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初温均为80℃的甲、乙液体在实验室自然冷却(m<m)。这两种液体的温度—放热时间的图线完全重合如图,若两种液体每秒放出的热量相同,且其间没有发生任何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20min两液体温度相同,内能一定相同 B、根据图乙中0至60min图线及题目所给信息,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液体的大 C、甲液体第30min的分子动能小于第60min的分子动能 D、乙液体传递了热量给周围空气,说明乙液体的内能比周围空气内能大
  • 2、图甲中用力F1拉着重为G的物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移动s的距离。图乙中用力F2通过滑轮拉着该物体在同一水平路面上匀速移动s的距离,使用滑轮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用功为W=Gs B、总功为 W =F2s C、机械效率为η=G2F2 D、额外功为 W =2F2s-F1s
  • 3、关于比热容和热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5kg酒精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1.5×107J , 则此酒精的热值是3×107J/kg B、煤油的热值是4.6×107J/kg , 如果将煤油倒去一半,剩下煤油的热值为2.3×107J/kg C、c=QmΔt , 当吸收热量Q增大一倍,比热容也会增大一倍 D、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是由于水的比热容比干泥土的比热容大
  • 4、如图所示,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浸过肥皂水后,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上述实验说明(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5、下列关于声音“高”“低”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曲高和寡”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男低音”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D、“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 6、如图是帝企鹅爸爸将企鹅蛋夹在肚皮和脚掌之间进行孵化的情景,企鹅爸爸要在﹣60℃的严寒中站立近两个月,保证企鹅蛋不碰触冰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孵蛋过程中,企鹅爸爸会将自己的温度传递给企鹅蛋 B、孵蛋过程中,企鹅爸爸自身的热量会减小 C、企鹅蛋刚接触冰面时,企鹅蛋会将内能传递给冰面,温度降低 D、企鹅蛋接触冰面会冻坏,说明冰面的内能一定小于企鹅蛋的内能
  • 7、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 8、下列措施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
    A、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B、靠近居民区的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墙 C、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D、汽车进入居民小区后,禁止鸣笛
  • 9、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后,发现A1A2两只电流表的指针恰好偏转到同一位置,若通过L1的电流为0.8A,则电流表A1示数是A,电流表A2示数是A.

  • 10、如图A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图B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图线。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A乙所示,此时乙的温度为℃;

    (2)如图B在第3min,(选填“甲”或“乙”)液体的分子运动得更剧烈;

    (3)甲液体第1min的内能第2min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根据图B所示信息,加热到第2min,甲吸收的热量为Q , 乙吸收的热量为Q , 则QQ(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依据是

  • 11、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C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C

    10

    18

    26

    34

    42

    (1)实验中应取(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使用规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实验中通过(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比较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这在物理学上是典型的法;

    (2)实验数据如上表所示,(选填“甲”或“乙”)液体的吸热能力强。如果要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液体作为冷却剂,你认为(选填“甲”或“乙”)液体较为合理;

    (3)图丙中①是乙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果将初温相同的乙物质质量增加到原来的2倍,不考虑热损失,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再绘制出一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则为图中的(填“①”“②”或“③”)。

  • 12、小明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是实验电路。

    实验次数

    A处的电流IA/A

    B处的电流IB/A

    C处的电流IC/A

    1

    0.10

    0.14

    0.24

    2

    0.20

    0.22

    0.42

    3

    0.26

    0.30

    0.56

    (1)连接电路前,应把开关

    (2)若要测量通过L1的电流,应将电流表接在图甲中的(选填“A”“B”或“C”)处,连接好电路后,小明试触时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如图乙所示,原因可能是

    (3)排除故障后,小明闭合开关,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丙所示,为了使测量数据更准确,应更换量程更(选填“大”或“小”)接线柱进行实验;

    (4)小明进行多次测量得出上表数据,他多次测量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小明测量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实验结束后,小明连接了如图丁所示电路,当开关S由闭合到断开时,电流表A2的示数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3、人站在岸上看到水中的池底变浅了,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
    A、          B、        C、      D、
  • 14、阅读下面的短文

    光污染——来自靓丽的玻璃幕墙

    小红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着以下这段内容:最近我十分苦恼,因为我家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有时站在窗前,看到对面玻璃墙就好像平面镜一样。将同楼居民家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玻璃墙的反光也使我苦不堪言,只要是晴天,我的房间就被强烈的光线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尤其是那种凹形建筑物,其玻璃幕墙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巨型聚光镜,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

    (1)光照射到光滑的玻璃幕墙上时,会发生(选填“镜面”“漫”)反射。

    (2)从上文找出一个玻璃幕墙给居民带来的不便或危害的句子

    (3)凹形玻璃幕墙会导致对面的建筑物局部温度升高,对光线的作用与(选填“太阳灶”或“汽车后视镜”)原理相同。

  • 15、核潜艇停在海面某处探测水下暗礁的深度。声呐发出声波信号后0.6s收到暗礁反射回来的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1)求核潜艇到暗礁的距离;

    (2)这种测量方法能否用来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 16、小红在做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该实验用薄的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目的是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3)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镜面的关系;

    (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 17、李白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 女同学说话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的缘故.“闻其声便知其人”这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
  • 18、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速声速(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m/s。
  • 19、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5.8km=m;

    (2)3h=s;

    (3)10min=s。

  • 20、在测物体长度时,如图1铅笔的长度应为cm。如图2停表的读数为s。

上一页 1789 1790 1791 1792 179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