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苏州科技城西渚实验小学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湖北省襄阳市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荣怀小学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荣怀小学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荣怀小学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荣怀小学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荣怀小学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
1、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恩惠 葱茏 谴责 翠色欲流 B、允诺 抵御 体面 一碧千里 C、柔美 悠然 浩瀚 负荆请罪 D、战袍 输赢 细腻 难以制信
-
2、 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间隔(jiàn jiàn) 便宜(bián pián) 眸子(mú móu)
眼睑(liǎn jiǎn) 垂蔓(wàn màn) 嗜好(shì xī)
-
3、 看拼音写词语
ài mù
xié tiáo
píng héng
chéng shú
yǐn bì





-
4、习作
平凡的事物总能给我们以启迪,平凡的事物总能让我们想到生活中的人,如看到蚂蚁,我们会想到生活中渺小却努力生活的人们……你从什么事物身上得到了怎样的启迪呢?或从什么事物想到了什么人呢?请你选取一种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并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人,说明做人的道理。题目自拟,不少于 400 字。
-
5、课外阅读
芭 蕉
芭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芭蕉的茎高达三四米,不分枝,从生。芭蕉叶大,呈椭圆形,有粗大的主脉,两侧具有平行脉。芭蕉叶的表面呈深绿色,有着对称而又细密、匀称的纹路,光滑得如同打了一层蜡,叶背呈浅绿色,略有粗糙感。
入夏,芭蕉的叶丛中便会抽出淡黄色的大花。芭蕉的生命力很强。我们学校的一角就有几棵芭蕉,它们虽然饱经霜打雨淋、风吹日晒的折磨,却依旧是那么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像健美的绿衣少女,在校园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自古以来,芭蕉就以孤独忧愁的形象出现在文人的笔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清。”她借芭蕉这一意象,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诉了出来。
芭蕉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芭蕉根捣烂涂抹患处,对消除肿毒有很好的疗效。芭蕉的用途可真大呀!我欣赏芭蕉那颀长秀美的身姿,欣赏它那素淡可爱的黄花,更佩服它那种昂扬向上、不畏风雨的精神!(有删改)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①春天的意味正浓。
②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再仿写一句。(3)、这篇短文主要从、、、几个方面来介绍芭蕉。(4)、作者为什么会欣赏芭蕉?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5)、芭蕉成为古人笔下咏诵的对象,你还知道哪种植物也曾经成为古人的情感寄托?请写出两句与它相关的诗句跟大家分享吧!
-
6、课内阅读
①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②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③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④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⑤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孤独—— 安稳——
悠然—— 嗜好——
(2)、白鹭的“嗜好”是。(3)、“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这句话是一个句,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之情。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白鹭》为我们描写了三幅画面、、 , 表达了作者之情。(2)、《落花生》的作者是这一课运用了的写法,给我们讲了做人的道理。(3)、《将相和》是根据汉代(作者)的改写的历史故事。通过记叙、、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的精神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的品质。(4)、《蝉》中抒发作者情怀的诗句是“ , 。”
-
