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公益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 中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病句修改
- 中考语文考前补漏专项提升练习:病句
-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标点符号的使用
- 中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病句修改(三)
- 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城区8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湖州长兴县龙山中学共同体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素养检测试卷
-
1、读书是另一种交友形式。回忆课文《春》,请从“春草”“春花”“春雨”中任选一个做你的“好朋友”,把它的闪光点介绍给大家。(不少于20字)
-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书本是跨越时空的邀请函。透过薄薄的书页,我能看见,落日西沉,天上(jìng mì)的暮云为余晖所炙,呈一片深紫,万事万物随黄昏贮蓄起无尽的能量;我能看见,摇船人泊船近岸,因为心中有了着落,他悠然唱起了歌儿,片片苇花,点点秋色,他的眼中多了一种不可言说的湿润……
打开语文课本,真挚动人的亲情又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仿佛听到了变成金色花的孩子跟母亲玩捉迷藏时的(nì xiào),看到了暴雨中为红莲提供荫蔽的荷叶,嗅到了秋风送来的北海菊花的香气……这些都让我这个心绪不宁的少年不再徘徊。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①(jìng mì)
②(nì xiào)
(2)、给加点词语注拼音。①贮蓄
②着落
(3)、下列加点词语与“跨越时空”中“跨越”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为余晖所炙 B、深深地感染 C、提供荫蔽 D、暴雨中 -
3、进入初中虽然才两个月,你一定已经有了丰富多彩的经历。有的经历让你快乐自豪、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幸福,有的经历让你困惑、懊恼、伤心⋯⋯这些都是成长中的宝贵财富要独立学习,做自己的老师。请以“这件事真让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文中不要透露个人身份信息;⑵抄袭是不良行为,请勿照搬别人的文章;⑶不少于500字。
-
4、文言文阅读
【甲】子曰:“学而时习为,不亦说帝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景物力法可以子乎?”《学而》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心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①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②之,学而不厌③ ,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子罕》)
子曰:“当仁④ , 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注】①谓之“文”:得到“文”这个谥号。②识(zhì):记住。③厌: 满足。④当仁:遇到可以实践仁道的机会。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学而时习之 时: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③人不堪其忧 堪:
④敏而好学 好: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3)、孔子认为颜回“贤”,其原因是他“ ”;孔子认为孔文子之所以“谓之‘文’”,是因为他“”。(用原文语句填空)(4)、结合选段中有关“老师”的论述,谈谈你对师生关系的看法。 -
5、阅读理解
跟着父亲读古诗
潘向黎
①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开始让我背诵古诗。
②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然后是“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然后,应该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我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继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
③大概是我十一岁那年,父亲到外地出差,托人给我带回一套唐诗书法书签。其中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一首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杜牧到底想说什么。父亲又不在身边,我没人可问。但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我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怎么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
④等到再见到父亲,我已经不需要再问,我自己明白: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觉得优美,置身其境,这个诗人便可称得上手段了得,这首诗的价值已经足够。诗不一定要用来包裹人生道理,不说“苦寒”,单纯写梅花也是可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一种被赦免的轻松感,从此便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来读了。
