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苏州科技城西渚实验小学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湖北省襄阳市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荣怀小学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荣怀小学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荣怀小学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荣怀小学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荣怀小学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
1、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离不开中国航天人的努力,我们要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在下面横线处填上相应的古诗文名句。(1)、【善问】学贵有疑。《尚书》中“ , ”,告诉我们要勤学多问,虚心求教;汉代的王充也认为“智能之士, , ”。(2)、【明理】苏轼的《题西林壁》中“ , ”,告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不同;卢钺的《雪梅》用“ , ”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3)、【爱国】“但使龙城飞将在,”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对国家安全与统一的渴望;唐代诗人王翰用“ , ”抒发边关将士誓死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
-
2、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练习。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乘组安全顺利出舱,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横线处。(填序号)四年级(2)班全体同学观看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直播。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层时强烈摩擦,速度极快,所有人屏住呼吸,整个教室里。当控制大厅宣布成功着陆时,那一刻,欢呼声。
A.鸦雀无声 B.低声细语 C.人声鼎沸 D.震耳欲聋
(2)、在新闻报道中,有这样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载人航天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____,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A、开绿灯 B、挑大梁 C、破天荒 D、占上风(3)、看到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着陆成功的好消息,乐乐(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乐乐此时的心情)(4)、东东在日记中想表达对航天员的敬佩,请将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航天员具备高超的技术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他们的职业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5)、观看了直播后,四年级(2)班掀起了学习热潮。老师组织大家畅谈自己的学习方法。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的时候,可以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深入 B、读文章时,遇到写得好的、有疑问的、有启发的地方,都可以作批注 C、复述课文时,要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对于其他内容可以适当省略 D、读写景类的文章,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感受自然之美 -
3、小全向妹妹介绍中国空间站,为了方便妹妹更好地阅读,在一些生字旁注了音,以下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在A.浩(hào)瀚的宇宙中,中国的空间站犹如一颗明星,在B.半明半昧(mèi)的星空中快速转动。C.凭(pín)借着出色的表现,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等宇航员在实验舱内开展各项实验,扮演着科学家的D.角(jué)色。
A、浩(hào)瀚 B、半明半昧(mèi) C、凭(pín)借 D、角(jué)色 -
4、学校向全体学生发出学习“载人航天精神”倡议书,请完成练习。
亲爱的同学们: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厉 历)经三十年的(艰 坚)苦奋斗,huò dé____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载人空间站——天宫,顺利完成建造!shà shí____,全球华人兴奋不已!在此,我向大家发出倡议:
1.学习载人航天团队合作的精神。成功,则相互庆贺;失败,则相互gǔ wǔ____。
2.学习载人航天团队 wán qiáng____拼(搏 博)的精神。面对挫折,jí shǐ____ jīng pí lì jié____也不放弃。遭遇失败,也能迅速 chóng zhěng qí gǔ____。
3.学习载人航天团队 jīng yì qiú jīng____的精神。严谨对待每一个数据、每一次实验,不能出丝毫差错,因为“____”。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中国载人航天团队chuàng zào____了辉煌。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学习载人航天精神,并努力践行,成为最好的自己!
