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抄写句子:请用楷书抄写下面的句子,注意正确、规范,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坚持拼字当头,敢于拼搏、善于拼搏。——习近平

  • 2、习作。

    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完成习作。

    话题一:二十年后的校园。先大胆想象,二十年后的校园会发生什么巨变? 如,环境有什么变化? 同学们的课程学习、课余活动有什么变化? 再把想象到的场景或事件梳理一下,明确自己要写什么,从哪些方面写。最后,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话题二:我的发明。把自己的发明或者想发明的事物介绍给大家,让别人对你介绍的事物产生兴趣。写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要求:⑴题目自拟;⑵重点突出,内容具体;⑶400字左右;⑷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⑸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 3、现代文阅读。

    挥 手(节选)

    赵丽宏

    我考上了一所郊区的住宿中学,那是六十年代初。那天去学校报到时,送我去的是父亲。那时父亲还年轻,鼓鼓囊囊的铺盖卷提在他的手中并不显得沉重。中学很远,坐了两路电车,又换上了到郊区的公共汽车。从窗外掠过很多陌生的风景,可我根本没有心思欣赏。我才十四岁,从来没有离开过家,没有离开过父母,想到即将一个人在学校里过寄宿生活,不禁有些害怕,有些紧张。一路上,父亲很少说话,只是面带微笑默默地看着我。

    当公共汽车在郊区的公路上疾驰时,父亲望着窗外绿色的田野,表情变得很开朗。我感觉到离家越来越远,便忐忑不安地问:“我们是不是快要到了?”父亲没有直接回答我,指着窗外翠绿的稻田和在风中飘动的林荫,答非所问地说:“你看,这里的绿颜色多好。”①他看了我一眼,大概发现了我的惶惑和不安,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肩胛,又说:“你闻闻这风中的味道,和城市里的味道不一样,乡下有草和树叶的气味,城里没有。这味道会使人健康的。我小时候,就是在乡下长大的。离开父母去学生意的时候,只有十二岁,比你还小两岁。”父亲说话时,抚摸着我的肩胛的手始终没有移开。

    那天到学校后,父亲陪我报到,又陪我找到自己的寝室,帮我铺好了床铺。接下来,就是我送父亲了,我要把他送到校门口。②在校门口,父亲拍拍我肩膀,又摸摸我头,然后笑着说:“以后,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开始不习惯,不要紧,慢慢就会习惯的。”说完,他就大步走出了校门。我站在校门里,目送着父亲的背影。

    校门外是一条大路,父亲慢慢地向前走着,并不回头。我想,父亲一定会回过头来看才我的。果然,走出十几米远时,父亲回过头来,见我还站着不动,父亲就转过身,使劲向我才手,叫我回去。我只觉得自己的视线模糊起来……在我少年的心中,我还是第一次感到1己对父亲是如此依恋。

    (1)、读选文,概括场景。
    →在车上,父亲安慰“我”→报到后,父亲鼓励“我”→

     

    (2)、文中有两处画线句,请选择其中一处作批注,体会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我选择句 , 我的批注:

    (3)、联系全文,体会文章结尾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照应文章标题。  
    B.照应文章开头。

    C.直接抒情,深化文章主题。  
    D.委婉含蓄,引发读者深思。

    (4)、在你的记忆中,父母的哪一个“背影”让你印象深刻,你又想对当时的他(她)说些什么呢?  试着写一写。
  • 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婺剧俗称“金华戏”,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迄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婺剧融合了易腔、昆腔、乱弹、徽调、滩簧、时调六种声腔,剧目有500多本,曲牌数以千计,并具鲜明的史及地域特征,被专家学者誉为“明清戏曲文化博物馆”。2008年,婺剧经国务院批准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婺剧入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

