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4.1《光的直线传播》(基础版)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1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是(    ) 
    A、人穿衣服的时候看镜子 B、在潜水艇中,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景物 C、汽车师傅倒车的时候通过观后镜观看车后是否有障碍物 D、炎热的夏天外出时,用伞挡阳光
  • 2.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立竿见影 B、 水中折笔 C、 雨后彩虹 D、 水中倒影
  • 3. 下列现象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A、 海市蜃楼 B、 水中倒影 C、 墙上手影 D、 杯中铅笔
  • 4. “禾下乘凉梦”是袁隆平先生的中国梦。禾的影子的形成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折射
  • 5. 下列关于光的传播说法正确的是(   )
    A、光一定沿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C、光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D、手术台的“无影灯”说明光可以绕过物体传播
  • 6. 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到“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而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在室内纸屏上却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莺东则影西,莺西则影东”描述的是图乙 B、图甲和图乙都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C、图甲中的鸢“影”形成和手影戏中的“影”形成是一个道理 D、乙图中“鸢”一定比“影”小

二、填空题

  • 7.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km/s ,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m/s
  • 8. 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来解释;光屏上呈现的像是(选“虚像”或“实像”),若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9. 下雨时常伴随着打雷和闪电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光比声音传播得(选填“快”或“慢”)。小明看到闪电2s听到雷声,则打雷处距离小明m(空气中声速为340m/s)。雷声由空气中进水中后传播速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0. 图是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位置示意图,当月球运动到 (选填“乙“丙”或“丁”,下同)位置时,发生月食;当月球运动到位置时,发生日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三、作图题

  • 11. 如图所示,小芳和小刚站在路灯下,请根据两人的影长(粗实线为影子),标出图中路灯灯泡S的位置。

  • 12. 图中CD为日光灯,AB为不透明遮光板,请画出遮光板和光屏之间光完全照不到的区域。

      

  • 13. 请在图中画出烛焰AB通过小孔在半透明塑料膜上的像A'B'。

  • 14. 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如图所示)。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四、计算题

  • 15. 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激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在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再反射回地球的过程中,所需时间约为3s,求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五、综合题

  • 16. 小刚用易拉罐自制了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 做小孔成像实验。

    (1)、如图所示, 他将易拉罐盖子去除在底部中心钻个小孔, AB为两端开口的圆形纸筒,用半透明塑料薄膜将A端蒙住,然后将纸筒插入易拉罐观察。为让看到的像更清晰,应将(选填“A/B”)端插入
    (2)、人眼应对着薄膜观察窗外景物, 可观察窗外景物(选填“正立/倒立”) 的像。将纸筒向易拉罐内推的过程中,观察到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3)、利用它观察烛焰的成像时,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 可在照相机上看到倒立(选填“三角形/圆形/烛焰”) 的像。若他在底部扎了两个小孔, 则在半透明膜上可以观察到烛焰的像有(选填“一/两”)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