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1)、联系上文可知,“这个任务”指的是
    (2)、这句话描写了黄继光的 , 从加点的词语可以看出他对敌人的以及完成任务的
  • 2、根据语境,选词填空。

    战斗        战役         战争

    黄继光是一位在抗美援朝中牺牲的英雄,他在上甘岭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 3、菲菲写了一段关于抗美援朝影片的观后感,请你来看看。(看拼音写词语)

    在zhàn chǎng上,战士们忍受着敌人pào dàn的攻击和liè huǒ的焚烧,不断地向敌人shè jī , 终于完成了上级交给他们的这个guāng róng而jiān jù的任务。

  • 4、根据字典中的解释填空。
    晕:
    yùn ①日光或月光通过云层时因折射作用而在太阳或月亮周围形成的光圈:日~|月~而风。②头发昏:一坐船就~。
    yūn 昏迷:~厥(jué)|~倒|~过去了。(引)头脑不清:头~|~头转向。
    (1)、“太阳直射下,即便站着不动也让人有些头晕眼花。”这句话中的“晕”读 , 意思是
    (2)、“双眼近视度数相差大,容易导致视疲劳、眼睛干涩、眩晕等后果。”这句话中的“晕”读 , 意思是
  • 5、读《七月的天山》,把游览路线图补充完整。

    进入天山→

  • 6、先厘清《颐和园》中作者游览的顺序(填数字),再把路线图补充完整。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长廊→

  • 7、星期天,状状准备带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去极地海洋世界游玩。请你根据下面的导游图,完成练习。
    (1)、请你帮状状设计最佳游览路线。

    入口→欢乐岛→欢乐秀场→→出口

    (2)、请你当小导游,介绍游览路线。
  • 8、回顾本次习作要求,完成练习。
    (1)、本单元所学的课文都属于(    )类文章。
    A、写人 B、写景 C、叙事 D、想象
    (2)、如何介绍一个地方的景物呢?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介绍。 B、把特别吸引自己的景物作为重点来介绍。 C、要把游览前的准备交代清楚。 D、景物发生变化时,可按变化的顺序来介绍。
  • 9、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他觉得双脚暖和和的。

    但过了一会儿,他将右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他的脚板顿时感到了一股针刺般的寒冷。他又将左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他弯下腰,捡起了那双芦花鞋,放到眼前看着。因为一路上都是雪,那双鞋竟然没有一丝污迹,看上去完全是一双新鞋。他笑了笑,掉头朝那个人追了过去。

    (1)、画线句与“他觉得双脚暖和和的”形成对比,突出了
    (2)、青铜为什么“笑了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芦花鞋没有污迹,可以把这双鞋卖给那个人,满足他的心愿。 B、可以提高价格卖给那个人,心里很开心。 C、自己不仅卖光了鞋,还帮到了别人,心里感到高兴。
    (3)、这段话主要通过对青铜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的少年。
  • 10、根据课文《芦花鞋》的线索,为每部分拟小标题。

    以芦花鞋为线索

    编织芦花鞋

    卖芦花鞋

    以青铜为线索

    编织芦花鞋

    卖芦花鞋

  • 11、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然后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编织成鞋。

    (1)、芦花鞋的制作工序是:
    (2)、用加点的词语仿写一句话:
  • 1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洗(chuō) B、求(qǐ) C、(hàng) D、(xiè)
  • 13、古诗阅读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①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②天涯:指离京城遥远。③落红:落花。后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1)、【体会感情】这首诗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多选)
    A、离别的忧伤 B、对落花的伤感 C、生活的无奈 D、积极的人生态度
    (2)、【理解诗句】对前两句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离别京城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从此便如远隔天涯。 B、诗人在白天太阳歪斜的时候,浩浩荡荡地离别京城,边唱歌边将马鞭指向远方。
    (3)、【赏析诗句】前两句诗写诗人准备 , 表达了他因为而产生的之情。后两句诗中的“落红”指的是 , “花”比喻 , 诗人借落红“化作春泥更护花”,抒发了自己的
  • 14、类文阅读

    稻花飘香的生命

    一颗巨星陨(yǔn)落了,一个稻花飘香的生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当袁隆平院士离世的消息传出,举国同悲。出殡那天,长沙城里阴雨绵绵。①人们自发地走上街头,他们手捧鲜花,跟着灵车缓缓地前行,神情肃穆悲戚。

    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引路人,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研究杂交水稻,让水稻增产。他用一粒种子,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前全国闹饥荒,看着人们挨饿,袁隆平非常难过,下定决心要让人们吃饱饭。为了实现理想,袁隆平勤勤恳恳地研究、实验。他的一生,几乎都在实验田里度过。即便到了八九十岁高龄,他也依然奔波在田间地头,爬田埂、蹲泥水。②炎炎烈日下,他弓着身子,拿着放大镜,一株一株地寻找符合要求的稻穗,脸上的汗珠滴下来,无声无息地没入脚下的泥水中。稻田里的那个顶天立地的身影,书写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责任与担当。

    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袁隆平研发出一代又一代杂交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从最初的亩产300斤,到现在亩产突破3000斤。他创造了一个中国奇迹————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他的科研成果也造福了世界人民,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了杂交水稻,非洲等贫困地区的许多人民也因此增加了生的可能与希望。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稻花飘香,香远益清……

    (1)、【提取信息】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一颗巨星陨落了”是指

    ②“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中的“一件事”是指

    (2)、【品读句子】读画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句①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
    ②句②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袁隆平院士的什么精神?