8、句子(1)、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缩句)(2)、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改为双重否定句)(3)、父亲对他们说:“希望你们做花生一样的人。”(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4)、他不但改正了错误,而且还接受了批评。(修改病句)(5)、根据“风浪”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搭石》一文是按照“摆放搭石一走搭石一介绍搭石一赞美搭石”的顺序展开的。 B、《将相和》讲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相互独立、互不关联。 C、课文题目“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提出了一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读,速度会更快一些。 D、《冀中的地道战》中,民兵指挥部的人员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有线电”。
-
10、下列句子没有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一项是( )A、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B、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享里过这个节。 C、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D、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我们开辟荒地种花生。
②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华文明的传播 B、①初夏时节,阳光灿烂,气温变化不定
②冬奥会冠军苏翊鸣是个阳光大男孩。 C、①张老师是一位脾气温和的老师。
②南方气候温和 , 适宜养花。 D、①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②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日渐走向成熟。 -
12、下列成语与相关人物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负荆请罪(廉颇) 三顾茅庐(孙权) B、完璧归赵(蔺相如) 望梅止渴(曹操) C、胸有成竹(文与可) 围魏救赵(孙膑) D、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 四面楚歌(项羽)
-
1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难以至信 同心胁力 脱鞋挽裤 清波漾漾 B、不动生色 理所当然 无价之宝 完壁归赵 C、怒发冲冠 同归于尽 豪不示弱 功无不克 D、完好无缺 美中不足 爱慕虚荣 怒目圆瞪
-
14、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便宜(pián) 嗜好(sì) 嵌入(qiàn) B、画框(kuànɡ) 等待(dài) 缠绕(chán) C、眼睑(liǎn) 柜顶(ɡuì) 眸子(móu) D、划归(huà) 强逼(qiánɡ) 喷气(pēn)
-
15、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理当然 倾大雨 毫不犹 别出裁
香十里 人影 同心力 难以信
-
16、读拼音,写词语。
yīn yùn
ài mù
ɡāo bǐnɡ
fēn fù




Lǎn duò
pínɡ hénɡ
yǔn nuò
dǎn qiè




-
17、读下面的儿歌,想想你的家人会是什么标点符号。如果把自己的家想象成“标点符号乐园”,是不是很有趣呢?在这个“乐园”里,标点符号之间可能发生哪些故事呢?提起你的笔把这些故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吧。注意通过具体事例写出“标点符号”的特点。题目自拟。

标点符号
妈妈是逗号,
整天唠唠叨叨,没完没了。
爸爸是冒号,
发号施令,威风得不得了。
我是省略号,
有点淘气,总是惹人笑。
……
-
18、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
①从小,我就有爱落枕的毛病,早晨起来,常常是歪着脖子,疼得哭爹喊娘。母亲自然是小心地替我揉来揉去,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②市场上卖的枕头不合适,母亲就决定自己动手做。棉花是最如意的材料,可是太软了不行,太硬了也不行,母亲就一把把地挑选着棉花,感觉适中才放进枕袋。两天后,我感激地接过母亲的这只棉花枕头,它那么轻,却又那么重。把头放上去,枕头中间正好凹下去,将我的头包在里面,棉籽轻轻按摩着我的头部。就像是静静的深夜,躺在海边沙地上,舒畅极了,呼吸之间全是母亲的一瓣心香。
③可是夏天来了,棉花被汗水一浸,就会发出霉味。于是,我索性撇开枕头,仰着头睡觉,结果自然是我又歪了脖子,母亲又有了心事。
④没办法,只好托人从外地带回一大包绿豆壳,母亲又用它缝制了一个新枕头。这只枕头可比棉花的好多了,睡在上面只要我轻轻一动,就会有一种“沙沙”的声音,像没有歌词的童谣,在静静的夜空弥散,连夜的精灵都会因此止住脚步,我当然睡得格外香。后来我才知道,这些绿豆壳花了父亲近半个月的薪水。或许是因为太喜欢它了,我做作业时都会抱着它。终于有一天枕头破了,看到满枕的绿豆壳散落满地,我的眼泪也一下子落了下来。