⑤我十二岁那年,随母亲移居上海,全家团聚。仿佛一下子海阔天空了,我可以很方便地从父亲的书架上接触到许多古典诗词读本,而且编选者都是真正的大家。也就是在这些诗词选里我第一次看到在书上随手标记、评点的做法,父亲在这些书里,用铅笔、红铅笔、蓝色钢笔做了各种记号(估计是每读一遍用一种颜色的笔标记,有三种颜色表示至少读了三遍)。
⑥父亲觉得好的地方,会画圈。若是句子好,先画线然后在线的尾巴上加圈;整首好,则在标题处画。好,一个圈;很好,两个圈;极好,三个圈。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理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对父亲说,某一首诗真是好,我完全同意他的三个圈。父亲大多只是笑笑,并不和我展开讨论。于是,我也只能用在书上点点画画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在他读过的书里通过各自的评注和他“聊天”。
⑦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你给我五分钟。”惜时如金的父亲听完我机关枪扫射般的一通话,想了想,说:“虽说诗无达话,不过你的观点好像比我当年的更有道理。”没等我发出欢呼,他又接着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带你一起去吧。”朱先生是父亲特别尊敬的老师朱东润先生!我又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
⑧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1)、作者在跟着父亲读古诗的过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阅读全文将表格补充完整。读古诗事件
达到的阶段
学龄前刚刚背古诗
①
②
有画面感
读带批注的诗词读本
完全理解
③
独到见解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的划线句。(3)、在“我”阅读杜牧的《江南春》时“觉得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当父亲要带“我”思考去拜访朱先生时,“我又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请分别写出“我”两次觉得自己“闪闪发光”的原因。(4)、结合整篇文章谈一谈,你从中获得的关于诗歌阅读的启示有哪些? -
6、阅读理解
春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⑤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⑦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⑧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重音应分别落在“火”“霞”“雪”上,突出花朵浓烈的色彩与蓬勃的生机。 B、“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重音落在“卖弄”上,生动地写出了鸟儿在春日里的得意与欢快,充满了生命的情态。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从触觉的角度描写春风,将无形的风比作“母亲的手”,重音落在“母亲的手”上,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柔和与亲切。 D、“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通过视觉描写,将重音落在“满”上,展现出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使人神往,令人陶醉。(2)、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试分析其作用。(3)、多角度写景,才能让读者印象深刻。选文第③段描写了春风的温暖柔和,主要是从哪三个角度进行描写的?请分别从原文中找出例句。 -
7、班级正在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任务。(1)、七(1)班计划11月10日举行主题班会,班主任王老师派张华负责邀请数学老师李老师参加此次活动。下面是张华代表班委会拟写的邀请函,其中有两处错误,请你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李老师:
您好!
七(1)班将于11月10日下午3点,在班级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班会,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您务必准时参加。
11月6日
①邀请函中有一处语言不得体,请提出修改建议:。
②邀请函中有一处格式不规范,请提出修改建议:。
(2)、在活动中,你制作了一枚书签想要送给好朋友,请在书签上写出两个与交友有关的成语:、。(3)、谦辞和敬辞不仅能体现中国文化自谦而敬人的特色,还能帮助我们增进人际关系,可是在实际运用中却常有人用错。下面四句中就有两个用错的例子,请你写出它们的序号:①小文到同学小康家去玩,临别时对小康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盛情款待!”
②小语送朋友小文一本书,并在扉页上题字:小文留念,小语惠赠。
③请您斧正拙作。
④谢谢您的高见。
(4)、在活动中,同学们针对“网上交友”一事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人认为利大于弊,有人认为弊大于利,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 -
8、名著品读。
A.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B.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是徐伯荪的学生。