学校办公室
2023 年 12 月 15 日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词语。(2)、选出括号里使用正确的汉字。(3)、下面加点字与“载人航天”中“载”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记载 B、装载 C、载歌载舞 D、一年半载(4)、填写在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C、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D、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5、学校开展“爱家·表白”活动,悦悦邀请你一起来参加。
校园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请你选择一件发生在校园里的印象深刻的事写下来,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表达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
6、内心的风景
早晨整理房间,我将柜子后面一棵落满灰尘的仿真玉兰花扔进了楼下的垃圾箱。
下午,我下楼闲逛,看见负责小区卫生的老宋大爷正拿着我早上丢弃的那棵花。上面的灰尘已经被擦干净,露出娇艳欲滴的颜色。
说实话,平时,我对老宋大爷印象不佳。他那辆由旧摩托车改造的机动三轮车噪音太大,他掏垃圾的动作也大,难闻的气味传播得格外广泛。
老宋大爷拿着铁锹在空地上挖坑。也许是冬季的缘故吧,泥土冻住了似的,格外硬,他挖得很吃力,不得不边挖边擦拭额上的汗珠。坑挖好了,他轻轻地把那棵花放了进去。我惊呆了,这假花怎么能种活?老宋大爷开始往花的根部培土,再用铁锹把土拍实。接着他退后两步,眯着眼睛看,又走上前,将花树扶正。这时,小区的李大爷买馒头回来,说:“老宋,你种花呢,这花可种不活。”“这花死不了。”老宋大爷跺跺鞋上的土,笑着说,“扔了怪可惜,栽在这儿,好歹是个景。”
一夜之间,飘起了雪花。第二天早上我送女儿上幼儿园。女儿看到那棵花,高兴地喊:“妈妈快看,开花了!”然后又疑惑地问:“不是春天才开花吗?冬天怎么会有花开?”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花是老宋大爷栽的,而老宋大爷是个不幸的人,一个人既要工作,还要照顾生病的女儿。整个家庭都靠他运垃圾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但他一天到晚都很快乐,连眉头都不皱一下。
鲜艳的红色花朵衬着洁白的雪花,真的是一处漂亮的风景。内心充满风景的人,才能在冬季栽一棵花树,让冬季也有花盛开。
(1)、根据短文内容,将下面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补充完整。
(2)、读文中的画线句子,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通过对老宋大爷一系列动作的描写,清楚地写出了老宋大爷辛苦种花的过程 B、“不得不”写出了老宋大爷的无奈,说明他并不是真心想种花 C、“轻轻地”写出了老宋大爷种花时动作的轻柔,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仿真花的爱惜(3)、阅读第6自然段,完成练习。①第6自然段中的“一处漂亮的风景”指的是。
②“内心充满风景的人”指的是像老宋大爷一样的人。
A.勤劳、乐观
B.乐观、正直C.勤劳、大方
D.善良、执着(4)、你从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
7、阅读下面的短文,感悟真情的温暖。
鸬鹚(lú cí)
①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岸边几棵垂柳,垂柳那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又窄又长的小渔船浮在湖面上。近处的那只船上,渔人正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十来只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②渔人(忽然 竟然)站起来,拿竹篱向船舷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③不多一会儿,就有鸬鹚____出水面,扑着翅膀____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____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喉囊的鱼____了出来,又把它____进水里。
④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
⑤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他从舱里拣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吃。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吞了下去。
⑥鸬鹚吃饱了,又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渔人就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
⑦天色逐渐暗下来,湖面(回复 恢复)了平静,只留下一条闪闪的水痕。
(本文作者郑振铎,选入时有改动)
(1)、在第②和第⑦自然段的括号里选出正确的词语。(2)、作者是按照渔人、、的顺序写的。(3)、第③自然段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准确的是( )。A、钻飞 拿 挤 甩 B、钻跳 抓 挤 甩 C、游跳 抓 掏 扔 D、游飞 拿 掏 扔(4)、第②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我想起了一个词语:。(5)、“十来只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6)、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的第①自然段要读得稍快,读出生活的美感 B、通过鸬鹚的动作和渔人的回应,我们能看出渔人和鸬鹚配合得十分默契 C、文章表现了小湖自然环境的宁静优美,以及渔人捕鱼的快乐心情 D、文章有静有动,作者观察仔细,将傍晚时分小湖的变化写得十分细致 -
