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观察拍摄于水边的风景照片时,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面上时,由于光的(选填“反射”或“折射”)一部分光进入了水中的缘故.
  • 2、小云同学用一只新买的激光笔照射水平水面,在竖直白墙上出现了两个红色亮点A 和B,如图a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 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 下移至A'处,应使入射光线MO 绕着点O 沿方向转动(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现保持入射点O 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 B 下移至B'处,应使入射光线 MO绕着点O 沿方向转动(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 3、如图甲所示,光Ⅰ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发生了折射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折射角r小于入射角i,那么,一般情况下,i与r有什么定量关系呢?1621年,荷兰学者斯涅耳通过实验终于找到了i 与r之间的规律,图乙是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时,利用实验数据得到的 sinr与 sini 的关系图象.

    (1)、在图甲中,画出光Ⅱ进入玻璃中传播的大致方向.
    (2)、分析图象可得到的结论是:.
  • 4、在无任何光源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色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衣服的颜色应是(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 5、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激光的应用

    1958年,人类在实验室里激发出一种自然界中没有的光,这就是激光.激光束的平行度特别好,在传播很远的距离后仍能保持一定的强度.激光的这个特点使它可以用来进行精确的测距.对准目标发出一个极短的激光脉冲,测量发射脉冲和接收反射脉冲的时间间隔,就可以求出目标的距离.激光测距雷达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由于平行度好,激光可以会聚到很小的一点上,让这一点照射到光盘上,就可以读出光盘上记录的信息,经处理后还原成声音和图象,由于会聚点很小,光盘记录信息密度很高.

    激光还有一个特点是亮度高,也就是说,它可以在很小的空间和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很大的能量,如果把强大的激光束会聚起来照射到物体上,可以使物体被照的部分迅速上升到极高的温度,最难熔化的物质在一瞬间也要汽化了.因此可以利用激光束来切割各种物质、焊接金属以及在硬质材料上打孔.医学上可以用激光作“光刀”来切割皮肤,切除肿瘤,还可以用激光“焊接”脱落的视网膜.强激光可以在瞬间破坏敌人的飞行器,在军事上有广泛的应用.

    (1)、激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km/s.
    (2)、激光测距与初中物理学到的测距原理相同.
    (3)、用激光作“光刀”来切割皮肤、切除肿瘤、“焊接”脱落的视网膜,是利用激光的的特点.
  • 7、小东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

    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量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 L/cm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高度 H/cm

    20

    17

    14.5

    13.5

    13

    12.6

    (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 H 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 变化的图象(如图b).由图象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cm时,影子的高度 H 大致是 cm.
    (3)、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选填“快”或“慢”);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将.
  • 8、如图所示,B为隧道中的一堵墙,墙的左侧有一激光器S,发出一束激光经平面镜 MN 反射后恰好经过A 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符合要求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 9、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 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 10、小明同学在家中用两个平面镜和纸筒制作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所示,他把该潜望镜放到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     ).

    A、与物体等大的、正立的虚像 B、与物体等大的、倒立的虚像 C、比物体小的、正立的实像 D、比物体小的、倒立的实像
  • 11、“猴子捞月”的故事同学们耳熟能详.如图所示,若猴子的眼睛用点 A 表示,空中的月亮用点 B 表示,请画出猴子看见水中月亮的光路图,并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不考虑光在水中的折射).

  • 12、如图所示,画出小丑帽子顶点 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小丑眼睛的光路图(画出进入一只眼睛的光线即可,保留作图痕迹).

  • 13、一人正对竖直平面镜站立,人的脸宽为20cm,两眼的距离为10cm,欲使自己无论闭上左眼还是右眼,都能用另一只眼睛从镜中看到自己的整个脸,则镜子的宽度至少为cm.

  • 14、如图所示,墙壁上的平面镜前立有一硬杆.

    (1)、画出杆顶 A'点在平面镜中的像.
    (2)、若杆在 2s内右移 1m,杆移动的速度是m/s.杆的像相对镜向右还是向左移动?.移动时,杆的像大小会变大、变小还是不变?.
  • 15、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现象.有时,教室黑板反光会“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其原因是;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现状的一条建议:.
  • 16、如图甲所示是小云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图丙和图丁是探究过程中实验装置的侧视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蜡烛A 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 距玻璃板8cm才能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 B、如图乙所示,若在玻璃板与蜡烛B 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 的像 C、若实验时装置如图丙所示,则蜡烛A 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 D、若实验时装置如图丁所示,则蜡烛A 不能在玻璃板中成像
  • 17、如图是利用平板玻璃,两支相同的蜡烛A 和B、刻度尺、笔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选用两支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什么?刻度尺的作用是什么?
    (2)、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对实验环境有什么要求?
    (3)、简述确定记录像位置的方法步骤
    (4)、实验过程中,某实验小组无论怎样操作,总是观察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其原因是什么?
  • 18、小明利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 ENF 是用两块纸板E 和F连接起来的,可绕 ON 折转.

    (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桌面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应把纸板 ENF 与平面镜放置,图中的入射角是度.
    (2)、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小明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否合理: , 说明理由: 。
    (3)、若让一束光沿 BO 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沿方向射出.
  • 19、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能够解释日食现象的是光的传播理论.如图所示,位于地球上A 区域的人看到的是日食,位于B 区域的人看到的是日食.

  • 20、在图中,A是平面镜,B是镜前人眼位置,C是人眼睛在平面镜前看到的烛焰像上的一点.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像点 C 对应的物点D.
    (2)、完成眼睛看到C的光路图(画一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即可).
上一页 430 431 432 433 43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