C.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xù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D.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拼音或汉字。渺视
xù说
跌倒
(2)、请根据你阅读《朝花夕拾》的积累,分别指出上述文段描绘的人物。AB C D
(3)、如果让你从以上人物中推荐一个加入鲁迅的“好友圈”,你会选择谁呢?请结合名著内容(上述材料以外)说明理由。 -
9、默写。(1)、古诗中有美妙的风光。曹操在《观沧海》中以“ , ”描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吟诵出“ , ”的诗句,描绘船行江中、视野开阔、心潮澎湃的情景,对偶精妙,情绪饱满。(2)、古诗中有情感的寄托。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通过月亮意象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的诗句是“ ,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用“ , ”表达天涯游子的孤独惆怅;《〈论语〉十二章》中“ , ”借河水汤汤,宣告着时光一去不返。
-
10、底线,是我们需要坚守的基准线。国有底线,则兴旺发达;家有底线,则和睦融洽;人有底线,则全面发展。在追求自我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要有所坚守,只有守住自己的底线,才能实现人生的无限可能。
对于“底线”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写作要求:
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思想健康;②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11、在九年级的学习时光中,我们登上岳阳楼,与范仲淹一同领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心境;踏入毕淑敏构建的精神小屋,感受哲思的深邃;又在艾青的诗歌里,触摸黎明曙光中跃动的希望。这些文字如暗夜星辰,照亮我们的精神旷野。而回望真实生活,那些温暖的瞬间、珍贵的事物、重要的人,同样如光芒般穿透成长的迷雾,给予我们跨越迷茫、坚定前行的力量。
请以“ , 照亮我成长之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准确,思想健康,情感真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青年当自强,班级将举办“自强不息,逐梦青春”的主题演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小欢搜集了以下一组故事,准备以“只有自强才能成功”为主题写一篇精彩的演讲稿。这组故事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两项是( )①高山流水 ②孙康映雪 ③车胤囊萤 ④宋濂抄书 ⑤岳母刺字 ⑥苏秦刺股
A、①② B、③⑥ C、①⑤ D、④⑤(2)、任务二:小雨撰写了演讲比赛串场词,请仿照例句补充完整。感谢这位选手的展示。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明亮的灯塔,指引着奋勇前行的方向;还是 , ;也可以是温暖的朝阳,驱散了迷茫失意的阴霾。让我们以青春之声传唱这份精神。
(3)、任务三:主题演讲活动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九年级(1)班定于本周五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举行“自强不息,逐梦青春”演讲比赛,想邀请校团委王老师担任评委。作为对接人,你见到王老师后,该怎样说? -
13、
学校举办以“读经典,致青春”为主题的名著阅读活动,请完成相关问题。
任务一:【读经典】
(1)完成填空
创作阶段
代表诗作
主要意象
情感
30年代
成名期
“吹芦笛的诗人”
①《________》
大堰河
怀念与感激
高峰期
“② ________的歌手”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③________
悲悯与忧伤
70年代
新的创作井喷期
“归来的歌者”
《光的赞歌》
光
赞美光明
任务二:【青春寄语】
黎明的通知
艾青
请他们用虔诚的眼睛凝视天边,
我将给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辉。
趁这夜已快完了,
请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节选自《黎明的通知》
(2)如果将上面的诗歌制作成一张明信片,你会将它送给谁?请从下列备选人物中选一位,并结合诗歌和名著内容简述理由。
A.颓废时的祥子(《骆驼祥子》) B.消沉时的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戍鼓断人行,。(杜甫《月夜忆舍弟》)
(2)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3) ,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
(4)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苏轼《水调歌头》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 , 。
(6)《岳阳楼记》中,描写明媚春光中鸟和鱼的活动的句子是: , 。
-
1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被贬南迁,途经长沙,到贾谊故居凭吊,触物伤怀。 B、全诗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溯古思今,深化了怀古咏叹的主题。 C、颈联以“汉文有道”反衬诗人被贬的凄凉处境,以“湘水无情”烘托诗人的痴心。 D、结尾两句在无疑处有意设问,抒发了诗人被贬的悲愤与不平。(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
