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些(选填“强”或“弱”).
  • 2、数码相机是一种新兴的照相器材,它同普通照相机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底片,而是通过一个特殊的感光层CCD,将图象的光信号转化成为电的数字信号保存起来.下表是某数码相机的一些参数,请你根据这个表格,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说明,感光层离开镜头的距离要满足的条件:;要成像,物体离开镜头的距离要满足的条件:                .

    型号

    镜头焦距

    光圈快门

    CCD解析度

    Sony-S70

    34mm

    8s-1/1000s

    1024×768

  • 3、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这时水滴相当于一个镜,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镜子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
  • 4、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取景范围,取得更好地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 5、如图所示,某同学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从图中现象可以看出,此镜片对光有作用,用这镜片磨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视眼.

  • 6、如图所示是某摄影师抓拍的一滴水珠下落到水面瞬间的照片.水珠后方的人通过水珠成、缩小的实像,此时水珠相当于镜;水珠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像(选填“虚”或“实”),此时水面相当于镜.

  • 7、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 8、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选填“等大”“缩小”或“放大”)、(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如果图中 h=40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cm.

  • 9、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小明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于是他让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照射在凸透镜上,在透镜另一侧 F 点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如图a所示.试作出这一过程的光路图.
    (2)、请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的焦距:f=cm.
    (3)、小明将该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b所示,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调整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请你详尽地描述这个像的特点.
    (4)、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选填“远离”或“靠近”),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
  • 10、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

    物距u/ cm

    实验序号

    焦距 f/ cm

    像距v/ cm

    15

    1

    8

    17

    2

    10

    30

    3

    12

    60

    (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右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选填“大”或“小”);
    (2)、小华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填数字序号).

  • 11、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____、缩小的实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使用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的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

    (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____(填以下选项).
    A、0~10cm B、10~25cm C、10cm~极远处 D、0~25cm
    (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 12、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高为3cm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将测得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高L分别记录在下表中.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下表的后两列中.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 v(cm)

    像高L(cm)

    像距与物距之比vu

    物距与像距

    之和(u+v)(cm)

    1

    60.0

    12.0

    0.60

    0.20

    72.0

    2

    50.0

    12.5

    0.75

    0.25

    62.5

    3

    30.0

    15.0

    1.50

    0.50

    45.0

    4

    18.0

    22.5

    3.75

    1.25

    40.5

    5

    16.0

    26.7

    5.00

    1.67

    42.7

    6

    14.0

    35.0

    7.50

    2.50

    49.0

    ①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随物距u 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像时,.

    ②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高L与 vu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像时,.

    ③该小组同学继续利用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a.根据实验序号1~3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变化量△u 与像距变化量△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b.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 变化时,L像、u+v|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13、小亮同学用一个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调整的目的是.
    (2)、小亮同学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物距/ cm

    像距/ cm

    像的性质

    1

    20

    6.7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5

    7.5

    3

    10

    10

    倒立、等大的实像

    4

    7.5

    倒立、放大的实像

    5

    4

    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凸透镜的焦距为cm.

    (3)、在表中填出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和实验序号4中像距的大小.
    (4)、当蜡烛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 1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实验桌上有两个凸透镜,规格如表所示,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90cm.选好器材后,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的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

    序号

    直径

    焦距

    5cm

    30cm

    4cm

    10cm

    (1)、实验中选用凸透镜较好(选填“甲”或“乙”).应将蜡烛向移动(选填“上”或“下”),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应用在上.
    (2)、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调整光屏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原来相比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和20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凸透镜是L1 , 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若凸透镜是L1 , 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若凸透镜是L2 , 小明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若凸透镜是L2 , 小明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 16、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    ).
    A、30cmC.10cm B、20cmD.5cm
  • 17、将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物距相同,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图甲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甲透镜的光路图,图乙中哪幅图可能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乙透镜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 18、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如图a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 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方.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 B 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 , 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 间的距离为 L,如图b 所示.则该透镜焦距 f 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用L0、L表示).
  • 19、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5cm 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或“先变大再变小”).

  •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磊通过实验探究光屏上成清晰像的大小与某个预想的因素是否有关.他将焦距为20cm 的凸透镜 A 固定在光具座上 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 换为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 B 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小磊所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                   .

上一页 428 429 430 431 43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