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卷首语,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

        开启九年级新篇章,我们携手步入新的学习征途,更向往诗意生活的浸润。在浩瀚的学海中(áo)①游,愿诸君能够撇去浮(zào)② , 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找那份超脱世俗的宁静与美好。别让墨守成规束(fù)③了思维的翅膀,让想象与创造盈满课堂,让笔下生花,心中长诗。在这段旅程中,愿我们共同描(huì)④一幅幅属于青春的诗意画卷。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如诗,岁月如歌。温馨的家园,欢乐的操场,美丽的田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一定都有你散落的诗行。教室里你埋头苦学的身影,家庭里你体贴关爱父母的孝行,生活中你帮助他人的故事……都是你书写在时光长河里的美丽诗行。梳理过往,你会发现自己真棒!

    请以“这里,我写下最美诗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⑴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⑵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⑶不少于500字;

    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3、班级开展名著《艾青诗选》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小题。
    (1)、下列关于《艾青诗选》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艾青的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劳作的画面。 B、《艾青诗选》意象独特,主题鲜明,如《煤的对话》中的“煤”象征着苦难的中华民族,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内在精神。 C、艾青诗歌的思想核心是爱国主义,他的诗歌充满了忧郁的情调,但并不消极,这种忧郁来自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爱。 D、艾青的诗歌都很注重节奏,讲究押韵,如《礁石》《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向太阳》等。
    (2)、随着时代的变化,艾青诗歌的风格也有所不同。请结合下面的两首诗,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究艾青诗歌风格的变化。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鱼化石(节选)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 4、学校将要开展“‘有筋骨、有温度’中国好故事”推荐活动。你和小语找到下面这篇文章,请认真阅读并完成小题的任务。

    一片黄铜亮晶晶

    寇建斌

    ①听主持人说邓老还是一位打过仗的老革命,报告厅顿时一片喧哗,好多手臂举起,请求邓老讲讲打仗的故事。邓老摆摆手推辞,我当年只是个娃娃兵,连枪都端不稳,打不准,没得好讲哟。台下一双双眼睛仍满含期待,主持人劝邓老,随便讲几句吧,就当活跃下气氛。邓老沉思片刻,笑笑说,讲可以,挺丢脸的,不许笑话我呀。

    ②傍晚,队伍路过村子,扎下营盘,埋锅做饭。分完馒头,炊事班长老郭头发现那个小男孩还没走。蒸馒头时,小男孩抢着帮他抱柴、添火,紧忙活。此时,小男孩歪着头待在一边,偷眼瞄着战士们吃馒头,嘴角的哈喇子垂成一根亮线,差不多快要落到裤裆。老郭头用筷子插起一个馒头,递给他。小男孩确认馒头真的是给他的,眼睛瞪得老大,嘴巴也张得老大,双手接过馒头,捧着就往嘴里塞,几口下去,就噎直了脖儿。老郭头忙给他捋了捋,又舀了半碗菜汤,一点儿一点儿看他灌下。看得出,这孩子是饿极了。

    ③后半夜,队伍悄悄开拔。老郭头背着一大袋粮食,粮食外边和着那口做饭的黄铜锅,越走越沉,想停下歇口气,又怕腿一软站不起来,被队伍落下,就咬牙坚持。走着走着,背上轻了。一扭头,看见屁股后边有双小手撑着下锅沿。老郭头火了,轰小男孩回村。小男孩很犟,只当没听见。老郭头作势踢他,他围着老郭头转,手撑着锅沿始终不松。看看离那村子已经很远,天还没亮,老郭头无奈,只得任他跟着。小男孩就此成了队伍上的人。

    ④小男孩刚有一把凳子高,又因为跟姓谐音,就被叫成了小凳子。老兵们跟老郭头起哄,说老郭头行啊,随时有小凳子坐。老郭头瞥一眼瘦小枯干的小男孩,冲老兵撇嘴,你去坐吧,我怕压折了凳子腿。老兵逗,跟了你,干脆认了干儿子吧。老郭头头摇得像拨浪鼓,要认你认。尽管小男孩眼里有活儿,能帮老郭头干不少事儿,老郭头还是不愿意要他。不光嫌他个小,没力气,还嫌他胆小,手笨,一听见枪响就捂耳朵,教他使枪也学不会。老郭头暗想,要是再过那个村子,绑也要把他留下。