    (3)、【理解句子】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有(    )(多选)
    A、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种子,让中国人吃饱饭,不再挨饿。 B、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种子,造福了世界人民。 C、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种子,为他带来了优渥的生活。
    (4)、【体会精神】你认为袁隆平院士身上有什么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 15、材料阅读

    太湖园博园购票须知

    一、普通票:60元/人。适用于所有游客。

    二、优惠票:30元/人。仅限身高1.4m以上(不含1.4m)的儿童及中小学生,全日制本、专科生,60~90周岁老人。购票时须出示有效身份证件。

    三、爱心票:身高不超过 1.4m(含1.4m)的儿童可免费入园(须有成人陪同);残疾人、中国现役军人凭本人有效证件免费入园(建议老人及残疾人有人陪同)。

    四、时间:园区开放时间9:00——18:00;售票时间9:00——17:00;17:30起停止入园,18:00清场闭园。

    五、票、款当面点清,门票一经售出,概不退换,遗失不补。

    六、游客中途可通过专用通道出园。二次入园服务当天每人仅限一次。

    (1)、【提取信息】元元是小学生,身高1.45m,带了学生证。根据材料可知,她可以购买票;她两岁的妹妹可以购买票;她的爸爸需要购买票。
    (2)、【提取信息】入园游玩必须有成人陪同的是(    )。
    A、残疾人 B、身高不超过1.4m(含1.4m)的儿童 C、60周岁以上的老人
    (3)、【分析判断】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元元一家早上8:10到达太湖园博园,可以立刻购票进园。

    ②元元一时大意买错票了,可以退了再买。

    ③中午元元一家人出园用餐,用完餐后可以持票再次入园游玩。

  • 16、类文阅读

    登泰山观日出(节选)

    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今年春节期间,我有幸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到达对松亭时,天已微明。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滚滚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四周竟是一片云海。

    批注:____

    到达日观峰,向东眺望着无际的群山,只见山峰之间白雾茫茫。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东方天际露出鱼肚白,是那么柔和,又是那么光洁。它不断地扩大,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它的底部则泛出淡红色,四周的云也发白了……

    过了一会儿,那淡红色加深了,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云也照得发亮。这时,东方的天空发红了,在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红得最浓、最艳,好像燃烧的大火正在蔓延扩大。就在一刹那间,那红绸帷幕似的天边拉开一角,出现了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并且努力地上升着,渐渐地,变成一个半圆形,放着强烈的光,把周围的红绸帷幕撕得粉碎。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

    “啊!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1)、【理解字词】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游览地(    )
    A.胜任      
    B.超过        
    C.优美的         
    D.胜利
    ②依稀可(    )
    A.分辨、辨别      
    B.辩论        
    C.治理      
    D.争吵
    (2)、【品读句子】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完成批注。
    (3)、【提取信息】读第3、4自然段,梳理景物的变化,填一填。

    天空的颜色:鱼肚白→

    太阳的形状:一条弧形的边→

    (4)、【对比阅读】比较本文和课文《海上日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
    A、两篇文章都写了日出,而且都详细描绘了太阳升起的动态过程,极富画面感。 B、两篇文章看日出的地点不同:本文是在山上,课文是在海上。 C、两篇文章在描写景物时,都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D、两篇文章的结尾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
  • 17、请你参加状元小学校园文学社团的征文活动。

    状元小学校园文学社团征文活动

    主题:我眼中的自然之美        征文对象:四年级全体同学

    征文要求:巴金爷爷在《海上日出》中,按照太阳变化的顺序写了海上日出的壮观画面。请照样子,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描写一种变化中的自然景象,如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字数80左右。

    我的投稿:

  • 18、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1)、选段中“转眼间、”都是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我知道像这样的词语还有“”等。
    (2)、从“可爱”“圆东西”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初升太阳的之情。
    (3)、为了把日出写得自然连贯,作者用了哪些词语使前后衔接?填一填。

    ——过了一会儿————

    (4)、请根据选段内容,梳理海上日出的变化,完成思维导图。

    日出的变化

    形状变化

    小半边脸

    颜色变化

    红得非常可爱


    光亮变化

    夺目的亮光



    位置变化

    出现小半边脸

    冲破云霞

    (5)、读画横线的句子,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负着重荷”“一步一步”“努力”写出了太阳缓慢升起的样子。 B、“冲破”“跳出”两个富有力量感的动词写出了日出瞬间的动态美。 C、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情景。 D、这句话展现了海上日出的动态美,描绘了一幅壮观的“红日出海图”。
  • 19、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1)、给“观”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看;②看到的景象;      ③对事物的认识,看法。

            乐

    (2)、这句话运用句式,表达了作者对海上日出这一壮观景象的之情。
    (3)、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 20、选词填空。
    (1)、分辨    分辩

    “这根本不出是谁写的!”他大声道。

    (2)、清静    平静

    这里远离喧闹的城市,非常 , 能让人内心下来。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