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练笔。
课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将开国大典中的各种场面写得生动形象。请你运用这种写法,从下面的活动中选取一个写一段话。
元旦联欢会 拔河比赛 图书义卖活动
-
2、感受了阅兵式的盛大场面,来积累一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关的知识吧。(1)、建军节:每年的月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2)、我国航空母舰:我国三艘航空母舰的名字分别是舰、舰和舰。
-
3、课外阅读理解。
开国大典的那个夜晚
观看焰火后,我们陪毛主席回到了紫云轩。在卧室里,我帮毛主席脱掉外衣,放好枕头。“家骥,你看今天开国大典搞得怎么样?”我刚要退出,毛主席问我。我回答说:“太令人兴奋了!”“是啊!”毛主席接着说,“我们用了28年办了一件大事,把三座大山搬掉了,也就是头上的问题解决了,下步要解决脚下的问题。解决脚下的问题任务还很重,建设我们这样大的国家要花更大的气力,你说对不对?”我忙说:“对,对……主席,今天您累了,早点休息吧。”
第二天凌晨2点多,我发现毛主席在床上一会儿侧卧,一会儿正躺,翻来覆去睡不着。
已经是凌晨4点多了,毛主席情绪平稳又无睡意,我便到厨房热了点菜端了上来。毛主席右手拿着筷子,左手翻着那部线装本的未看完的《史记》。
突然,他把书一合,筷子一放又和我唠起嗑来:“我们革命不容易啊,有多少同志献出了生命,如果他们能看到今天这种场面,一定比我们还高兴。”毛主席的话似乎越说越沉重,因为这时他想起了因革命而牺牲的同志。
约早上6点,毛主席仍无睡意,提出吃药。这也是毛主席的习惯,睡前常吃安眠药。这个夜晚,毛主席彻夜未眠。
直到早上8点20分,毛主席才发出了鼾声。
随着这“难得”的鼾声,我轻轻地关上了毛主席卧室的门。
(1)、理解词句贵在融会贯通。你能将文中的词语用自己的话写出它的意思吗? 你能将文中的语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①彻夜未眠:
②一会儿侧卧,一会儿正躺,翻来覆去睡不着。
(2)、毛主席说:“头上的问题解决了,下步要解决脚下的问题。”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改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顺序,意思不变。(4)、从短文最后一段“难得”的鼾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开国大典(节选)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1)、根据选段补全下图。(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受检阅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整齐威武情境 (点 面)的描写,写各个方阵的风采是对具体的(点 面)的描写,这是“”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A.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战士们的威武形象
B.生动形象地突出战士们自豪的心情(4)、选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场面?下列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雄壮的部队经过广场 B、训练有素的军人展现风姿 C、兴高采烈的群众 D、雄壮的部队和热情的群众(5)、阅读时,要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读完选段,你想到了什么?请写下来。 -
5、根据课文内容选择。(1)、《开国大典》是按照的顺序叙述的。从课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的心情,体会到了人们对毛泽东主席的之情。(2)、回顾课文内容,梳理开国大典的过程,补充下面的时间轴。
-
6、按要求写句子。(1)、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缩句)(2)、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掌声。(改为夸张句)(3)、先把句子补充完整,再仿写一句。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
仿写:
(4)、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用加点词造句) -
7、下列对阅兵式部分的理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这个场面描写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 B、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整齐威武的情景。 C、具体写了各个方阵的风采和毛主席与群众在观看检阅时的喜悦、激动之情。 D、在整篇文章中,这一部分是略写,因为重点是国家领导讲话。
-
8、“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句中的“红流”指的是群众游行的队伍,表现了游行队伍的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B、“流去”在这里指游行队伍行进的样子,用词恰当,与前面的“红流”相呼应。 C、“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指灯笼、火把和礼花把北京城照亮了,也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D、从“流”字可以看出游行的队伍行进的速度非常快,表现出群众激动的心情。
-
9、下面句子属于场面描写的哪一种?选一选。
A.“点”的描写 B.“面”的描写(1)、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2)、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3)、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
10、下列词语中,和“排山倒海”结构相同的词语是( )。A、刀山火海 B、惊天动地 C、心惊肉跳 D、山崩地裂
-
11、词语理解与运用。
“瞻仰”是指地看,请用表示“看”的词语填空。
张老师走进教室,向四周了一遍,听组长汇报作业的情况后,开始上课,他先让我们快速了一遍课文,接着让我们了一段与课文相关的视频,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
12、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并完成练习。
jiǎn yuè( )即将开始, zhèng fǔ( )工作人员、各界代表以及邀请的wài bīn( )已经 jiù wèi ( ),广场上 huì jí( )着从各地来的群众……下午三点,会场上(爆发 暴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三十万人的眼睛一齐投向主席台。
(1)、看拼音写词语。(2)、与“排山倒海”使用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人山人海 B、一步登天 C、如获至宝 D、惊天动地(3)、选择语段中括号内和下面句子括号内恰当的词语,画“√”。
国货品牌借“双11”强势出圈,销量呈(爆发 暴发)式增长态势。(4)、文段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病句。 -
