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7-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
-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洛阳古墓博物馆的沉浸式剧本杀、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的沉浸式体验馆、三星堆博物馆的赛博合影、殷墟博物馆的“甲骨文面条“……甲____的人群告诉我们,博物馆不再是传统中缄默的、正jīn____危坐的样子,它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朋友。人们开始走进博物馆,尝试着丰富多cǎi____的玩法。这让我们思考:博物馆到底是什么?有人说,博物馆是打通时空的隧道,让我们听到来自遥远的声音,了解过去的人情shì____故;有人说,博物馆可以不是一座知识的殿堂,但它应该有温度、有故事,而且不要吝啬于讲述自己的故事。或许,博物馆可以是盛大的比喻——历史的巨轮、人类记忆的闸(A.zhá B.xiá)门、文化宝库的钥匙……它也可以是很朴素的愿望——让人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停留片刻,再继续前行。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正jīn危坐
丰富多cǎi
人情shì故
闸(A.zhá B.xiá)门
(2)、甲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座无虚席 B.纷至沓来 C.门庭若市
(3)、博物馆宣传语既要简明体现馆藏特色,又要起到宣传引流的效果。请为以下博物馆选择最合适的宣传语,并根据链接材料为浙江大学考古与历史博物馆写一则宣传语。①中国丝绸博物馆:(填选项)
②中国国家博物馆:(填选项)
③上海自然博物馆:(填选项)
A一眼千年,尽览中华文明瑰宝
B.经纬之间,织就五千年华美传奇
C.玩转科学,探索未来无限可能
④浙江大学考古与历史博物馆:
【链接材料】
浙江大学考古与历史博物馆位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依托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馆藏以服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学为核心,秉承浙大求实精神,强调实证研究。常设展览系统展示陶瓷、青铜、玉器、漆器等400余件文物,按材料、技术、美学脉络梳理中华造物文明演变。其中有不少校友捐赠藏品,如镇馆之宝唐代颜真卿《西亭记》残碑,该馆还通过科技赋能和数字创新复原图像中的文明密码。
2. 古诗文名句默写。对理想的追寻,是《诗经》中“悠哉悠哉,“的绵长忧思,是《礼记》中“ , 讲信修睦“的天下为公,是苏轼笔下“拣尽寒枝不肯栖,“的人生坚守,是陆游心中“ , 只有香如故“的正义写照。而壮志难酬,是柳宗元借小石潭流露出“ , 悄怆幽邃“的伤悲,是孟浩然想要渡过浩渺的洞庭湖“ , “的隐喻,是韩愈在不平中道出“千里马常有,“的悲愤。
3. 请你为名人馆的主题展览写一则素材:仿照示例,选择一个名著人物,结合其人生经历,写一段100字左右的人物评论。示例:闻一多先生是兼具诗人赤忱与士人风骨的典范,在李公朴追悼会上,他将生死置之度外,做了“最后一次讲演“,其言辞犀利,控诉反动派的卑劣,表达舍生取义的决绝。他用生命完成的演讲感召了无数人,吹响了抗争的号角,打破了黎明前的黑暗。
A.杜甫(《经典常谈·诗第十二》)
B.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贝多芬(《名人传》)二、阅读理解(46分)
-
4. 同学们打算把这篇文章推荐给教材编辑部,请你帮助完成以下推荐任务。
上苍的艺术
李存葆
①是谁的意境、谁的想象,让风打了几个旋儿,便把五千年的时光伫留在一棵棵老枣树上?是谁的构图、谁的手痕,让绿色的云落在了这片土地上,将璀璨的星化为累累的果,缀满这偌大的枣林?鲁北平原上的乐陵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因盛产金丝小枣而名播海内外。金丝小枣与他地枣的不同之处,不仅在于皮薄肉厚、丰肌细核,还在于熟透晾干后用手一掰,便能扯出一缕缕柔美的、晶亮的、二寸多长的金丝儿。
②初夏时节,我曾走进乐陵枣林。这时,三春的花事已经结束。在这里,我却看到一个最纯净、最素雅的枣花的海洋。五十万亩枣林,仿佛接到了上苍的统一号示,在一夜之间全部爆发性地绽开了。那一串串米粒般大的枣花,密密匝匝,攒攒挤挤。亿兆枣花在望不到边际的枣林里,一起舒眉展眼,连空气中都弥漫着醉人的清香。徜徉在枣林里,我的身躯和心灵,都成了这花香的“俘虏“,就像洗了一次“枣花浴“似的遍体通泰。
③春天,杏花开了,桃花笑了,枣树却谢绝春之神的邀请,兀自忍耐着寂寞,为的是让林间麦苗在和风的熏育下尽快茁拔。当麦苗半尺高时,枣树才急急钻出嫩芽;麦子灌浆时,枣树才匆匆开花。它们没有浓荫蔽日、枝叶蔓披的欲望,极力缩小着自己的树冠,为的是让夏日的谷粟更多地去承接甘霖和阳光。它们的根须不像其他树木那样霸道地扩张地盘,而是极力往深处扎,为的是让其他作物更多地吸吮土中的养分。深秋,当麦苗刚刚拱芽,枣树便把落叶化为麦垄的养料。隆冬,枣树又手扯手地以它们的身躯,为越冬作物遮风避寒。枣树从抽芽开花到果熟叶落,只有一百七十天的时间。这“叶不争春,花不争艳,根不争地,冠不争天“的侠骨柔肠,唯枣树所独有。
④仲秋时节,那闪金耀红的枣子,灿烂着我的眼睛。老枝新柯上,那一嘟噜一串的金丝枣儿,像玛瑙镶嵌在树丫间,它们以果实的纯焰,点燃起人们的甜蜜意识。嫩红、浅红、绯红、绛红、浓红、紫红、玫瑰红的枣子,斑驳陆离,溢光泛彩。世上有多少种红,在这枣林里都能觅到它们的倩影。在枣林一隅,我看到农人忙着收枣。他们挥竿的挥竿,捡枣的捡枣。坠落的枣儿像不断流动的阵阵红雨,铺起一层又一层的大红毯。枣林,你丰收的土地竟是这般的馨香而热烈!
