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作文。

    朱自清细数遍野繁花,盼春的心得到安慰;老舍观赏一山妙雪,温晴的理想得以实现;海伦·凯勒听从莎莉文老师,消沉的生命得以新生……

    进入初中,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校园内外,或日常行走,或特意去参观、旅游,你也一定特意去拜访过触动你内心的某个人、一件物品、一道风景,一本书……

    请以“幸好去看他(她/它)”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从小处着眼,抓住一个具体场景去写,突出中心。②理清思路,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四月

    丁立梅

    ①这个时候,眼睛里看到的,都是好的。怎么看,都是好的。

    ②人间四月天哪。

    ③我从窗户里一探头,就看见屋旁人家院子里的桃花。那里,梅已开过,桃花开始粉墨登场。只一棵树,算不得繁密,像国画大师随意挥毫,勾勒出那么几枝,风骨却立时显露出来。一小朵一小朵粉红的花,撑在上头,凌空远眺,眼波流转,顾盼生风。

    ④我总要呆呆地望上一阵子,望得心里也开出花来。有好几次我都瞅见那户人家胖胖的妇人,在花树下拾掇着什么。妇人是个厉害的角色,常听她大着嗓门,在喝骂自家孩子,雷霆万钧。有一次,我还碰见她在小区门口跟人吵架,唾沫横飞,委实泼辣。这会儿,一树的花,映得她整个的人,水粉水粉的。她变得温柔可亲,落到我的眼里,也像画了。

    ⑤总觉得桃花这样的花,豁达得很,群居来得,独处也来得。成片的桃园,它们你挤我挨,铺天盖地,波澜壮阔,美得让人心慌意乱。然单单的一棵,也不显得冷落。乡村人家常常就长着这么一棵,四月天,它从屋后探出半个身子来,变魔术似的,掏出一朵花,再掏出一朵,无穷无尽,喷红吐粉。周围再多的麦绿花黄,也立即做了陪衬,只那半树的花,勾魂摄魄。

    ⑥茶花开得就有些傻了。阳台上有一盆,从三月一直开到现在,越发开得无心无肺。瞧它盛开的架势,不把一个春天开完,是绝不罢休的。我有些惊讶的是它的凋谢,不是一瓣一瓣凋零,而是整朵整朵掉落。它算得上是花中真名士,即便谢了,也保持盛开的姿势。

    ⑦也终于轮到垂丝海棠上台了,它擎着一树的花苞苞已等候多时。四月的东风一吹,它就满满地怒放了,红粉美艳,遮天蔽日。人在它边上走,有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感觉。——让人产生这种感觉的,还有菜花。

    ⑧菜花得去乡下看。

    ⑨乡下的四月天,真是奢侈得不行,叫得上名儿叫不上名儿的植物们,都蓄着一股劲儿,开花的拼命开花,吐绿的拼命吐绿,没有哪一样,不是入得景上得画的。且不说桃花,不说梨花,不说杏花和苹果花,单单是野地里的那些蒲公英、一年蓬、婆婆纳和野菊花们,就足以晃花你的眼,你有些忙不过来了,不知道先看哪一样才好。

    ⑩而成片的油菜花,简直让你的呼吸不能顺畅了。那种气势磅礴,那种淋漓尽致,那种不管不顾,只埋头拼命焚烧般的盛开,真真叫人忧伤得很了。美到极致的事物,往往总令人发愁,不知拿它们怎么办才好。站在菜花地里,你的眼睛被染得金黄。你的脸庞被染得金黄。你的头发被染得金黄。你的手,你的脚,你整个的人,无一不被染得金黄。你也成了菜花一朵。来吧!燃烧吧!让生命彻底地痛快一回。

    ⑪惹看的,还有柳。有河的地方有。没河的地方也有。我见到一户人家屋前长柳,绿意轻染,让一幢小楼,变得秀气十足起来。古人喜折柳相赠,“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唉,为诗中人叹息,桃红柳绿时,最易相思。我想起牡丹花繁盛的洛阳城,多的是柳,街道两边,一棵伴着一棵。这四月天里,它们不定怎样的绿波纷扰、绊惹春风呢。

    ⑫这个时候的春风,是可以煮着吃的。菜薹是香的。莴苣是香的。春韭是香的。还有蒜薹,烧肉是最好不过的,不吃肉,单拣那蒜薹吃了。烧鱼时若搁上一把蒜薹,鱼会变得格外的香,四月的好滋味,便在舌尖上缠绵。