    ⑤队伍打阻击战,战斗惨烈,打了三天三夜。因为防守分散,无法及时联络,伤亡人数不详。团长问老郭头,口粮还能撑多久?老郭头不知还剩下多少人,也不知战士身上的粮袋里还有多少存货,一时说不上来。小男孩点了点跟着老郭头去阵地上送饭时捡回的粮袋子,掰着指头算了算,张口说道,每人每天八两,只够一天;每人每天半斤能凑合两天。老郭头怪他多嘴,问他咋算出来的。他说出理由,团长听了,点点头,格外多看了他几眼。

    ⑥完成阻击战任务队伍突围时,有三条路可选,因为不了解敌情,一时难以确定突围方向。团长脸上阴云密布,眉头拧成疙瘩,谁也不敢说话。小男孩站起来说,我知道该往哪儿冲。

    ⑦老郭头怪他多嘴,伸手拽他。团长打手势拦住,让小男孩说。小男孩早不怕枪炮声了,这些天没事时就支棱起耳朵听,还真听出了门道。他分别说出三条路对面大概各有多少枪炮,是哪种枪炮。有个地方听着枪炮声密,其实只有几个人放,该往那儿冲。团长听他说完,眉头舒展,站起身,拍拍他的头,然后猛击一掌,好,就往那儿冲!

    ⑧突围前,团长再三叮嘱老郭头,你就一个任务,给我带出这个娃娃,将来让他上学,打江山要人,建设新中国更需要人,到那时,他比咱们更有用。

    ⑨炮弹呼啸而来,老郭头割掉背带,摘下黄铜锅,把小男孩扣在锅下……老郭头不见了,团长和好多官兵不见了,老郭头当作宝贝的那口黄铜锅也被炸裂了,不能用了。小男孩平时根本搬不动那口锅,那时不知怎么会有那么大力气,举起黄铜锅,猛地朝一块石头砸去……

    ⑩邓老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一块亮晶晶的黄铜片,托在手心,给大家看。黄铜片被磨得异常光亮,金子一般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邓老眼角被映得亮晶晶,台下所有的眼睛都被映得亮晶晶。

    (摘自《辽河》2023年07 期,有改动)

    (1)、小语同学认为故事中那个“小男孩”就是邓老,请你阅读全文,帮他找找依据。
    (2)、第⑤段中,团长听了小男孩的话,“点点头,格外多看了他几眼”,请联系上下文,揣摩团长此刻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3)、文章结尾段三次提到“亮晶晶”,意思是否一样?请做分析。

    邓老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一块亮晶晶的黄铜片,托在手心,给大家看。黄铜片被磨得异常光亮,金子一般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邓老眼角被映得亮晶晶,台下所有的眼睛都被映得亮晶晶。

    (4)、学校开展“‘有筋骨、有温度’中国好故事”推荐活动,你打算推荐《一片黄铜亮晶晶》,请结合文章内容和活动主题写出推荐理由。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拥有现实的世界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人生的智慧,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刚烈的人格;从马克思那儿学得激情的人世,从鲁迅那儿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那儿学得执着的道德;歌德的诗句刻写出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之人。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至起反作用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书,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读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会向往崇高一类,如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有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材料二】

    ①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例如,如果是为了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就要关注与课内关联度较高的内容;如果是为了写读后感,就要关注感受最多、体会最深的内容;如果是为了质疑批判,就要关注你认为可以商讨、指瑕的内容。

    ②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实用文体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头脑冷静,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把握概念,抓住要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则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阅读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气贯注,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再如,理解、记忆性阅读,可以采取默读的方法;评价、探究性阅读,可以采取评点批注的方法;消遣、娱乐性阅读,可以采取浏览跳读的方法。

    【材料三】

    ①“我叫董宇辉,之前是老师,现在是售货员。”这位8年带过50万学生的新东方英语教师,因为双语直播带货走红。

    ②一天,董宇辉在直播间介绍完产品后,随口说道:当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虎鲸正跃出水面;当你算数学时,南太平洋的海鸥正掠过海岸;当你晚自习时,地球的极圈正五彩斑斓;但少年梦要你亲自实现,世界你要亲自去看。那些你觉得看不见的人和遇不到的风景,终将在你生命中出现!随后,这段话风靡网络,激励了无数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学子。短短一周时间,他所在的“东方甄选”直播间便涨粉千万,现已有1770万粉丝。

    ③董宇辉为何能走红?作为带货主播,卖货是“副业”、讲课为“主业”的他的确与众不同。在直播间,他孜孜不倦地输出知识,传统文化与生活哲学交替,妙语连珠,让听者心旷神怡。没有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和秒杀的紧张,网友从奔商品而来变为奔知识而来。有网友留言:“我是来学知识的,顺便买东西。”也有网友说:“我一个大男人,在董老师直播间,感动得热泪盈眶。”

    ④很多人说,董宇辉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百姓生活,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是不是有剧本?对此,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回应:“文案不需要提前准备,在镜头前张口就来的东西,取决于这些年你读的书。”说的多好!正应了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所读的每一本书,你所做的每一份努力,都会有收获和回报!

