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欣欣和明明合作展示了“中国民间故事”的阅读成果,请你完成练习。
    (1)、民间故事连环画创作:我最喜欢的民间故事是《》。故事的主要情节:
    (2)、民间故事我展演:本次展演中,故事的主要人物是 , 表演必须表现出主人公的特点。
    (3)、民间故事推介会发言:民间故事的主人公、情节、结局以及寄托的朴素愿望等都具有特点,请你结合读过的中国民间故事,梳理出其中三个方面的特点,进行交流发言。(例如:故事的主人公大都是……如《××××》中的×××……)

  • 2、乐乐:我可以任选一个成语,把它的意思用具体情景表现出来。

    难以置信    美中不足    姹紫嫣红    同心协力

  • 3、小艺:关于读书,古人葛洪告诉我们读书还需惜时,“ , 不弃功于寸阴”。虞世南笔下的“居高声自远,”表明了自己高洁的志向。
  • 4、小全:我积累了一些词语和名人名言。请你先选词填空,再补充句子。

    ①太平盛世    ②流离失所    ③兵荒马乱

    在那的年代里,百姓为了躲避战乱 , 人人向往。而目睹了山河破碎的中国文人们,一次次地将自己的爱国情怀熔铸于作品中:“”是陆游的终生遗憾;“”是龚自珍的理性呐喊;“美哉,我少年中国,!壮哉,我中国少年,!”是梁启超的热切期盼。

  •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制定班级公约时,可以分组畅谈每个人的看法,但是发言的时候要控制时间 B、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去想问题 C、复述故事时,可以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来讲,也可以适当变换情节的顺序 D、我们可以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蕴含的情感
  • 6、下面对这段话的要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什么?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A、阅读是吸收 B、写作是表达 C、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 D、阅读和写作是两码事,不相干
  • 7、小全想把故事创造性地复述给奶奶听,你认为以下哪处添加是错误的?(   )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A)他急忙跑回家(B)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C)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D)

    A、他心想:大事不好,我得赶紧通知乡亲们,再晚就来不及了。 B、一看到乡亲们,就连忙用手指了指那快要崩塌的大山。 C、种庄稼的农夫问他:“这个地方怎么了?我的庄稼还没有成熟,走了多可惜啊!” D、海力布见乡亲们无动于衷,只好放弃劝说,先回家自己想想该如何说服大家。
  • 8、下面与“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所表达的情感相似的是哪一项?(   )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9、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符号,最合适的一组是(   )。

    桃树      杏树      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A、、、、,,。 B、,,,、,。 C、、、,,、。 D、、、,,,。
  • 10、下列俗语和成语对应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 , 把事情讲清楚。(直言不讳) B、我们盼星星盼月亮 , 终于等到了学校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望眼欲穿) C、做事前怕狼后怕虎 , 就会错过很多机会。(狐假虎威) D、看着他满不在乎的样子,我鼻子都气歪了。(气急败坏)
  • 11、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临安邸(题目) B、九州生气风雷(依靠) C、(相当于“啊”) D、干将发(磨刀石)
  • 1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协调 珍宝 眼框 平衡 B、检拾 口哨 圆圈 箩筐 C、播种 茅亭 恩惠 迟延 D、消毁 隐蔽 胎生 殿堂
  • 1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断(jiàn)  好(shì) B、(màn)  减(xiāo) C、(sǒu)  步(lǔ) D、(niù)  勉(qiáng)
  • 14、下面是读书节开幕式上校长的致辞。请你读一读,完成练习。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读书,是一种能让我们始终bǎo chí____初心的活动。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yōu rán____自得地漫步于字里行间。每一本书都是作者心血的fèng xiàn____,在这里,我们可以bǎo lǎn____不同的风景。从描写古代王朝jīn bì huī huáng____的宫殿的史书,到充满人间温情的生活故事;从细腻地刻画情感、令人心生ài mù____的情感诗篇,到展现智者哲学思想的名家巨著。这些书籍汇聚在一起,如同温和的阳光,照耀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同学们,老师们,让我们在这个读书节,尽情地màn yóu____在书的海洋里,汲取知识的力量,丰富我们的心灵,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中最亮丽的色彩!