1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乙】
亭以雨名 , 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① , 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苏轼《喜雨亭记》节选)
【注释】①周成王得一种“异禾”,转送周公,周公遂作《嘉禾》一篇。②扶风、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③忭:欢乐、喜悦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太守谓谁 谓:告诉 B、泉香而酒洌 洌:清 C、树林阴翳 翳:遮盖 D、亭以雨名 名:命名(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于负者歌于途 鹏之徙于南冥也 B、泉香而酒洌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醒能述以文者 不以物喜 D、三月乃止 乃悟前狼假寐(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突出太守“乐其乐”的高尚境界。 B、【乙】文一波三折,“岁春麦雨”“弥月不雨”“三月乃止”,为后文中人民的“喜”做铺垫,读来饶有趣味。 C、【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D、【甲】【乙】两文都暗示了作者的失意不顺,从“颓然乎其间者”“民方以为忧”等句可以看出。(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
17、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离花近一些
侯利明
①祖母总能准确分辨出花中最美的一朵,步伐轻盈地走过去,弯下腰,陶醉在花的清香里。这时,她往往正挎着一篮猪草刚从原野里归来,或是正在扶着竹帚打扫庭院。无论晨昏,始终有一朵花开得正好,仿佛只为恭候这位鹤发童心的老婆婆。我觉得惊奇,外出靠拐杖探路的祖母,“看”花的眼睛却分明是清澈明亮的,像夏日午后桐树下晾着的一碗清水,净得能看到飘零的紫烟。
②她满头的发,是一夜之间彻底变白的,那年的我还不到五岁,仰头望见祖母脸上满布的寒霜,不由一阵阵打颤。她哭得停不下来,直到双目失明。无法再去回忆年迈的祖母是怎样在黄昏里一步步蹒跚,摸索着为我做饭洗衣,送我到村小上学。只记得一个周末,我在灯下写作业,柔风送来阵阵幽香,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她扶着桌沿走到窗棂下,在柔风送来的阵阵幽香里,循着香来到院子中。
③“回来了,你们真的回来了……”祖母哽咽着,亦步亦趋地跟随着若有似无的花香来到墙边,只见一簇簇鲜花在月光下美如仙子,婀娜多姿。这些花默默地发芽,拔节,直到缀满花苞,祖母虽然看不见却也不曾错过花开。花香盈盈,勾勒出温暖,给了她一个满满的拥抱。淡淡清香叩开了祖母紧闭的心门,日子随着一朵朵花的盛开渐渐有了颜色。侍弄了一辈子庄稼的祖母,能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每个节气里感知到每朵花的气息。天气慢慢变热,花香愈加馥郁了,祖母在庭院里走动时甚至可以扔掉拐杖,被花香牵着悠然漫步。祖母的步伐越来越稳健,她在花丛中停下脚步,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盛夏光影里她莹白的发犹如栀子花开。
④秋风扫,落叶忙。祖母也忙。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来年春天,祖母便会在房前屋后撒花籽,有路过的人讨要,她也总会笑眯眯地将一个个小布包赠予路人。他们从祖母安详的面容里看到了朵朵花开,心想那些花一定是美的。街坊邻里也会来要,去年花开满院,她们曾大把大把地抱花回去插在粗瓷敞口的瓶里,见过的人都晓得这些花是美的。
⑤祖母不再是我一个人的祖母了,她成了大家的“花婆婆”。大人小孩儿都愿意围着她玩闹说笑,谁有了烦心事都要到她开满鲜花的院子里坐上一会儿,倾诉着心底的烦恼,像对祖母说又像是对花儿说。一年又一年过去,我们这条民风淳朴的小巷,有了个诗意的名字:花巷。我在花开花落中长大,就要离家上大学,乡里乡亲都聚拢来,叮咛嘱咐说,花婆婆是我们大家的祖母,彼此供养,相依相扶,我去了只管好好念书。不知谁在人群中低语,还有花。我哭了,眼泪一滴滴收藏进如水光阴,滋润开满鲜花的心田,四季不败。告别祖母出门时,老人家拉着我的手又轻轻放开。
⑥第二年暑假,回乡探望祖母。花香萦绕的睡梦里,祖母把用花籽为我串的第一条挂链重新串了一遍,又取出一包新花籽放在桌上,说原来的那串是她用一个个春天串起来的,以后要我也开成一朵花,结了果,留下花籽,寄予每个人。满院的花开得正好,坐在树影花影里,祖孙俩说着一些珍重的话。我知道,祖母要走了,而从今后的每一个春天,花依旧还会开。
⑦整理遗物,看到父母生前从远方寄来的一摞信,其中一页上写着:要离花近一些。当花开放,它应付出生命里全部的能量,竭尽全力,毫不保留。从一封接一封的书信里,我断断续续了解到,父母当初决定放弃安逸的工作去深山支教时,遭受过祖母的百般阻挠,于是就千里迢迢带回一包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临走前告诉祖母,大山里开遍了这样的花,看着它们,就像他们在身边。这样的话竟成了永别留言。来春花开时节,父母因救助被山洪冲走的学生,双双殒命。望向窗外,秋色袭人,院子里的花不再芬芳繁盛,有的已经干枯凋谢,渐渐接近终结的尾声,却看不到丝毫颓败,感受到的只有静谧和愉悦。
⑧收拾好一切,我动身启程了。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减)
(1)、文章写了哪三次花籽的传递?请简要概括。(2)、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句子。(1)柔风送来阵阵幽香,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2)外出靠拐杖探路的祖母,“看”花的眼睛却分明是清澈明亮的,像夏日午后桐树下晾着的一碗清水,净得能看到飘零的紫烟。(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3)、文章第⑦段补叙“我”父母生前来信的有关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如何理解第⑥段划线句子的含义?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