    (1)、概括选文相关内容,将下面的结构图补充完整。

    四月

    总写:直接点明四月都是好看的

    分写:①(主要观察顺序是 ②

    (2)、选文第④段为什么要详写一个厉害的妇人?
    (3)、品味第⑥段“茶花开得就有些傻了”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4)、对选文第⑩段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段写油菜花的绽放,展示出油菜花一种淋漓酣畅、毫无保留的热烈气势。 B、从“真真叫人忧伤得很了”“令人发愁”中能体会到作者对油菜花的抱怨。 C、连用“你”“染”“金黄”,仿佛是把读者扔进油菜花田“沉浸式”体验。 D、这里通过“重复+细节堆叠”的写法,详细描摹油菜花状态和观赏者感受。
    (5)、第⑫段调动嗅觉写景,要不要删掉,与前文调动视觉写景保持一致?为什么?
  •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往事依依(节选)

    于漪

    ①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②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③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④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1)、梳理选文内容,完成下表填写。

    时间

    主要事件

    当时的感受

    对“我”的影响

    小时候

    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中的插图

    启发了我的形象思维

    学生时代

    读千家诗

    沉醉意境,美不胜收

    ②_

    (2)、作者为什么要把《读评注图像水浒传》与看山水画放在一段来写?
    (3)、下面对第④段大量引用诗句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这些美丽的诗句,让“我”的生活变得色彩斑斓,美好而有趣。 B、这些诗句让“我”爱上念诗,也激起“我”对祖国四季山川的热爱。 C、具体引用诗句,更好地表现了老师的讲解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 D、诗句越具体,越能体现“我”对它们的喜爱,越突出“依依”之情。
    (4)、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 4、古文阅读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里仁》)

    [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①其恕乎:大概就是“恕”吧。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思而不学则

    ②好之者不如之者

    ③己所不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意思。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3)、【乙】和【甲】文中“”这句的句意相近,均围绕儒家“修身”的核心,强调对“己”的要求,而非对“人”的苛责,展现君子的处世智慧;【丙】与【甲】文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句意相近,都强调
  • 5、古诗阅读

    【甲】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均是五言律诗,都由四联组成,其中颔联和颈联为对偶联。 B、[甲]感情基调明快昂扬,虽思乡却不失豁达;[乙]只有悲戚厌战。 C、两首诗都用“书信”这一意象,表达游子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 D、[乙]诗画线句是用“景语”写“情语”,把思乡之切推向极致。
    (2)、小组梳理“大雁”这一古诗中极具代表的意象。请仿照示例,补充内容。

    诗句

    句意及象征意义

    归雁洛阳边

    希望大雁将家书带回故乡;此处的大雁是传递家书的信使。

    边秋一雁声

  • 6、古诗文阅读;默写
    (1)、下面是小张同学为加入文学社团写的自荐词,请帮助他补全内容。

    少年正是读书时。我深知,在文学社团,我可以大量欣赏中华优秀诗歌,理解自然的美妙和生活的醇美:读曹操《观沧海》,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① , 若出其里”中感受大海的辽阔和情感的豪迈;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从“② , ③”中认识拟人的巧妙和思念的强烈;读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从“ ④ , 受降城外月如霜”中体味比喻的形象和大漠的苍茫;读⑤《天净沙·秋思》,又从“⑥”中领悟到游子彻骨的孤寂……我盼望加入文学社团,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博学少年。

  • 7、小路同学要把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物社团的招新文案写作中。请结合原文第二段内容,帮他补充完整。

        不必说放学后可以去老槐树上寻蝉蜕,也不必说 , 单是 , 就有无限乐趣!生物世界的小伙伴们正在列队欢迎你!