8、按要求完成句段练习。(1)、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仿写句子,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劳动使人快乐。你做过什么家务?用一段话简单地把这个过程写下来,注意用上至少三个表示动作的词。(不少于40字)(3)、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共四处错误)
早上,我刚从睡梦中醒来,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我一下子楞住了,是妈妈忙碌的身影,到厨房一看。饭桌上摆满了全是香喷喷的饭菜:有葱花油饼,有红枣小米粥……我赶紧吃完早饭,穿上外套和帽子,高高兴兴上学去。
-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写一件事,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 B、写一件事,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明白 C、《麻雀》的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 D、《爬天都峰》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了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我”的所见所闻
-
10、“它捕到食物后立刻缩回脖子,站在木杠上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这个句子应放在下面语段中的哪个位置?( )
①画眉鸟吃食真有意思。②我把一条青虫扔给它,只见它歪着头仔细观察动静,觉得喂食人没有恶意时,将虫一下叼起。③它的脖子一伸一缩不到一秒钟就吃下去了。④多么灵巧的画眉鸟!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之后 -
11、与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一样的是哪一项?( )
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A、水池里的金鱼摇着尾巴游过来跟游客打招呼。 B、是谁将雪花撒下?又是谁将冰雪融化? C、这块地方还没有巴掌大,不能盖房子。 D、现在,霞光只剩下一小半了,就像是天狗吃月亮一般,一点一点地消失在西方的天空。 -
12、下面句子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B、猎狗怎么会是个庞大的怪物呢? C、难道猎狗不是个庞大的怪物吗? D、猎狗确实是个庞大的怪物。
-
1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级:①量词,用于台阶、楼梯等。②等级。③年级。④台阶儿。
(1)、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2)、陈明和我在一个学校,我们同级不同班。(3)、他已经有二十年的工作经验了,现在是高级工程师。(4)、那台阶有十多级。 -
14、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台风到来时,学生们正在操场上体育课。李老师立刻____学生们撤离,并因此受了伤。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李老师淡定地说:“____学生是我的职责。”大家纷纷称赞李老师是一位关心、____学生的好老师。
A、掩护 爱护 保护 B、掩护 保护 爱护 C、爱护 保护 掩护 D、爱护 掩护 保护 -
15、根据语境和拼音,写词语。
国庆假期,我们一家来到郊外的山下,沿着台阶向上爬。奶奶 nián jì大了,走路手脚微微 fā chàn , 我赶紧跑过去护着她的shēn qū前行。奶奶 zuǐ jiǎo上扬,露出了幸福ān rán的笑容。妹妹像小 hóu zi一样甩着她的 biàn zi , xiào hē hē地走在前面。受到奶奶的 gǔ wǔ , 全家人 fèn lì pān dēng , 来到了山顶,并在山顶拍照,留作 jìn iàn。
-
16、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爷爷的嗅(xiù xiǜ)觉十分灵敏。虽然是两张相(xiàng xiāng)同的相(xiāng xiàng)片,却散发着不同的油墨味道。爷爷及时发现了这一点,把情况汇报给了警方,拯(zhěng zěng)救了群众。
-
17、习作表达。
同学们,学校广播站“生活万花筒”栏目向大家征稿。请选择一件生活中印象深刻或有意思的事写成文章进行投稿。仔细想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赶快动笔写一写吧!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按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清楚。③不少于35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可以另编姓名代替。
-
18、吉鸿昌英勇就义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贯长虹的就义诗。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18岁加入冯玉祥的队伍,开始戎马生涯。他有胆有谋,作战勇敢,他所率领的部队被称为国民革命军的“铁军”。
①什么是铁军?
1931年日军攻占我国东北三省,而这时共产党和国民党正进行激烈的内战。吉鸿昌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共产党工作。蒋介石恨透了他,把他逮捕并送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即处决”四个刺眼的大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一眼就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②“刺眼”这个词相当形象。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人勾勾搭搭,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难的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向党组织写下了一封遗书,叙述自己曲折的革命道路与坚定不屈的决心。他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