1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人工智能的进化与未来
①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并非新生事物,其概念最早可追溯至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在此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上,约翰·麦卡锡等科学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标志着该领域的正式诞生。经过数十年跌宕起伏的发展,AI技术已经从早期基于逻辑推理和专家系统的规则模型,演进为当前以大数据和深度学习为核心的复杂算法模型。尤其是2012年,AlexNet在ImageNet图像识别竞赛中取得突破性成绩,引爆了深度学习的技术浪潮,推动了AI在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全面复兴。自此,人工智能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至医疗、交通、教育、金融、娱乐等多个领域。
②在医疗领域,AI正在成为医生的重要助手。AI辅助诊断系统能够通过分析海量病历数据和医学影像,快速、精准识别病灶特征。例如,某些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AI影像诊断系统,在肺癌早期筛查任务中对X光影像的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7%,甚至超过部分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除了诊断支持,AI还用于药物研发、基因组学分析和手术机器人控制,大幅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务的可及性。在交通领域,自动驾驶技术依赖于AI算法对多传感器数据的实时融合与决策,特斯拉、Waymo等企业已在其自动驾驶车辆中部署了包括计算机视觉、路径规划和多智能体协同在内的全套AI解决方案。据统计,这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测试车辆已在全球范围内累计行驶数十亿公里,事故率显著低于人类驾驶员,显示出AI在提升道路安全方面的巨大潜力。在教育方面,AI驱动的个性化学习系统正逐渐改变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这类系统通过持续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知识掌握情况和认知特点,实现自适应的内容推送与学习路径规划。某知名在线教育平台的实际应用数据显示,接受AI辅助指导的学生,其平均成绩提升了15%,学习动力和完成率也明显改善。
③尽管AI发展迅速,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日益凸显,AI系统依赖海量数据训练,一旦数据泄露或被篡改,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另一方面,AI伦理争议不断,例如算法偏见会造成就业、司法等领域的不公平。此外,AI的快速发展还引发人类对就业结构变化的担忧,据国际劳工组织预测,到2030年,全球约8亿个工作岗位将受到AI影响。
④未来,AI技术将朝着更具通用性、自主性和安全性的方向发展。量子计算与AI的结合,可能带来算力的飞跃;脑机接口技术的成熟,或许能实现人类与AI的直接交互。但无论如何发展,AI始终是人类创造的工具,如何让其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是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和全体社会成员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选自2025年5月《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以人工智能为说明对象。 B、AI辅助诊断系统在肺癌早期筛查中的准确率为97%,完全替代了人类医生。 C、第④段中“AI始终是人类创造的工具”一句,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准确揭示AI本质特征。 D、文中列举AI在医疗、交通、教育领域的应用,体现其发展的广泛与深入。(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量子计算与AI结合、脑机接口技术成熟,是未来AI发展的潜在方向。 B、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人工智能从起源到当下应用及未来发展的情况。 C、AI面临的数据隐私、伦理争议和就业冲击等问题,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D、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与思考。(3)、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极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人工智能给自己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
1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干事创业得有一股子劲
常晋
①干事创业,那是要在现实的土壤里开出理想的花,没有一股子劲是办不到的。