    (1)、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下列词语中的“温和”与语段中加点的“温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目光温和 B、性情温和 C、态度温和 D、气候温和
  • 15、布衣暖,菜羹(gēng)香,诗书滋味长。书中滋味,酸甜苦辣咸,每个人的感受不同。请你以“读书滋味长”为题写一篇习作,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读书滋味,抒发读书感受。
  • 16、阅读作家的读书故事,可以丰富阅读体会。请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最是读书滋味长(节选)

    ①书籍是我们与古今中外圣人贤达沟通的最便捷的途径。如果我们愿意,可以与许多伟大的人物同处一室,日日为伴,聆听所言,交流无碍。故与书为伴,就犹如与知识为友,以智慧为师。左拉说:“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聪明,如果也要像别人那样聪明,那就是读书。”

    ②其实,真正的聪明人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

    ③读书须做选择。书有高下之分,一个读书人应该有若干本“看家”的书,无论怎样精简,也不要丢弃;无论怎样繁忙,总要随时翻阅。书海无涯,以有限生命畅游无限书海,就要细加斟酌。

    ④读书须入心田。作家毛姆说:“读书必须是一种享受,而不应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硬着头皮办差。”当然为应考而读也不能算错。无论是经典之籍,还是时事手册,用心读和不用心读的效果完全不一样。用心读,问前须学,学后要思,即古人所说的“好学深思”,效果自然好。不用心读,即使坐拥书城,也所获不多。

    ⑤读书当学以致用。读书有两种目的,一种是消遣,一种是使用。把读书当作兴趣爱好和一种生活方式,自然不错。但最好还是把读书与工作事业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转化为创造力也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读以为学,可以增长知识;学以致用,可以把工作干得更好。这样,读书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⑥中外先哲有过许多关于读书的箴言,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最是读书滋味长,热爱读书,学会读书,文化的涵养定会使我们的思想保持鲜活的亮色。

    (本文作者:金采薇)

    (1)、阅读短文,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捕捉有用的信息,补充思维导图。

    (2)、下面关于短文内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左拉的话告诉我们,读书能获得知识,使人聪明 B、短文告诉我们,要学会区分书的高下,要有选择地读书,读对自己有益的书 C、“读书必须是一种享受……或者硬着头皮办差。”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必须得舒服,而在考试或硬着头皮办差的情况下,心情过于紧张,不适合读书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读书当学以致用”的观点一致
    (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年四月是我国的“全民读书月”。只有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湖北省有一位著名的百岁将军,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了多本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倡导全社会要加强读书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①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的观点。

    ②假如学校邀请了材料二中的这位百岁将军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会上有一个互动环节:介绍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请你来说一说。要求:说清楚你喜欢的人物是谁,出自哪部文学作品,你为什么喜欢这个人物。(至少说两条理由)

    ③如何理解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请你结合短文和上面的材料,并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 17、阅读下面的材料,领悟读书方法。

    【材料一】

    读书之法(节选)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取舍于其间。

    ——【宋】朱熹

    【注释】①大抵:大概。②皆:都。③勿:不要。④遽:匆忙。

    【材料二】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

    【材料三】

    毛主席的读书方法是“三复四温”和“不动笔墨不读书”。他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到了晚年,他对所喜爱的同一本史书,也是反复研读。阅读时,他总是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符号,或是作批注,或是写读书笔记,或是在原书上改错纠正。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好像,如同) B、然后可以有尔(心得,收获) C、学而不思则(欺骗,蒙骗) D、虚心静虑(也)
    (2)、材料一中谈到的读书之法是
    (3)、读材料一,用自己的话说说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4)、梳理材料内容,材料中提到的读书方法有(   )。(多选)
    A、熟读精思 B、三复四温  C、不动笔墨不读书 D、略读法 E、读不同的书 F、好问
    (5)、读表格,针对同学们阅读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材料,提出改进建议。

    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改进建议

    有的同学只看漫画书,阅读面窄

    有的同学只是走马观花地读,收获不大

    结合毛主席的读书方法,建议同学们对所喜爱的同一本书反复研读,边读边圈画、作批注,还可以写读书笔记,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有的同学只是读,不思考,认识肤浅

    (6)、你平常会采用哪种读书方法?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一谈。
  • 18、冰心告诉我们要“读好书”,下面不是她的“好书”标准的一项是(   )。
    A、能引发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 B、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 C、写得朦朦胧胧,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 D、感情真挚质朴
  • 19、关于读书的方法,许多古今名人都有着独到的见解,让我们从他们的论断中学习吧。

    古人读书有法:宋代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谓 , 他在《观书有感》中写道:“。”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知识就像方塘里的水需要不断更新。孔子对学习之法也有独到见解,他说“吾尝 , 终夜不寝,以思,无益,”,认为思与学要结合起来。他还用“学如不及,”告诉我们,求学要有进取心,不能懈怠。

  • 20、下面是一位同学在读书方法讨论会上的发言,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可以囫囵吞枣,少数书应该细嚼慢咽,融会贯通。____。

    ①否则,经过提炼的书就犹如蒸馏水一样,淡而无味了。

    ②有些书可以请人代读,也可以读其节选部分。

    ③但这只限于那些不够重要的论述和粗制滥造的书。

    ④换言之,有些书可以阅读,但不必谨小慎微;少数书应该悉心通读,刻苦研习。

    A、①③②④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
上一页 77 78 79 80 8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