    材料二:婺剧舞台表演粗放强烈,见长文戏武做。《白蛇传》正是欧现婺剧文戏武做特点的一大经典剧目。该剧由浙江婺剧艺术旰究院创排,取材中国著名民间传说故事《白蛇传》,经婺剧改良吂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趣味,分为游湖、良缘、惊变、盗草、削发水斗、断桥七折,每一折都跌宕起伏。其中《断桥》一折,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天下第一桥。相较于其他《白蛇传》文艺作品里完全拟人化的呈现,婺剧版青蛇、白蛇的“蛇形蛇步”尽显人神一体的舞姿,堪称最具蛇性的演绎,是婺剧的另一大绝活。

    (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婺剧被誉为“明清戏曲文化博物馆”。 B、婺剧见长武戏文做。 C、《断桥》一折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天下第一桥”。

    D“蛇形蛇步”是婺剧的一大绝活。

    (2)、请你撰写一则弘扬婺剧文化的宣传标语。
    (3)、如果请你推荐一则民间故事搬上婺剧的舞台,你会推荐哪个故事? 说说理由。
  • 5、根据课文内容或要求填一填。
    (1)、景因情动。面对皎皎明月,王维吟道:“。”一动一静中,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跃然纸上;面对西沉之月,张继感叹:“。”所见所闻间,更添漂泊他乡的孤寂忧愁。
    (2)、爱国情切。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故土,苟且偷安,林升厉声质问:“ ,  ?”陆游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把看到祖国统一的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3)、朱用纯以“”警示众人:珍惜粮食,不可随意浪费;岳飞以“”告诫世人:珍惜时间,不应虚度年华。
  • 6、按要求完成练习。
    (1)、选择一个成语,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同心协力 悠然自得 津津有味

    (2)、选择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不少于30字)
  • 7、给下列句子,选择对应的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举例子  D.作比较

    (1)、虎鲸身长8~10米,体重9吨左右。
    (2)、虎鲸锐利的牙齿,就像锋利的匕首,可以迅速捕杀猎物。
  •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我们要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B、讲故事时,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 C、“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这处动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D、阅读时,我们可以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
  • 9、下列句子中,顿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B、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 C、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D、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亮载誉而归,同学们众星拱月般围着他。 B、作为少先队员,我们要做到诚实守信,路不拾遗 C、哥哥嫂嫂把牛郎视为眼中钉,处心积虑地想独占家产。 D、咱俩打开天窗说亮话吧,再绕弯子就来不及了。
  •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却只漫浪诵读(有感情地) B、学而不(满足) C、以求之者也(勤勉) D、死去知万事空(本来)
  • 1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liǎn)  隔(jiàn)  依(wēi)  箩(kuāng) B、(niù)  树(chà)  健(jiǎo)  玲珑透(tì) C、道(zhàn)  记(jǐn)  费(wǎng)  博闻强(zhì) D、(màn)  发(xiào)  高(qiāo)  无病而(shēn)
  • 13、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读书有乐,开卷有益。当你心烦意乱时,可以读读诗文名篇,chén jìn于四时景致的独特yùn wèi , 不觉wàng què烦恼。当你百无聊赖时,不fáng读读《松鼠》,想象着guāi qiǎo驯良的小动物追逐玩耍的模样,定会méi开眼笑。当你陷入迷茫时,试着读读《论语》,圣人zhì pǔ的教诲在千年后依然能chù dòng我们的心弦,带来智慧的qǐ dí

  • 14、抄写下面的古诗,做到正确规范、行款整齐、美观大方。

    观书有感(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诗

  • 15、习作。

    童年生活丰富多彩,有喜有忧,有笑有泪。下面四个表情包勾起了你的哪一段回忆?回想当时的情形,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写下来,通过描写内心想法和身体反应,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要求:题目自拟;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语句通顺,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不少于350字。