②最近涌现出来的创新热潮中,我们频频看到这样的人生故事:“想试试改变世界”的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坚信“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的《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还有“作品不能给自己留后路”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导演饺子,他们身上一个共同的闪光点,就是都有一股子劲。
③这股子劲,让他们一往无前、倾其所能,让他们但问耕耘、不问收获,让他们“永远在路上”。
④这股子劲,是一种“痴”。干事创业,是一场马拉松,没有“秘籍”,不焕发出强大的热情,没有一股子痴劲,做不到快乐中奉献、奉献中快乐,就难以抵达光辉的终点。
⑤数学家陈景润,钻研时常入忘我之境,漫步时突遇降雨,却仍沉浸思考浑然不觉;核物理学家于敏,做梦都在想氢弹,缺少研究装备就靠算盘和计算尺完成巨量数据测算……在那些抵达“山顶”的人身上,我们总能发现“痴”的一面,纯粹的热爱、极致的专注,让他们如阳光透过放大镜般,将身心能量汇聚于一处,升腾起炽热的火焰,耀眼而夺目。
⑥这股子劲,是一种“韧”。通往梦想的道路,不会铺满鲜花,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面临“九九八十一难”,何以关关难过关关过?靠的就是一股子韧劲,而坚韧,来自相信。
⑦王兴兴说:“有些人只有看见了才相信,而有些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因为相信,他在创业初期“你们凭什么”的质疑中,坚持自主研发,立志“让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冯骥说:“不能只在已经赢的时候才自信。今天输了,明天还可能会输,可那又如何?”因为相信,他在国产3A游戏的“无人区”,笃定“中国单机市场一定会存在,而且潜力巨大”。
⑧心中有信念如灯,相信相信的力量,就有了对抗浮躁的定海神针,有了穿越迷雾的导航司南。
⑨这股子劲,还表现为“闯”。做成事往往需要持续挑战极限,不断突破自我,没有一股子闯劲,很难劈波斩浪,抵达别人未曾抵达的新境界。
⑩饺子毕业后“家里蹲”3年,制作首部动画短片;成立工作室,“死磕”5年制作《哪吒之魔童降世》;其后以更高标准,再花5年打磨《哪吒2》;当大家还在庆祝《哪吒2》不断创造纪录时,饺子已宣布“闭关”,投入新作品的创作。这股“笃行不怠、不曾稍离”的闯劲,是干事创业的力量所在,也是追梦圆梦的信心所在。
⑪这世间不乏“聪明人”,热衷走“终南捷径”,但那些肯下笨功夫、苦功夫、长功夫的人,无疑能走得更远。嫦娥揽月、蛟龙深潜、北斗组网、天眼巡空……这些标注创新发展的里程碑,无一不是科研工作者铆足一股劲,以热爱、以奉献、以坚守、以赤诚浇筑而成。
⑫今天,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中国创新大潮奔涌而至,有那么一股子劲,苦干实干、孜孜以求,我们定能在干事创业的路上勇往直前、再辟新天!
(摘编自2025年4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干事创业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 B、干事创业需要“痴”“韧”“闯”的劲头。 C、干事创业需要相信的力量。 D、干事创业需要不断突破自我。(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列举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哪吒之魔童闹海》导演饺子的事例,旨在证明创业需要突破常规的“闯劲”。 B、第⑤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数学家陈景润和核物理学家于敏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干事创业这股子劲是一种“痴”。 C、第⑦段引用王兴兴和冯骥的话作为道理论据,证明干事创业过程中,要有一股子坚持、笃定、自信的韧劲。 D、第⑪段通过“聪明人”止步不前和肯下笨功夫、苦功夫、长功夫的人行稳致远进行对比,突出了铆足一股劲,以热爱、奉献、坚守、赤诚之心干事创业对创新发展的重要性。(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A、诸葛亮,早年隐居隆中,虽有“卧龙”之才,却始终未贸然出山,而是静观时局变化,在众多求贤的诸侯中审慎选择辅佐对象。 B、古生物学家裴文中,一心探寻人类起源奥秘,在周口店艰苦挖掘,风沙漫天、条件恶劣,仍专注每一寸土地,终发现“北京人”头盖骨。 C、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40余年扎根莫高窟,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她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数字化保护技术,让千年壁画以数字形式永存。 D、“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70年如一日坚守岗位,攻克研制难题,将上百颗卫星送入苍穹。 -
20、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雪》的下阕具体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进而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帝王,抒发自己的抱负。 B、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说的“觥筹交错”的“筹”,张岱《湖心亭看雪》中“余强饮三大白”的“白”,都是古代饮酒用的酒杯。 C、“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这句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D、广州供电局重点推动和解决城中村用电不安全、电力不足、服务不周等问题。(语病是搭配不当,应将“推动”改为“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