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7-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40%)
-
1. 看拼音,写词语。
wèi jiè
mǐn jié
yōu lǜ
ménɡ lónɡ
jiàn kānɡ
2. 选择正确的读音、字形或意思。(1)、调(diào tiáo)遣 譬(bì pì)如 脸颊(jiá xiá)(2)、焦(躁 燥) (拆 折)除 (辨 辩)别(3)、过是(对 这)溪,逢老媪方(方法 正在)磨铁杵。3.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选择题,填序号。“窗”是一个象形字,兼有会意和形声的特点。
(1)、是“窗”字的小篆写法。如果说上半部分表示“洞穴或房屋的顶部”,那么下半部分
则类似于 , 用来。
A.照野兽的铃铛 B.带木格的洞口 C.透光通气 D.阻挡野兽
(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保留了“窗”的本意的一项是( )。A、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B、房间的窗口放着一盆绿植。 C、我在电脑桌面上打开了微信窗口。 D、眼睛是心灵的窗口。4. 照样子把词语补充完整。心急如(焚) 骨瘦如 挥汗如 心乱如
一(窍)不通 一不染 一不苟 一不拔
5. 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句子补充完整,填序号。
A.拓荒牛 B.老黄牛 C.孺子牛40余年春华秋实。只争朝夕的深圳人充分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为民服务的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实现了从昔日边陲渔村到今朝国际都市的精彩蜕变。
6. 照样子,结合课文内容写出下列句中画横线的短语所指的具体事物。例:男孩脸上的两颗黑珍珠 , 闪闪发光,透露出灵动的神采。眼睛
(1)、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 , 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海上日出》(2)、白色大衣覆盖着青草,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了银色。《巨人的花园》(3)、人们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诺曼底”号遇难记》7. 照样子,用两个字的词语概括句子表达的意思。例: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动作(连贯)
(1)、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伤害(2)、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场面(3)、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变化8. 仿写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写出事物的特点。例: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
9. 结合本学期“轻叩诗歌大门”综合性学习的经历,按要求完成填空。(1)、诗词中有纯朴快乐的童年生活。给下列图画配上一句本学期积累的古诗词。(2)、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把下面的诗歌补充完整,再仿照着写一写。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
。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
,
。
(3)、班级诗歌朗诵会上,你要朗诵《繁星(七一)》这首诗,应该用( )的语调表现诗歌的情感和韵味,填序号。A、急促、热情 B、舒缓、深情 C、低沉、悲痛(4)、本学期,向阳小组合作编排的诗集名字是《春之韵》,下列适合选入这本诗集的诗作是( ),填序号。A、王冕《墨梅》 B、叶赛宁《白桦》 C、艾青《绿》 D、刘大白《秋晚的江上》二、阅读与欣赏。(40%)
-
10. 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____
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dài)② , 衡乃穿壁③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注释】①【匡衡】西汉大臣。②【不逮】不及,指烛光照不到。③【穿壁】在墙上打孔。
(1)、根据文意辨析“囊”字的不同意思,填序号。①囊萤夜读
②练囊A.口袋
B.用口袋装(2)、第二则文言文的题目应是( ),填序号。A、悬梁刺股 B、程门立雪 C、凿壁偷光 D、手不释卷(3)、对比两则文言文,按要求把表格填写完整。主人公
遇到的困难(用原文填空)
解决的办法(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人物共同品质
车胤
匡衡
(4)、说说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11. 科普文两篇琥珀(节选)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 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黄河象(节选,有删改)
1973年4月5日,甘肃省合水县的农民在挖掘沙土时,意外发现了一具巨大的骨骼化石。科学家根据黄河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的样子,推想了它的来历。这具化石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且骨骼保存完整,由此可以推测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
(1)、从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推测—— 情形——
(2)、仔细阅读两段选文,我们可以了解到,琥珀是由经过很长时间演变而来的,黄河象的死因是。(3)、《琥珀》这个文段主要介绍了( ),填序号。A、琥珀的观赏价值 B、琥珀的经济价值 C、琥珀的实用价值 D、琥珀的研究价值(4)、“推测”和“想象”不同,推测中包含想象,但是必须有“依据”。请联系上下文,按要求找出文段中的“依据”和“推测”。①在《琥珀》这个文段中,我们可以依据“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推测出。
②在《黄河象》这个文段中也有两处科学家由相关“依据”做出的“推测”,请找出这两处“依据”,再找出相对应的“推测”。
(5)、黄河象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是怎样的?请根据文段和提示,试着进行想象和描述。太阳炙烤着大地,荒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一群黄河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一望见前边有一条小河,它们便高兴地跑起来。
12. 攀在树梢上的童年(节选)“这伢子很皮。”这是大人们在得知我的一次次树上历险后,给我的童年下的一个评语。可他们不知道,房前屋后、村里庄外、田间坡头,那一棵棵或高大、或粗壮、或繁茂、或遒(qiú)劲的身姿,给了我多少童年的欢乐!