在刑场上,吉鸿昌以树枝作笔、大地为纸,写下了那首浩然正气的就义诗。写完后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而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
“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
“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③心中有正气,才能勇敢面对一切。
那特务愣了一下,睁大眼睛看着吉鸿昌,发抖地举起了枪。
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1)、【把握主要内容】根据选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排序。(填序号)→押至北平→逼迫投降→→→→壮烈牺牲
A.写就义诗 B.拒绝内战 C.死守秘密 D.被打致伤
(2)、【明确批注角度】选文中共有三处从不同角度作的批注,对于批注角度排列正确的是( )。A、①有疑问 ②有启发 ③写得好 B、①有疑问 ②写得好 ③有启发 C、①有启发 ②有疑问 ③写得好(3)、【探究人物描写】关于人物的分析,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走向刑场——表现吉鸿昌镇定、平静的心情 B、写完后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而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也不能倒下!”——表现了吉鸿昌宁死不屈的精神 C、特务“愣了一下,睁大眼睛看着吉鸿昌”——表现特务吃惊、害怕的心情 D、吉鸿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表现吉鸿昌得意、兴奋的心情(4)、【拓展延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古至今像吉鸿昌这样的爱国志士还有很多,请举出其中一位,并简要介绍他(她)的事迹。 -
19、娇小的赤条蜂
①细细的腰,玲珑的身材,腹部分成两节,下面大,上面小,中间好像是用一根细线连起来,黑色的肚皮上面围着一条红色的腰带:这就是赤条蜂。
②赤条蜂的巢穴是建筑在疏松的极容易钻通的泥土里的。小路的两旁,太阳照耀着的泥滩上,那些地方的草长得很稀疏,都是赤条蜂最理想的住所。赤条蜂通常在泥土里筑一个垂直的洞,好像一口井,口径只有鹅毛管那么粗,约有两寸深。赤条蜂建巢的时候,总是静静地、慢慢地工作着。每隔短短的十几分钟,我们就可以看到赤条蜂在洞口出现,嘴里衔着一些垃圾。它总把这种垃圾丢到几寸以外的地方,这样可以保持自己的居所和周围环境的整洁干净。
③当赤条蜂把洞完全挖好了,它就在附近察看有没有适合的沙粒。它需要的是一颗扁平的、比它的洞口粗大一些的沙粒,它可以把这颗沙粒盖在洞口,做成一扇门。这门看起来和其他沙粒完全一样,谁也不会想到,门的底下会藏着食物,藏着一只赤条蜂的家,只有它自己才能辨别出来。
④赤条蜂猎取的食物是一种灰蛾的幼虫。这种虫大部分都是生活在地底下的。赤条蜂又是怎么把它猎取到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吧。赤条蜂把植物根部的泥土挖去,又把周围的小草拔掉,然后把头钻进它挖松的土块里。它匆匆忙忙地从这里飞到那里,向每一条裂缝里张望,活像一只猎狗在寻找洞里的野兔一般。
⑤灰蛾的幼虫觉察到了上面的动静,决定爬到地面上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念之差就决定了它的命运。“____”,灰蛾的幼虫一露出地面,赤条蜂就立刻冲出去,一下子将它抓住了,然后伏在它的背上,像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一样,不慌不忙地用刺把毛虫的每一节都刺一下,从前到后一节一节地往下刺,一点儿也不遗漏。它那熟练的动作,让人想起了游刃有余的屠夫。
作者说赤条蜂像一个“外科医生”,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
⑥赤条蜂的技巧令科学家们都自愧不如! (本文作者法布尔,选入时有删改)
(1)、下列适合填入第⑤自然段横线处的一项是( )。A、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B、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C、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D、一言既出,驷马难追(2)、短文主要介绍了赤条蜂的、、三方面的内容。(3)、赤条蜂捕食的过程是怎样的?根据短文内容将序号填在横线上。①抓住灰蛾的幼虫,伏在它背上
②拔掉周围的小草
③用刺刺灰蛾的幼虫④挖去植物根部的泥土
⑤把头钻进挖松的土块里④→→→①→
(4)、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加点字“约”能否删掉?说说理由。(5)、第⑤自然段方框内的问题属于。A.针对文章内容提问
B.针对文章写法提问
C.联系生活经验提问☆我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
20、【经典积累】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文中之景】我们从“ , 复照青苔上”感受到傍晚阳光照进深林的幽静之美;从“可怜九月初三夜,”领略到大自然浑然天成的艺术之美;从“云母屏风烛影深,”感受到空寂清冷的气氛。(2)、【慎思之花】身在庐山之中,而看不清它的全貌,苏轼由此感悟:“不识庐山真面目,。”早春的梅花与雪花各美其美、不分高下,引发诗人卢钺的思考:“ , 雪却输梅一段香。”小伙伴们争着去摘道旁的李子时,七岁的王戎却未一起上前,他心里想着:“ , 此必苦李。”(3)、【诗面之趣】读到“ , 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两句诗,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