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提升卷
- 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基础卷
- 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物态变化》提升卷
- 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物态变化》基础卷
- 2025年秋-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质量与密度》提升卷
- 2025年秋-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质量与密度》基础卷
- 2025年秋-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神奇的透镜》提升卷
- 2025年秋-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神奇的透镜》基础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5年中考物理真题
-
1、由热量的计算公式得到c= , 那么下列关于物质的比热容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物质吸收的热量Q成正比 B、与物质的质量m成反比 C、与物质的温度变化∆t成反比 D、与Q,m,∆t都无关
-
2、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某些开关时,小灯泡、形成并联电路,此时电流表和的指针偏转分别如图乙、丙所示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开关所处状态为:闭合。(以上两空可选填:、、中的一个或两个)(2)、电流表的示数是A,电流表的示数是A,小灯泡的电流是A。 -
3、如图甲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某冲程示意图,图乙为空气压缩引火仪,图丙对试管中水加热一段时间后瓶塞“飞出”。关于这三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在行驶中汽油易燃烧不充分,此时汽油的热值会减小 B、三幅图所示的过程气体内能大小的变化情况相同 C、甲图为汽油机的压缩冲程,其能量转化与图丙中的能量转化相同 D、若该汽油机每秒可完成10个图甲冲程,则其飞轮转速为1200r/min -
4、如图所示为科学小组设计的用力传感开关控制太阳能热水器自动注水的装置。储水箱是底面积0.4m2的长方体。小组设计水箱储水量最小为0.04m3时,由力传感器开关控制向水箱注水,此时细绳拉力为18N;储水量最大为0.2m3时,由力传感器开关控制停止注水,此时细绳拉力为10N。已知控制棒重G=20N,密度ρ=1.6×103kg/m3。不计细绳质量与体积,计算储水量时控制棒排水体积忽略不计,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求:
(1)控制棒的体积;
(2)水箱底受到水的最大压强;
(3)控制棒排开水的最小体积;
(4)控制棒的长度。

-
5、某人始终双脚站在地上,用滑轮组从水池底匀速提起实心圆柱体A,如示意图甲。A从离开池底到刚要离开水面的过程中,其底面受到水的压强与时间关系PA-t如图乙。A从刚离开池底到拉出水面并继续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人对地面的压强与时间关系P人-t如图丙。A未露出水面之前装置的机械效率为η1;A离开水面后装置的机械效率为η2。已知人的质量为60kg,人双脚站地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500cm2 , A的底面积为200cm2 , η1∶η2=15∶16,ρ水=1.0×103kg/m3。不计摩擦和绳重及水的阻力,g=10N/kg,A不吸且不溶于水,A底部与池底不密合,忽略液面高度变化,图甲中①②③④段绳均竖直。
(1)求池水深度和A的上升速度;
(2)求A的高度和未露出水面受到的浮力;
(3)求A未露出水面前人对绳的拉力和A全部露出水面后人对绳的拉力;
(4)求动滑轮的重力。
-
6、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中,老师给不同小组提供了相同规格及标度相同的透明坐标纸(如图甲),随机提供绿豆、红豆或黄豆一包(每组只有一种豆类);
(1)、在处理数据时(选填“能”或“不能”)使用其它小组的数据用在自己的的图象中;分析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成”;(2)、有小组提出可以将绿豆和黄豆两组数据的透明坐标纸进行重叠后,观察绘制的图象,图线可能是图乙中 , 以此判断重力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已知)(3)、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老师提出把弹簧测力计改装成测量液体的密度秤。小明一组用同一小桶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图丙),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的重力为1N,装满水后总重力为3N,再装满另一液体时示数为4.4N,则液体密度为;该密度秤的“0”刻度线应标注在N刻度线处,所测液体密度最大值为;(4)、以下能使上一问中密度秤测量精度更高一些的是______。A、增加小桶的重力 B、增加小桶的体积 C、减小小桶的重力 D、减小小桶的体积 -
7、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木块A的重力为6N,长木板B重力为14N。
(1)、实验过程中,根据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必须拉着物块沿水平方向做运动,才能用弹簧测力计示数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2)、比较甲、乙图的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是;(3)、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夏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此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4)、实验后小组交流讨论时发现: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是在运动过程中读数,误差较大。于是小夏又设计了如图戊所示的实验方案,该方案(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长木板B。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比值称为这两个接触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用符号表示,在如图戊所示实验中,木块A与长木板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长木板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0.4,若用拉力F将长木板B匀速抽出,则拉力N。 -
8、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这主要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侧观察。(2)、小明把蜡烛A向靠近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则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移走蜡烛B,将一张白纸竖直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白纸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3)、若把玻璃板沿MN截成两部分(如图乙所示),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小段距离,则蜡烛通过左右两部分玻璃板成像的情况是______(选填“A”或“B”)。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D、玻璃从中间破裂了,所以不成像 -
9、(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如图所示,杠杆的B端挂一重物,在A点施加一个最小的力,使杠杆平衡在图中所示的位置上,试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
1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中甲为底面积为、高2m的均匀柱状体,乙为边长为1m,密度为的正方体。当沿水平方向截取不同高度的甲物体,并平稳地放在乙物体正上方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随拟取的长度x的变化如图丙所示,则Pa,m。

-
11、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陌生的问题是以后上高中学习的基本能力。

(1)如图甲,质量为m的小球从高度为h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此过程机械能守恒,关系式成立,则一个物体从高0.8m的光滑斜面顶端自有下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m/s;(g=10m/s2)
(2)如图乙,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阻力),物体做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x=v0t,在竖直方向下落得高度 , 则y与x的关系可用丙图中的图线表示。
-
12、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为95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间有。混合均匀后,分子(选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
13、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海波熔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乙可知,海波的熔点为℃,可以判断海波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14、请读出下面测量仪器的示数并填在对应的空格中。图甲s;图乙cm。

-
15、如图所示,用20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可以使重15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重8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且保持不变。若不计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滑轮的摩擦,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为10N B、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4m/s C、在2s内绳子对物体A所做的功为4J D、水平拉力F的功率为2W -
16、逸灵同学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每个滑轮等重,不计绳重、摩擦和液体的阻力。对下列分析计算不正确的是( )
A、物体A的质量为50kg,则物体A的重力是500N B、如图甲所示,她对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150N时,地面对质量为50kg物体A的支持力是100N,则一个动滑轮的重力为50N C、她利用如图乙所示的滑轮组将物体A在空中匀速提升了2m,则她做的功是1100J D、她用图乙所示的滑轮组,将密度为1.5×103kg/m3的物体B从某液体中匀速向上拉至空气中,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已知F2与F1之差为50N,在空气中提升B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75%。则液体密度是1×103kg/m3 -
17、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个金属小球,O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压缩弹簧使小球至A位置,然后释放小球,小球就在AB间做往复运动(已知AO=OB)。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弹性势能不断增加 B、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小球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 D、小球运动到B点时动能最大 -
18、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C、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 D、若在凸透镜前放一个近视眼镜,像变的模糊,想要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的,光屏应远离透镜移动 -
19、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s时,甲在乙前方5m处 B、3~5s内,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0~5s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3m/s D、第5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
20、下列关于力的认识正确的是( )A、即使只有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B、不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也可以处于运动的状态 C、相互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D、鸡蛋碰石头时,鸡蛋对石头的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