春天来了,香椿发芽。在大人手中的竹竿够不到的时候,就轮到我了。一溜烟,我就窜上了树的半腰。因香椿树的枝丫是脆的,站在粗壮点的枝杈间,得意地接过递上来的竹棍,一茎茎散发着浓浓香馨的香椿头就落在春天的怀抱里。
当槐花把一座座村庄笼罩在它纯净的香气里时,透过垂悬的一串串洁白花瓣,中午静静的阳光总可照见我及小伙伴们攀在树头的身影。①芬芳的四月被一篮篮地( )回家,看母亲把它( )进面粉里,( )成几个玲珑剔透润玉般的水饺。
我的童年时代,没有肯德基、麦当劳,没有超市里的各色零食与水果。馋了,自己向大自然要。②春( )野桃,夏( )酸枣,秋偷青梅,冬( )鸟蛋,不会爬树,那你就只好在树下流口水吧。
也在树上吃过不少苦头。比如摘桑果时被一种叫“羊辣子”的毛虫辣了,采棉花时被尖刺扎进了肌肤,打栗子时被黄蜂将额头蜇出一个大包……但仍乐此不疲地将小小的童年悬挂在乡村的树梢上。
——选自《岁月》2014年第3期 作者方华(选文有删改)
(1)、根据文意选择带点字的意思,填序号。①这伢子很皮
A.顽皮,调皮
B.表面的,肤浅的②乐此不疲
A.松弛,松懈
B.疲倦,劳累(2)、选文记叙了不少表现“这伢子很皮”的事情,例如第2、3两个自然段,就分别列举了和这两件事。(请简要概括)(3)、体会动词的妙用,选择恰当的动词将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补充完整,填序号。第①句:A.包 B.拎 C.揉
第②句:A.打 B.摘 C.掏
(4)、体会比喻的妙用,下列短语在文中形容的是什么事物?写在横线上。“或高大、或粗壮、或繁茂、或遒劲的身姿”——
“芬芳的四月”——
(5)、“我”童年攀树时也“吃过不少苦头”,照样子写一写“我”吃过哪些苦头。①被毛虫辣 ②被 ③被
(6)、选文既写了“我”童年攀树的快乐,也写了“我”攀树时吃的苦头,这样写是为了( )。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序号。A、突出对攀树的喜爱 B、反映童年生活的艰难 C、表现攀树留下的痛苦回忆(7)、“童年是随着那只蝴蝶越飞越远了,不禁有一丝忧伤。只是不知,故乡里那一棵棵给我欢乐的身姿是否依然健壮葱茏?那上面,是否还攀附着一个个小小快乐的童年?”这是原文的结尾,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结合选文和结尾,我们既能感受到 , 又能感受到。三、表达与交流。(20%)
-
13. “攀树”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无限回忆和乐趣……每个人在长大的过程中都会有珍贵的记忆和独特的快乐。请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件令你难忘的事情,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表达出真实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