    (节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材料四】

    读者的四种类型

    海绵型:读什么吸收什么,随即又原封不动地吐出来,什么都没有获得。

    磨砂玻璃型:只满足于把书读完,为的是消磨时间,没有留下有价值的东西。

    过滤袋型:把阅读的内容进行过滤,留下的是残渣剩料。

    钻石型:阅读时主动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思考来折射书籍的内涵。不仅自己读书受益,还使别人也受益。

    (选自《国民语文能力构成研究》,有改编)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B、材料一第④段画线句中的“极大可能”应该删去,删去后结论更明确、具体,更令人信服。 C、材料二第①段内容围绕读书的方法展开。 D、材料二是说明文文体,第②段分别采用分类别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阅读不同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2)、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3)、根据材料三、四的内容思考:董宇辉属于哪种类型的读者?为什么?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丙】林则徐传

    道光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请禁鸦片烟。则徐言:“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宣宗深韪之,授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檄谕英国领事义律查缴烟土,驱逐趸船,呈出烟土二万余箱,亲莅虎门验收,焚于海滨,四十余日始尽。道光二十四年,(林则徐)新疆兴治屯田。周历南八城,濬水源,辟沟渠,垦田三万七千余顷,请给回民耕种,改屯兵为操防。

    (选自《清史稿·林则徐传》,有删改)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异二者之为/一食尽粟一石 B、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我东阁门 C、趸船/遂齐师 D、四十余日始/食之不能其才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垦田三万七千余顷,请给回民耕种,改屯兵为操防。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此 祸 不 除 十 年 之 后 不 惟 无 可 筹 之 饷 且 无 可 用 之 兵

    (4)、【甲】文的“或异二者之为”和【乙】词的“塞下秋来风景异”都有一个“异”字,请从内容和作用两方面分别阐释“异”字在两文中的内涵。
    (5)、岳阳楼和东莞虎门销烟遗址已经成为著名的景点,游客络绎不绝。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任选一处,结合文段内容,你会重点为旅客介绍哪些内容呢?(至少说出2点)
  • 7、学校拟开展“青年当有风骨”的主题团建活动,请按要求完成小题。
    (1)、下面是学生围绕主题创作的书法作品,对其评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甲】   【乙】    【丙】

    A、【甲】作品属于隶书,古朴典雅,一笔一画间体现出君子朴实谦逊,随遇而安的品格。 B、【乙】作品属于楷书,笔画连绵,浑厚圆润中表现出君子坚韧挺秀,卓尔不群的品质。 C、【丙】作品属于行书,潇洒畅达,行云流水般展现出君子坚贞自守,不忘本心的情怀。
    (2)、请把下面6个词语组成一副切合活动主题的对联。

    昭日月    一身    清风    傲骨    两袖    立雪霜

    上联:

    下联: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典诗词是深深烙印在中国人内心世界的文化积淀的核心,是中国人“文化修养”的基本成分。由于在今天古典诗词创作者渐少,所以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从未有人怀疑过。诗歌已经____到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一代一代____地影响着中华儿女,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和心灵____。

    走进唐诗,其实就是走进一个神奇迷人的世界。文豪们取来笔墨纸砚,纵情挥洒,yī qì hē chéng。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qiān jūn zhī lì , 也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旷达超脱,间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缠绵悱恻。这些优美的诗词,寄托着古人的情愫,给今人以启迪。希望同学们能在诗词的xūn táo中,充分领略中华经典文化的魅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yī qì hē chéng ②qiān jūn zhī lì ③xūn táo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渗透  耳濡目染  依附 B、浸透  耳濡目染  依附 C、渗透  潜移默化  依托 D、浸透  潜移默化  依托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在今天古典诗词创作渐多,所以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从未有人怀疑过。 B、因为在今天古典诗词创作渐少,所以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从未有人怀疑过。 C、虽然在今天古典诗词创作渐多,但是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从未有人怀疑过。 D、虽然在今天古典诗词创作渐少,但是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从未有人怀疑过。
  • 9、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 , 便是敬。
    (2)、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jí qǔ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3)、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如chōu sī bō jiǎn , 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
  • 10、默写古诗文。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路难》(其一))
    (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一诗中,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表达内心悲愤的诗句是: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暗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句子是:

    (5)、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陆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杜甫有“。”的愿望。(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回答) 
    (6)、中华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能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句子是:
  • 11、按要求写作文。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会有许许多多指引你前行的“星”,虽没有太阳般灿烂的光辉,却能在你前进的黑夜中给你希望与慰藉。父母的一次叮嘱,老师的一次教诲,朋友的一次鼓励……这点点滴滴,如夜空中的星,虽然短暂,却又永恒。

    请以“那颗带我前行的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600字左右;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相关信息。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泥   泞

    迟子建

    ①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②然而春风来了,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

    ③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

    ④小巷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狗将它们的爪印带回主人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 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

    ⑤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

    ⑥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⑦泥泞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柴可夫斯基、托尔斯泰、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 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⑧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若隐若现,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想来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碾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⑨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1)、本文题为“泥泞”,为何开头却花了不少笔墨写雪?
    (2)、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结合文意分析。
    (4)、泥泞不能“刻意”制造,但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在泥泞中跋涉一回”?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
    (5)、有人说,春日雪后的泥泞脏乱不堪,我讨厌它;有人说,春日雪后的泥泞浑然天成,我喜欢它。你赞成哪一个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 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好雨知时节

    陈爱民

    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沙沙绵绵、洋洋洒洒,仿佛把偌大的江南织在一个清新、活泼、润朗的网里。

    ②春雨是赶着趟儿来的。连续几天,雨总是不紧不慢地飘着,开始是毛毛雨,看不见,拂在脸上,是丝丝的凉意。接着,雨下得大起来。雨滴落在水面,砸出好看的波纹。过些日子,枯瘦的河流丰腴起来,一座座山从苍翠转为碧翠,再过一阵,那就是葱葱茏茏的景象了。一场春雨一场暖,初春的天空是灰茫茫的神情,到清明时候,明亮的光芒就会四处闪烁。

    ③雨的滋润,颇有力量,使得那些花啊、草啊不甘落后。昨天,坡上还只是冒出草的短芽,毛茸茸的;今早,草的嫩绿就连成了片。勃勃的生机是挡不住的。

    ④春雨中最美的风景,还是在田野。雨下得欢,下得勤,柳树的风姿就全在轻轻浅浅的烟雾里了,迷乱着人的眼。紫云英随风起伏,形成的波浪像跳着华尔兹,这是在踩着雨点的节奏。布谷在雨里的鸣叫有些低沉,但一直稳健,它们飞得快,一眨眼就到山那边了;白鹭喜欢做独行侠,翅膀抖落水珠,轻轻盈盈起落,仿佛在展示着天生丽质。站在高处望,感觉雨水像被精心设计的宏大背景:雨水摇一摇身段,眼前的水墨画就颤悠悠动一下;雨下得久,这轻灵的一幅画就成了大写意,洇向四周,洇向远方。

    ⑤一犁好雨伴春来。雨的好,还反映在农事农活上。春耕、春播、春种是一刻也耽误不起的。育秧的活儿完成得早,秧田被整理得熨帖光滑,隔成长方形的一块块,秧谷撒下去,被软软的泥含住,秧谷落得不深,过几天就蹿出了苗;为防寒潮,秧谷上铺了一层苔藓,再加盖薄膜。插秧也在加快,男女老少齐上阵,唱着山歌比着赛,几天工夫,山沟里亮光光的梯田就青了。

    ⑥闹春耕,正在增加很多新内容,尤其是今年,农家有了更多“宝贝”,比如犁田机、旋耕机、插秧机等,大家总结得有些“牛气冲天”:过去春耕靠水牛、黄牛,累啊;现在舒服啦,“铁牛”“飞牛(无人机)”干活又好又顺溜,痛快!春雨沁润着田野,扑面而来的,还有滚滚的现代化气息。

    ⑦雨不会闲着,地里也闲不着。菜园子已经被锄头翻弄了一遍,栽瓜种豆,每家每户忙得不亦乐乎。到谷雨时节,雨会下得很从容,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豌豆等将纷纷挂果,它们较着劲,看谁飞快鼓起来、胖起来、靓起来,热闹得紧。

    ⑧“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还等啥呢?抖擞抖擞筋骨,融入原野,干活去!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3月2日)