⑤赵朴初老人在礼赞乐陵金丝小枣的诗中云:“妙味宜天人,色香绝凡尘。“我与友人在乐陵枣林中穿行,随手摘下各种形状的枣儿,细细品尝着。香甜、蜜甜、酸甜、辣甜、脆甜、酒甜、蔗甜……毫不夸张地说,世上的甜有多少种,我们从乐陵小枣里,几乎都能品得出来。
⑥有一种怪异的现象,令人百思难解:漳卫新河的南岸是山东乐陵,北岸为河北省的盐山、南皮两县。一河之隔,不足二里之遥,南岸的枣子是金丝儿,北岸的枣子却是银丝儿。在乐陵庞大的枣家族里,还有一种在《山海经》里就提及的乐陵无核小枣。苏东坡啜食此枣后,逸兴遄发,曾以潇洒遒劲的苏体,写下《求无核枣帖》。乾隆年间的《乐陵县志》云:“邑有虚心枣,实小无核,亦名无核枣。移他处则生核。“由于无核小枣是稀世之果,外地人纷纷移而栽培。令人嗟讶的是,移栽他地的无核小枣,竟又生出核儿来。由是观之,乐陵的金丝小枣和无核小枣是难以“克隆“的。这些奇异的现象,也许只有上苍才能诠释。
⑦我曾在大雪初晴欣赏过枣林的绝佳景致。雪后的空气透明清爽,加上雪光的反射,树影的变幻,人们像是走进了童话般的境地。清凌凌的雪野给我们倦懒的身躯来了一剂绝烈的刺激,使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凛冽而纯净的洗涤。不时可以看到那历经战乱、天灾、人祸仍幸存的千岁龄的古枣树。它们身上留下的疤痂和斑痕,像各朝各代遗下的一枚枚军徽,在雪地里、阳光下,熠熠闪亮。古枣树、老枣树与处于青年、壮年期的枣树,平心静气地排列着,组成了一个个庞大的方阵,像是在等待春风的召唤、夏雨的命令。踏雪细细观看,每一棵枣树,就是一个天然的大盆景。从千年老枣树那甲骨文、青铜器般的肌肤上,我感悟着时空的苍茫,领略着唐诗宋词的风韵。一棵棵挺立的枣树,就是一个个挺立的鲁北大汉,它们比历史上尸位素餐的昏君和阿谀逢迎的政客要高贵、永恒十倍百倍;比之历史上那些为争地盘而穷兵黩武的枭将也威武、雄壮千倍万倍!我想,若有国手级的画家冬日来此写生,定能在老枣树的身上,画出华夏的魂魄、民族的精神!
(选自李存葆《祖槐》)
美文推荐表
推荐文章
《上苍的艺术》
推荐理由一:思路清晰
⑴阅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乐陵金丝小枣的生长历程。
推荐理由二:角度巧妙
⑵文章第⑥段写乐陵枣奇异的现象,有什么样的作用?
推荐理由三:语言精彩
⑶品读文中两个画线句,分析文章为什么不厌其烦地罗列各种各样的红和甜。
①嫩红、浅红、绯红、绛红、浓红、紫红、玫瑰红的枣子,斑驳陆离,溢光泛彩。世上有多少种红,在这枣林里都能觅到它们的倩影。
②香甜、蜜甜、酸甜、辣甜、脆甜、酒甜、蔗甜……毫不夸张地说,世上的甜有多少种,我们从乐陵小枣里,几乎都能品得出来。
推荐理由四:意蕴丰富
⑷文章结尾说“定能在老枣树的身上,画出华夏的魂魄、民族的精神“,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画出“其“精神“的?