13、小练笔。
在你的记忆中,发生在家乡的什么事情给你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你最难忘?仿照课文第5 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吧。
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
14、“桂”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请你查阅资料,完成小题,拓展国学知识。(1)、古代科举考试中有“折桂”之说,成语“蟾宫折桂”的意思是 , 其中丹桂、金桂、银桂分别代表、、。
A.探花 B.状元 C.榜眼
(2)、填诗句,一起来玩现代版桂花“飞花令”。① , 终不似,少年游。——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② , 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
③中庭地白树栖鸦,。 ——王建《十五夜望月》
-
15、课外古诗阅读理解。
金色花
①我家的花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而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②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这样易于生存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不再关心。
③许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倚着阳台远望,无意间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发现它的大小掌节歪歪斜斜、怪模怪样,绿色的掌面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丑,越看越厌恶……
④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以后,竟发生了奇迹。
⑤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我感到那盆仙人掌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原来仙人掌开出了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⑥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⑦我面对这皴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想起过去曾无所顾忌地痛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
⑧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美丽的金色花,这怎能不令人赞叹?
⑨它并非只是一朵宁静亮丽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1)、理清作者情感变化的顺序。(填序号
①惭愧 ②赞叹 ③不关心 ④厌恶
→→→(2)、文中加点的“浅薄庸俗”体现在( )。A、“我”觉得仙人掌外表丑陋。 B、“我”觉得仙人掌金色的花朵辉煌美丽。 C、“我”只重视外在美而忽略内在精神。(3)、对本文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仙人掌的丑,再写它坚韧的品质。 B、本文和《白鹭》一文一样都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C、本文和《桂花雨》一文一样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4)、给短文补上一个揭示本文主旨的结尾,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苦难与美丽是人生的两道风景。 B、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C、让我们都来珍爱一切美丽的花吧!(5)、读了本文后,五(1)班的同学们针对仙人掌的精神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涵涵的发言,帮助畅畅想想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也具有仙人掌的精神。涵涵:我由仙人掌想到了建筑工地的普通工人,他们那样默默无闻,又那样坚强。
畅畅:
-
1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桂花雨(节选)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摇下来的桂花,晒干后可以 , 也可以。(2)、加点字“浸”说明桂花的香气已经不受季节的束缚,它香甜了“我们”的 , 也香甜了“我们”的。(3)、阅读画线的句子,母亲这样说的原因是( )。A、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树是自家栽的,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是让大众观赏的。 B、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香气的确胜过了杭州小山上的桂花。 C、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让母亲闻着香气,收获着桂花,体验着赠送的快乐。这桂花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她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4)、“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一个“”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5)、你认为故乡的桂花成为“我”对童年时代最美好回忆的原因是什么? -
1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印象。作者先写了自己喜欢 , 喜欢它的;再详细地写了的事情;最后写在杭州 , 给母亲 , 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和 , 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故乡美好生活的。
-
18、按要求完成练习,从不同角度赏析诗句。(1)、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成肯定句)(2)、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改成反问句)(3)、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仿写句子)
, 也比不上。
-
19、说说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1)、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2)、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3)、我在心里默默地想:没有哪里的桂花的香味能够比得上家乡院子里桂花的香味。
-
20、下列诗句与“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意思相似的一项是(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