    答:也不必说 , 单是

  • 8、阅读小南同学竞选社团的自我介绍,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是七(1)班的小南,从小就喜欢天文。我最难忘的事就是去北京灵山观星。透过望远镜,高邈的天空像蓝色的巨幕让我神往,金牛座中昴星团蓝色的光晕令我着迷……今年暑假,父亲给我买了一架天文望远镜,让我____(喜出望外/心驰神往)!渴望加入社团,和同学们一起探索天空的奥秘

    (1)、给加点的易读错字注拼音。

    ①高 ②光

    (2)、文段横线内符合语境的词语是
    (3)、判断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词性,按先后次序正确的一项是(    )
    A、动词  名词  动词 B、名词  动词  名词 C、名词  名词  名词 D、动词  名词  名词
  • 9、阅读小路同学为社团纳新海报写的文案,回答后面的问题。

    亲爱的同学,进入初中,开启全新生活,你是否想找到一片满足兴趣、施展才华的新天地?那就快来加入心仪的社团吧!这里有让你徜徉书海、(mùyù)文字光辉的文学社,有让你动手实践、展现无限创意的科技社,有让你释放活力、(diāolòu)健美身材的体育社……在这里,你还能与志同道合的伙伴默契相伴,一起把汗水酝酿成荣光,用拼搏去成就梦想。来社团,开启属于我们的乐学之旅吧!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①(mùyù) 
    ②(diāolòu) 

    (2)、因不认识“契”字,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用部首检字法先查部,再查画,查到它读“qì”,“默契”意思是“心灵相通,配合得很好”。
    (3)、《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酝酿”的解释如右图。文案语境中它的意思是
    【酝酿】yùn niàng 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候选人名单|大家先~一下,好充分发表意见。
  • 10、现代文阅读。

    舍南舍北皆春水

    许冬林

    ①春雨潺潺时,总会想起从前,想起少年时候居住的老瓦屋,和房前房后的澹澹春水。

    ②“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诗里,难得一回小清新,说的似乎就是我从前的家。

    ③房前的那个大池塘,名叫许家塘。许家塘那边,是一片平阔田野,金黄的油菜花田和紫红的紫云英田错杂相间,辉煌壮阔。田野中间有水渠直通到许家塘,夜雨下起来,水渠里的水哗哗淌进许家塘里,一整个春夜,耳朵里都是扯不断的水声。

    ④那样的水声里,似乎能闻到油菜花的味道、紫云英花的味道、青草和野蒿的清气、泥土的潮气、蚯蚓翻身拱动爬出泥穴的腥味……一个人的嗅觉、味觉、视觉都被那样的水声喂养得特别粗壮发达。

    ⑤翌日晨起,推窗,许家塘的水面上漂满了油菜花的花瓣,还有零落的桃花、杏花。雨住了,水渠的滴水声渐渐小起来,只剩一口肥胖的大池塘,倒映着树影、花影、草垛的影子、天空的影子,还有塘埂上走动的人影和奔跑在后的小狗的影子。

    ⑥早晨上学,穿着胶靴,走过蜿蜒田埂,一路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流伴随左右。池塘,河沟,水渠,田畦之间的逼仄小沟,到处都在淌水。我的胶靴被春水洗得盈盈发亮,上面又粘了许多的落花,有油菜花、紫云英花、蒲公英花,还有婆婆纳的碎小蓝花。

    ⑦屋后是一条河,名叫长林河,袅袅婷婷地,迤逦走向长江。春日里,河水又满又绿。河边有一丛一丛的芦苇,或者是一丛一丛的菖蒲。柳树发芽,杨树发芽,榆树发芽,个个枝头都是毛茸茸的绿色。这些绿色倒映在河水里,河水就像被绿色酿酒一般酿了一道,何止是春水碧于天!

    ⑧早晨,女人们在河边浣衣,棒槌的声音此起彼伏,在河水上回荡着,成为多声部的合唱。鸭子们拖家带口,终日在水上欢畅,脚掌划动,裁出一片片扇形的水纹,绵延不绝地荡开去。

    ⑨柳枝披拂里,探出牛的前半截身子,牛来河边喝水了。水是绿的,柳枝是绿的,褐色的水牛像是被无处不流淌的绿色给洇湿了身子,也是绿的了。

    ⑩黄昏,杜鹃鸟飞过林梢,且飞且鸣,长长的尾音震颤在河水之上,让人觉得,春天一直是唐诗里的那个春天,我们行走千年百年,还没走出过杜鹃的春啼。杜鹃声里斜阳暮,斜阳也是旧时斜阳,一半在天上,一半在水里。

    ⑪到春暮,油菜花落了,桃花、杏花、梨花也落了,河边的野蔷薇花却开到好处。刚开的深红,开老了的粉红到淡白,深深浅浅的红花点缀在叶子已然茂盛的花架上。水里也有一架野蔷薇花,和岸上的同开同落。