  • 16、阅读理解

    ____

        ①书坊天井的东墙檐口,住着(庞大 巨大)的蚂蚁家族。每当夏季暴雨来临前,总能看到蚂蚁们排着长队上下奔波,日夜忙碌。
        ②有一天,一只天牛从天井上方的枫树上飞了下来,深赭(zhě)色的身体,黑色的斑纹,凸起的两肩,像是穿了一套武士的铠(kǎi)甲;突起的额头上还长着两只长长的触角,并能自由转动,远远看去很像是美猴王头顶上的雉(zhì)鸡翎(líng)。当它飞起来时,张开着的翅膀像极了一件潇洒的大披风,威武异常。
        ③不过,这只天牛虽然外表帅气,却十分蛮横无理。有一次,它(果然 竟然)肆无忌惮(dàn)地飞到我的桌子上来,尖利的爪子在桌面上划着,伴随嘴里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
        ④我起身让座,想看看它究竟能得寸进尺到何种地步。这时,一只小蚂蚁沿着桌腿爬到了桌面上,我想(爱护 保护)小蚂蚁,于是伸出手指,试图挡住它的去路。它却硬是绕开我的手指,直奔天牛而去。此时的天牛正挥动着触角“耀武扬威”呢!
        ⑤也罢,那我干脆旁观一下,这庞然大物遇到这小黑点,态度又会如何。
        ⑥小蚂蚁(浑然不觉 不知不觉)眼前这个怪物有多可怕,照样探出自己的两个触角去触碰天牛。我本以为天牛会一巴掌拍死这个“小黑点”,但它似乎也并没有生气,而是歪着头打量起这个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移动着的“小黑点”,非常好奇的样子,一边看着,一边嘴里仍然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这次,像是在大笑。
        ⑦站在一旁观察的我,拍拍胸口,看来是一场虚惊。
        ⑧原来,这威武凶猛的天牛是个素食主义者。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并按顺序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文章结尾处说这是“一场虚惊”,那“我”原来惊慌的是 , 结果。所以我知道“一场虚惊”的意思是
    (3)、阅读第③至⑧自然段,在思维导图中填入关键词,并概括主要内容。
    天牛
    挥动
    蚂蚁

     

    第③至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阅读短文第②自然段或第③自然段,选一处作批注,填入文旁的框内。
    (5)、天牛飞到“我”桌子上, “我”起身让座是因为(   )
    A、天牛太蛮横无理了, “我”想把它从桌子上赶走。 B、看到天牛咬牙切齿的样子, “我”感到害怕想要离开。 C、难得看到天牛, “我”想站起来仔细观察它。 D、“我”想给它让出更多空间,看看它接下来的行动。
    (6)、根据内容,请为短文取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

    题目:

    理由: 

  • 17、阅读与理解。

    观潮(节选)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片段中,作者从两个方面重点描述了潮来时的景象,从文中“远处”“”这些词语,我们读出了潮来时”“的变化过程。此外, “人声鼎沸”“”“”这些词句借观潮者的心情,衬托出了大潮的壮观。
    (2)、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涨落的壮观,阅读后完成练习。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读着诗中“”这个词,我仿佛看到(听到)

  • 18、按要求填空。
    (1)、学贵有疑。宋代陆九渊提醒我们:“为学患无疑,。”汉代王充告诉我们:“智能之士,。”唐代韩愈在《师说》中也指出:“ , 孰能无惑?”
    (2)、思能启智。王戎通过观察思考,不取道旁李,其原因是“”(填写课文原句);西门豹运用(填写成语)的方法,既惩治了恶人,又破除了迷信。
    (3)、诗中有“味”。“横看成岭侧成峰,”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 碧海青天夜夜心”融入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莫愁前路无知己,”宽慰了离别的友人。
  • 19、根据要求写句子。
    (1)、仿照示例,写句子。

    例: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2)、选一种自然现象(四季变化、气候冷暖、白天黑夜等),至少用上两个加点词语描绘它。

    顿时  忽然  一眨眼  过了一会儿

  • 20、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攀”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 ,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在“这座山高不可攀”一句中, “攀”字的意思是(填序号);在“攀谈”一词中, “攀”字的意思是(填序号)。

    攀pān ❶动抓住东西向上爬:~登|~岩|~树|~着绳子往上爬。❷用手拉;抓住:~折。

    ❸动指跟地位高的人结亲戚或拉关系:高~|~龙附凤|~上了一门好亲戚。

    ❹动设法接触;牵扯:~谈|~扯|~供|~交情|你自己的事儿,别总~着别人。

    ❺(Pān)名姓。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