规作△DEF,使△DEF和△ABC不全等。
(2)、第二种情况:当∠B是直角时,小明查阅资料发现: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如图2,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90°可知△ABC和△DEF全等(填写“一定”或“不一定”)
(3)、第三种情况:当∠B是钝角时,△ABC≌△DEF。如图3,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且∠B、∠E都是钝角,小明由(2)受到了启发,很快证出了△ABC≌△DEF。请聪明的你完成小明的推理过程。

-
13、如图,在△ABC中,直线l垂直平分边BC,分别交AC,BC于点D,E,连接BD。
(1)、若AB=8,△ABD的周长为19,则AC的长为.(2)、若∠ADB=90°,求∠ACB 的度数;(3)、已知点P在线段DE上,且点P在边AC的垂直平分线上,连接PC,试判断点P是否在边AB的垂直平分线上,并说明理由。 -
14、小聪与小明同学对作格点等腰三角形(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的等腰三角形)展开探究。
如图1,在一个5×5的方格图中,已知格点A、B,确定点C的位置,使△ABC是格点等腰三角形。
小聪的作法:以点A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画弧,弧与小正方形顶点的交点(B点除外)就是点C的位置。
(1)、按照小聪的作法,能确定个点C,此时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是 (填线段)(2)、小明受到小聪的启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想以AC作为△ABC的底边,那么小明的作法应该是:以点为圆心,以长为半径画弧,弧与小正方形顶点的交点(A点除外)就是点C的位置。(3)、你还有其他确定点C位置的方法吗?请将你的想法在图2中用尺规作图的方法表示出来(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4)、小聪、小明和你一共作出了个符合要求的点C。 -
15、已知: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在AB上截取 AE=AC,连结DE。若BC=6 cm,BE=3 cm。
(1)、求证: △AED≌△ACD;(2)、求△BED 的周长。 -
16、如图,在△ABC中,AD,AE,AF分别是△ABC的高、角平分线、中线。
(1)、若△ABC的面积为6,则△ABF的面积为.(2)、当∠B=30°,∠C=45°时,求∠DAE的度数。 -
17、如图,已知点E,F是线段BD上的两点,且AB=CD,∠B=∠D,BF=DE,求证: ∠AEB=∠CFD。

-
18、如图,在△ABC中,∠BAC=90°,AB=5,AC=12,BC=13,BD平分∠ABC交AC于点D,点E,F分别是BD,AB上的动点,则:
(1)、AD的长为;(2)、AE+EF的最小值为. -
19、如图,在△ABC中,D为AB上一点,满足∠A=∠ADC,以点B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与AB和BC交于点E和F,再分别以点E和F为圆心、大于EF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BC内部交于点G,作射线BG交CD于点H。若∠BAC=a,∠ABC=β,则∠BHC=.

-
20、如图,书架两侧摆放了若干本相同的书籍,左右两摞书中竖直放入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AC=BC,∠BCA=90°),其直角顶点C在书架底部DE上,当顶点A落在右侧书籍的上方边沿时,顶点B恰好落在左侧书籍的上方边沿。已知每本书长20cm,厚度为2cm,则两摞书之间的距离DE为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