    ⑫水底的水草隐隐约约有了消息,偶尔有机帆船经过,静静的水面像睡醒的婴孩,在摇篮里翻身,水底初生的水草也跟着水波摇摆着袅袅的身子。菱角浮出了水面,小小的,无风无波的时候,它们光亮的浅紫的嫩叶像是用丝线绣在绿缎子上。菱角叶子在水面上一日日地铺,平阔的河面一日日窄了,春天也一日日窄下去。

    ⑬夜里,闻着花香入睡,屋子西边一棵棠梨树正开花,花香随着夜气浸进窗子里,人就在这样潮润的花香里。想象窗外,白色的棠梨花纷纷扬扬,屋顶白了,河堤白了,房前房后的春水也白了。夜里做梦,常常梦见自己穿着胶靴站在河边的石板上,洗靴子上的软泥,还有粘在靴子上的花瓣。醒来,屋瓦上是平平仄仄的雨声。

    ⑭春天若论五行,一定是属水吧。水滋养出了万物生长,也滋养出了诗意绵长。

    (1)、选文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澹澹”读音为① , 意思是②。曹操的《观沧海》中曾使用这个词,原句为③
    (2)、选文③④段使用了怎样的写景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品读第⑫段划线句,按步骤完成赏析。

    ①辨析本体和喻体:本体是 , 喻体是

    ②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

    (4)、请你作为小组代表,陈述下面的句子可以重读三个“一日日”的理由。

    菱角叶子在水面上一日日地铺,平的河面一日日窄了,春天也一日日窄下去。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1、古代诗歌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的作者是
    (2)、下列选项中对词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两处“龙标”均指王昌龄被贬之后将要赴任的地点。 B、第一句中“尽”的意思为“完、毕”。 C、第三句中的“与”意思为“和”。 D、第四句中的“君”意思为“君子”,指德行高尚的人。
    (3)、研读“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愁心”包含哪些具体情感?(写出两点)

    ②比较下列诗句,选出与本诗中的“月”蕴含情感相似的一项

    A.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 12、诗文默写
    (1)、风里带来些① , 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②。(《春》)
    (2)、看,③ , ④ , ⑤ , 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春》)
    (3)、树木丛生, ⑥。⑦ , 洪波涌起。(《观沧海》)
    (4)、“乡思”是古代文人墨客写诗作赋的一个重要主题,许多诗词中都流露出作者的离愁别绪。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⑧ , ⑨”两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⑩ , ⑪”也表达了这种情感。
  • 13、小语同学选择了下面这首诗,参加比赛,请你为她做两项朗读设计。

    绿叶 (节选)

    枝头抽出第一片嫩叶芽

    幼儿微弱的呼吸

    它胆怯地试探着世界

    测量空间的距离

    风是它永恒的保姆

    钢琴等待着森林交响曲

    生命,哪怕是细小到一片叶子

    也在顽强地展示着自己的力

    (1)、请用“/”给划线诗句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
    (2)、朗读这首诗时应该采用的语气是(    )
    A、激昂 B、舒缓 C、低沉 D、急促
  • 14、小语同学所在的班级即将开展朗读比赛,请你一起参与活动,完成小题。小语撰写了一段开场白,请你帮她完善。

    家乡的四季,各有韵味。春天,朗润的阳光洒满大地,万物苏醒,鲜花临,为家乡披上五彩斑斓的衣裳。夏天,静谧的夜晚,蝉鸣声声,仿佛在为大地化zhuāng。秋天,金黄的稻谷在秋风中摇曳,造访家乡的田野,宛如一幅金色的画卷缓缓展开。冬天,虽然吝啬地不肯多给一丝温暖,但澄清的湖面,倒映着蓝天,孕育着来年的希望。四季的歌声liáo亮,应着大自然的谐乐章,让人陶醉。

    让我们用动人的诗歌,来抒发对四季的热爱吧!