5. 非文学作品阅读____
【材料一】
①以往提到户外运动,很多人会联想到荒野求生或是登顶雪山、穿越荒漠等各种“硬核“挑战。但如今,市中心的公园、郊区的小村庄、周边的小山野都能成为“轻户外一族“的选择。一份轻量化户外白皮书显示,当前中国轻量化户外人群已达5亿。其中90后是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49.1%;更为年轻的00后,占比则已经达到16%。“轻户外“究竟有何魔力?
②如今年轻人热衷的“轻户外“是指轻量化户外运动,特点是装备“轻“、“零“门槛、重在体验。露营、登山远足或是一场说走就走的短途游,“门槛“不高,花费不高,却能促进身体释放“快乐荷尔蒙“内啡肽。双休日安排一次“轻户外“,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一种风潮。
③马蜂窝研究报告指出,超过80%的年轻人认为,比起远行的不可控,安排好每一个周末更重要。90后shawn的周末都是“上山“。他说:“不用多专业,和朋友约着找个10公里、20公里的徒步线路走一走,快慢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一起走路的感觉。“shawn曾经参加过几次马拉松,但后来发现自己更适合徒步这样的“轻户外“。他说,“这种徒步没有什么门槛,走不动了就停下歇歇,随时可以放弃。上学上班已经有那么多任务要完成,这种时候就不想给自己任何负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爱上这样的“轻户外“。在某社交平台上阅读量超过390亿的“周末去哪儿“话题中,不少人叫出这样的口号:“走出家门就算赢。“
④一位徒步爱好者告诉记者,户外风开始流行时,为人群提供了身份标签,也因此诞生了各种“鄙视链“。玩野外的看不起在公园支个帐篷的,重装徒步的看不起只在郊区山里“爬台阶“的。但随着户外逐渐从小众爱好变成了大众项目,大家终于意识到并接受了一件事:并不是每个人都抱着在自然中“吃苦历练“的心态,但所有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在大自然中获得精神补给。重要的是愿意走出家门,以自己喜欢的方式。
⑤户外运动是人类了解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一种方式,人类与大自然之间,永远应该是享受与理解,“轻户外“被更多年轻人喜爱,是因为更符合大部分当代年轻人对生活的期盼。
⑥“年轻人不再单纯为了赶潮流,把自己硬塞进某个标签里,而是更关注自我真正的需求,同时也尊重并认同他人的需求,我觉得这是值得鼓励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卫兰表示,无论是专业的跑步、骑行,还是“轻户外“的徒步、短途游,甚至是逛家门口的公园,目标都是一个指向: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这才能让走出家门的选择成为一种治愈“良药“,而非另一种精神内耗。
【材料二】
(1)、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为这组材料拟一个标题。(2)、下列表述与材料内容相符合的一项是( )A、“轻户外“是指轻量化户外运动,“亲“自然、“轻“装备且能更真实地展示自我。它的“门槛“不高,花费也不高,比较灵活自由。 B、文中举了90后shawn从跑马拉松到周末徒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户外风流行的时候有各种鄙视链,重装徒步的看不起在郊外爬台阶的。 C、根据统计数据,人们进行户外运动,更喜欢让人心态轻松、能说走就走、可全家参与的项目;参与度高的“轻户外“活动是散步、慢跑、滑冰、打球。 D、当学业、工作让我们的身心疲惫不堪时,文章建议我们不妨安排好每一个周末,走出家门,硬核挑战,征服自然,获得精神补给。(3)、文章结尾引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卫兰的话有什么作用?(4)、小语因为学习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痛苦、抱怨,周末宅在家中情绪低迷。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开导小语,给出具体的建议,帮其走出焦灼的困境。6. 古诗文阅读《入蜀记》节选
【宋】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 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出城五里,至安国寺,亦苏公所尝寓。兵火之余无复遗迹惟绕寺茂林啼鸟似犹有当时气象也。
(1)、根据语境,解释下面的加点词。①则地势平旷开豁 ②传以为公手植
③旧止片石布其上 ④颇败人意
(2)、阅读划线语句,回答下列问题。兵火之余无复遗迹惟绕寺茂林啼鸟似犹有当时气象也
①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②分析此句中“犹“和“也“的情感意味。
(3)、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这则游记写作上的特点。7.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诗歌首联、颔联的景象描写,营造出的意境。(2)、诗歌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三、写作(50分)
-
8.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你有一个培养多年的兴趣爱好,硬撑着继续越来越困难,而彻底放弃又实在可惜,你不妨暂停而不终止,也可以寻找方法不断提升,或分享展示重新发现意义……
你和父母的某些观念有了分歧,反驳争吵可能矛盾升级,假装妥协又不甘心,你可以暂时转移话题缓冲一下,也可以坦诚沟通真诚表达,或是用行动代替言语……
人生有很多事并不是非此即彼,当你面前好像只有A、B选项的时候,想一想,有没有C、D……诸多可能?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可讲述故事,可表达观点。文中不要出现你所在的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