    注:①洇(yīn):液体落在纸或其他物体上向四外散开或渗透。

    (1)、阅读全文,谈一谈作者笔下的春雨为什么说是“好雨”。
    (2)、有人认为文章第④段写柳树、紫云英、布谷、白鹭等动植物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作答。

    ①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沙沙绵绵、洋洋洒洒,仿佛把偌大的江南织在一个清新、活泼、润朗的网里。(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昨天,坡上还只是冒出草的短芽,毛茸茸的;今早,草的嫩绿就连成了片。(标出语句中重音,并说明理由)

    (4)、优美的写景散文往往是饱含感情的,体会文章结尾一段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 14、阅读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统一。
    (2)、“古道西风瘦马”可否改成“古道清风瘦马”?为什么?
  •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陈元方之子长文 , 有英才。与季方之子孝先 , 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注释】①长文:陈元方之子,陈群。②季方:陈元方之弟,陈堪。③孝先:陈季方之子,陈忠。

    【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 , 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探望。②履行:做事情。③绥:安抚。④恣其所安: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⑤孤:我。⑥周旋:指应酬交往。动静:活跃社会与安定社会的做法。⑦万里如一:到处都相同。

    (三则材料均选自《世说新语》)

    (1)、课内字词积累——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期日中(     )    ②太丘舍(     )

    (2)、各种文言现象积累——在空格内填上相应内容。

    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是一个通假字,通“

    词类活用

    孤法卿父:“法”原本是名词,在此活用作动词,解释为“效法”。

    周公不师孔子:“师”本来是名词,在此活用作动词,解释为“

    (3)、查字典释义。

    从图中《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中,选出“元方难为兄”中“难”的意思(填序号)。

      

    (4)、【乙】文“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一句,引申出成语“难兄难弟”,但现在此成语之意和乙文中表达之意完全不同,甚至“难”读音也不同。请根据上述提示,猜猜乙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5)、【丙】文中,元方面对“究竟谁效法谁”的问题,是如何回答的(用自己的话)?元方以孔子和周公作比,说明家君和哀公也是一样的情况:
    (6)、结合三则短文,谈谈你对陈元方的认识。
  • 16、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请在答题卡标上所选诗句的序号)

    , 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②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③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⑤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 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2)、月亮是古典诗歌中永恒的意象。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题目

    作者

    诗句

    批注

    《峨眉山月歌》

    李白

    , ⑧

    月落江中,思随江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 ⑩

    心寄明月,与君共勉

    《月夜忆舍弟》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白霜相映,月明追忆

  • 17、友谊中学七(2)班正在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
    (1)、仔细阅读“友”的字形演变,在下面横线处补写“友”的含义。

    甲骨文、金文里的“友”的字形是:左边一只手,右边一只手,两只手靠拢在一起,象征 , 表示。到小篆整齐化,隶变后形成楷书的“友”。

    (2)、小语是个性格活泼的女生,同学小文的性格和小语恰恰相反。小文喜欢小语的性格,并希望和她成为好朋友。小语则认为她们性格不合,不适合做朋友。请你结合下面链接材料中的内容,劝说小语。

    古人常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这譬喻实在是很恰当。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人的性格也难免有瑕疵棱角,如私心、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之类,要多受切磋琢磨,才能洗刷净尽,达到玉润珠圆的境界。朋友便是切磋琢磨的利器,与自己愈不同,摩擦愈多,切磋琢磨的影响也就愈大。

    (节选自朱光潜《谈交友》)

    (3)、有人就“如何交友”做了如下论述,请你在后面跟帖,谈谈自己的看法。

    观点:交友要交正直的朋友。这种朋友为人真诚,心胸坦荡,做事光明磊落,没有偏私。他看见你身上有缺点、过错,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来。他的忠言虽然逆耳,却利于行。

  •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很多人在长期使用新的输入方法后,出现了提笔忘字和书写不够规范。 B、通过这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C、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改正错误、认识错误的勇气。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 19、下列句子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陆新生日那天收到爸爸的礼物——一台笔记本电脑,真令他喜出望外。 B、运动会上,同学们各尽其能。运动健将们参加比赛,文学高手写稿件,啦啦队队员们都是文艺活跃分子。 C、黄明的自我介绍很精彩,台下的同学们不可抗拒地鼓起掌来。 D、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俩就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 20、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呼朋引伴   晌晴    娇媚    晰沥 B、花枝招展   化妆    急躁    功勋 C、披蓑带笠   铃铛    哄托    端庄 D、苍海桑田   箫瑟    竦峙    天崖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