    (1)、小语同学朗读稿件时,不能确定加点字的读音。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A、wèi    huò    hè B、lì    hè    hé C、wèi    huò    hé D、lì    hé    hè
    (2)、你在校对小语同学的稿件时,通过查阅工具书,辨别了同音字与形近字。请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应选择的汉字。

    ①修饰:打扮

    ②假装

    ③行装

    ④装配;安装

    ①对容貌进行修饰

    ②女子身上的装饰;演员的装饰

    ③陪嫁物品

    化 zhuāng

    ①缠绕

    ②一种缝纫方法

    ①声音响亮

    ②响亮而漫长的声音

    liáo 

    (3)、下面是同学们对稿件中一些词句的分析,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宛如一幅金色的画卷缓缓展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具有表现力。 B、“虽然吝啬地不肯多给一丝温暖”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把冬天拟人化,形象可感。 C、“造访家乡的田野”一句中“造访”的意思是“前往访问,拜访”,用在文中不合适。 D、“韵味”“家乡”“画卷”都是名词。
  • 15、作文。

    请以《那件事,让我想起来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如“高兴”“觉得温暖”“遗憾”“后悔”等。②要写清楚事件过程,将观察、感受到的印象最深的一点写下来。③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不少于 500字。④不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 回答小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窗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③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枝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的海棠花雨。奶奶只是站在屋前的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要糊那破玩意儿?”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又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⑤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她已经腰弯背驼。“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我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

    ⑦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要用行动证明:她能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点儿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⑧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在《奶奶的星星》里我写过:她学《国歌》一课时,把“吼声”念成“孔声”。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⑨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选文有删改)

    (1)、概括选文内容,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

    留在记忆里的事

    春天

    奶奶坐在老海棠树下糊纸袋,叫“我”帮忙,“我”不愿意

    夏天

    奶奶坐在老海棠树下补花,她 ①  , “我”胡乱一洗了事

    秋天

    奶奶很早起来扫院子、扫街,她② , 继续自觉打扫

    冬天

    奶奶在灯下学习,让“我”说说报纸上文章的意思, “我”不愿意

    (2)、以下关于史铁生和《老海棠树》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史铁生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其代表作有《我与地坛》等。 B、本文是记事忆亲之作,以细腻手法描绘祖孙关系,侧重展现亲情的温馨。 C、本文以华丽辞藻和复杂句式写“我”与奶奶的亲密相伴,描绘奶奶形象。 D、本文以“老海棠树”串联起奶奶的活动,展现奶奶勤劳、与时俱进的品质。
    (3)、请参照示例,为文中画线句做朗读设计。

    示例: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秋天的怀念》)

    朗读设计:用舒缓、坚定的语气,重读“热烈而深沉”,读出“我”重新振作、拥抱美好的心态变化。

    题目:“奶奶。”“奶奶! ”“奶奶——”

    朗读设计:

    (4)、文章最后一段说“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痛悔”是什么意思?“我”“痛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17、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忽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选文以《散步》为题,有什么好处?
    (2)、下列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的感情基调是清新明朗、舒缓从容的,有些语句有含蓄未言的深意。 B、第⑥段的“严重关头”是小词大用,体现“我”当时的慌张和束手无策。 C、选文中的“我”是一个体贴孝顺、颇有担当、做事稳重的家庭支柱形象。 D、类似“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的“对称句”意蕴丰厚。
    (3)、关于第⑦段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也体现出母亲对孙子的疼爱和对儿子的理解。 B、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展示春天的清新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 C、植物、水体现了小路的难走和母亲的为难,为下文背母亲和儿子做铺垫。 D、展现家人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以及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状态。
    (4)、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加点词蕴含着怎样的感人力量。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 , 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①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②是:这。③雨:下雨。④左右:身边侍候的人,近臣。⑤焉之:到哪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相而去

    ②下车

    ③元方入门不

    ④魏文侯与虞人

    (2)、下列对乙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B、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C、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D、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4)、从[甲]友人和[乙]魏文侯身上,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或经验是什么?
  • 19、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小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①沅溪:古河流名。

    (1)、李白诗中的“杨花”指。王昌龄诗中“谪(zhé)”的意思“贬官降职或流放”,那么“远谪”和李白诗题中“”一词意思相近。
    (2)、简要概括[乙]诗中诗人表达的情感。
  • 20、古诗文阅读;默写;根据提示,将下面古诗语句补充完整。

    许多优美的诗歌不仅描绘自然之美,更蕴含诗人丰富的情思:俯观沧海,曹操写“① , 若出其中;② , 若出其里”的壮阔景象,想要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呼之欲出;船行江上,王湾写“③ , ④”的时日变化,时光流逝、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鼓舞;羁旅天涯,马致远写“⑤ , ⑥ , 古道西风瘦马”,情感自然流淌,情与景融洽无隙。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