⑤上初中了,离家那天,母亲塞给我一只新枕头,新枕头溢着一股药香,沁人心脾。母亲说这是父亲特地上城里买的。在学校的每一夜,枕着药枕,听着枕中药材的“沙沙”声,那简直是人间最美妙的音乐,每一次闭上眼睛,就像是一手牵着父亲,一手牵着母亲,来到了落叶林,看一地金黄,满是温馨。
⑥岁月流逝,我渐渐明白,在这变化的枕头里有个不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无时无刻不在延续。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
形容鬼哭狼嚎,十分狼狈的场景。
(2)、读了文章的题目后,请你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回答。问题:
回答:
(3)、阅读短文,找出文章的线索,填一填。
(4)、第②自然段中,“两天后,我感激地接过母亲的这只棉花枕头,它那么轻,却又那么重。”这里的“轻”指什么?“重”指什么?(5)、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变的世界”指枕头,“有一种情感”是对枕头的喜爱 B、“不变的世界”指父母对孩子的爱,“有一种情感”指亲情 C、“不变的世界”指枕头里的东西,“有一种情感”是睡觉时对枕头的依恋 D、“不变的世界”指对枕头的依恋,“有一种情感”指“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
19、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空气中的“流浪汉”
①清晨,当一束阳光照到室内时,你就会看见光亮里有无数个小颗粒在东碰西撞,到处游荡。这便是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
②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所以平常除非灰尘特别多,否则人们是不会感到这些小东西的存在的。据试验,城市街道上的一酒杯空气中,有几十万颗灰尘;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就少得多,一酒杯空气中只有一百多粒灰尘。灰尘是从哪里来的呢?刮风了,地面上无数的沙粒、泥粉就扬了起来;在工厂里,高高的烟囱吐出浓黑的烟;火山爆发,会带来无数的灰烬;车辆奔驰、人走路,又会带起许多灰尘。此外还有天上的流星,它和空气一摩擦,整个儿都烧掉变成灰尘了,据说每昼夜就有1430万吨这样的宇宙灰尘落到地球上。
③也许你没想到,这些乱逛的灰尘也还是有用处的。没有它,天就不能下雨。因为地面上的水汽升到天空后,形成云彩,但是,没有灰尘,云彩中的水蒸气就不能聚集在一起。如果你不信,不妨试一试。在下雨时,拿个干净的白瓷碗放在院子里,接上点雨水仔细看看,你就会发现碗底存有许多渣滓——这就是灰尘。
④但是,灰尘的坏处是很多的。大家都知道,灰尘多了会迷人的眼睛,呛人的鼻子,会使人的呼吸器官发炎。灰尘钻进机器,会使它声音嘶哑;落在未干的电影胶片上,会使它失去功用。
⑤这样看来,我们就不得不管教管教这些空气中的“流浪汉”啰!
⑥使用吸尘器,这是最简单的捕捉灰尘的方法。然而,最积极、最根本、最主要的减少灰尘的办法,是进行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绿化大地,使大风无法再把泥粉和细沙卷得漫天飞舞。
(本文作者叶永烈,选入时有改动)
(1)、要让讨论有理有据,可用提问策略深入阅读。请完成问题清单。问题清单
提问角度
提问内容
内容角度
①什么是灰尘?它会对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②灰尘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如何捕捉它?
③使人的呼吸器官发炎的原因还有哪些?
角度
④第⑤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⑤把城市中的灰尘和山林中的灰尘作比较,有什么作用?
获得的启示角度
⑥有灰尘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⑦
(2)、经过筛选,上述①②③三个问题中,对理解文章没有影响的问题是。(填序号)(3)、想在讨论会上更好地发言,还要关注表达。请完成阅读鉴赏卡。阅读鉴赏卡
清晨,当一束阳光照到室内时,你就会看见光亮里有无数个小颗粒在东碰西撞,到处游荡。这便是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
将“灰尘”说成“流浪汉”,是因为两者都喜欢 , 这样写的好处是。
(4)、讨论会上,有同学说道:“铭铭同学值日时,总是把教室扫得尘土飞扬,久久不散。”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劝一劝铭铭。 -
20、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内容。(1)、读懂一篇文章,要从学会提问开始。难怪唐代的韩愈说:“ , 孰能无惑?”学习上我们要有质疑精神。看到同桌小雅在学习上不喜欢向别人请教,我会劝告她:“好问则裕,。”(2)、《夜间飞行的秘密》中,科学家模仿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 , 解决了的问题。而《呼风唤雨的世纪》中,人们在神话中寄托美好愿望的“千里眼”“顺风耳”在今天就是指和。(3)、名句“ , ,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告诉我们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白地分辨,切实地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