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物态变化》提升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09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C30°C117°C , 要测量零下80°C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       )

    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
  • 2. 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题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

    A、5.5°C B、3°C C、1.5°C D、0.5°C
  • 3. 如图所示是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①和④ B、①和⑥ C、③和⑥ D、②和⑤
  • 4. 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的上表面为-10℃,下表面是0℃ B、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 C、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0℃ D、冰层的下表面的温度是-10℃
  • 5. 两支自制温度计,使用相同的玻璃小瓶,装满同种带颜色的水,在小瓶口的橡胶塞各插入一根吸管,如图所示。用它们测量同一杯热水的温度(  )

    A、两温度计的液柱上升高度相同,示数不同 B、两温度计的液柱上升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C、两温度计的液柱上升高度不同,示数不同 D、两温度计的液柱上升高度不同,示数相同
  • 6. 用抽屉蒸笼蒸馒头,是哪一层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会有大量“白雾”出现。则(  )
    A、上层先熟 B、中间层先熟 C、下层先熟 D、同时熟
  • 7. 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C、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D、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 8.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液态,由丙到甲是凝固过程 D、乙为固态,由乙到丙是升华过程
  • 9. 如图所示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是升华现象 B、烧杯上加纸盖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 C、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因此不需要吸热 D、水的沸点是100℃
  • 10. 图为空调利用制冷剂搬运热量的流程图,制冷剂在整个循环中必须具有流动性,否则有可能对传送通道造成阻塞,导致空调不能正常运作,制冷剂在经过装置1及装置2时会发生物态变化,制冷剂经过装置2时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汽化 D、凝华
  • 11. 如图所示,是小明一家到火锅店吃火锅的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冰冻肥牛肉卷”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是因为牛肉卷中的冰熔化了 B、把火锅中的汤汁加热至沸腾后,改用更大火加热,汤汁温度继续升高 C、在吃火锅时,小明戴着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雾气”,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了 D、吃完火锅后,小明从冰柜拿出一根冰棒放进嘴里,发现舌头被“粘”住,这是凝固现象
  • 12. 如图是小明用水浴法探究海波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小明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热水中(如图甲),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波是晶体,其沸点为48℃ B、海波熔化过程持续了10min C、第10min后,大试管内仍可能有固态海波存在 D、第10min后,将大试管取出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海波的温度将立即下降。
  • 13. 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针对各种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图:工业上钢水浇筑成一定形状的钢件是凝固,需要放热 B、乙图:冰激凌冒“白气”是外界热空气遇冷汽化形成的 C、丙图:深冬,窗户上的冰花形成在玻璃外侧,属于凝华 D、丁图:初春,万物复苏、冰雪消融,此现象会放出热量
  • 14.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对节气谚语中物理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B、“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卜”,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 15. 下列关于图示的实验或情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试管中的碘在热水中会发生升华现象,升华需要放热 B、图乙,滴入酒精的保鲜袋排尽空气后密封,放入热水中变大,是因为酒精受热膨胀 C、图丙,通过压缩体积使可燃气体液化,储存在钢瓶内更方便运输 D、图丁,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锅,纸不燃烧是因为火的温度太低了

二、填空与作图(本题共9小题;共27分)

  • 16. 在进行实践活动展示时,两位同学都带来了自制的温度计,如图所示。他们所用的玻璃小瓶相同,里面装满同种带颜色的水,在小瓶口的橡皮塞上各插进一根吸管。自制温度计的原理是 , 观察这两支自制温度计的结构,你认为(选填“甲”或“乙”)温度计对温度的反应更灵敏。

  • 17. 测量温度时,A、B、C三位同学按如图甲所示的方法读数,其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如图乙所示,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a)℃;(b)℃。

       

  • 18. 用学过的物理知识,仿照示例中的形式,将下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现象或情景

    现象形成解释(写出物态变化)

    示例: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瓶装矿泉水,过一会儿瓶的外壁会附着一层小水珠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

    冬天,打开家里浴室的热水,旁边的镜面很快“模糊不清”了,关闭热水后镜面慢慢又变清了

    水杯中的热水冒出“白气”

    用久的日光灯两头会“变黑”

  • 19.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如图中(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粗心的护士由于工作失误,没有甩就用图中的体温计直接测量下一个病人,结果显示读数为38.5℃,(选填“能”或“不能”)判定该病人发烧。

  • 20. 五一假期,汕头小公园举行非遗文化美食节,吸引大批游客。如图甲所示,“蒸”是通过高温水蒸气遇到冷的食物液化成水(选填“吸收”、“放出”)大量热量,锁住食物中的鲜味,如乙图所示,“隔水炖”的整个过程中,盅里的汤汁(仍看成水),(选填“能”,“不能”)达到沸点,(选填“会”、“不会”)沸腾,尽可能让食材的营养不被破坏。

  • 21. 在学校“双减”活动中,某同学进行炒菜实践活动时,不小心将水滴入烧热的油锅中,顿时“油花四溅”,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选填“高”或“低”);炒熟的菜会冒“白气”,“白气”实质上是(选填“小水滴”或“水蒸气”)。
  • 22. 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知,属于晶体的是(选填“甲”或“乙”)物质;乙物质在BC段处于态,且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 23. 早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如图所示,工匠先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在模具中凝固成型,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

    (1)、铜料化为铜液,属于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2)、铜液在模具中凝固成型的过程中,质量 , 温度 , 需要热量。
  • 24.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1)、如图是“泼水成冰”的游戏,游戏时在零下30℃以下的极寒环境下将滚烫的开水泼出,将看到成片的冰晶徐徐飘落。“泼水成冰”是水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此过程会(选填“吸热”或“放热”);

    (2)、小明发现放在他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这是因为樟脑丸发生了(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此过程会(选填“吸热”或“放热”)。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4小题;共24分)

  • 25. 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 ;
    (2)、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
    (3)、 如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min。
  • 26. 彤彤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彤彤同学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实验时,老师要求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样做的优点是
    (2)、从85℃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如图乙所示是1min时的温度计示数,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为
    (3)、彤彤同学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后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丙所示,则图(选填“a”或“b”)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4)、如图丁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所作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获得的信息有(写出一条即可)。
    (5)、撤去酒精灯,小明观察到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 , 此时水的温度(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沸点。
    (6)、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温度(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 27. 如图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活动中,小明选择的固体是冰块,采用图a的实验装置;小华选择的固体是海波,采用图b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写出两点):

    ;②.

    (2)、在对冰块或海波加热的过程中要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冰块或海波,这样做是为了.
    (3)、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记录的测量数据.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冰的温度/℃

    -5

    -4

    -3

    -2

    -1

    0

    0

    1

    2

    3

    4

    海波的温度/℃

    25

    33

    41

    46

    48

    48

    48

    48

    51

    57

    63

    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冰和海波熔化时有着共同的特点,即 , 在第6分钟时,海波的物态是共存.

  • 28. 如图所示,是小莉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的实验。她组装了下面两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1)、两个实验都用到的测量工具除了温度计以外,还有
    (2)、若探究“冰的熔化”实验,她应选择的装置是 (选填“甲”或“乙”);小莉由实验数据绘出了冰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像(如图丁),在BC段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小莉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如图丙所示,此温度为℃;由实验数据小莉绘出了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戊)。请你找出她绘出的图像中哪段是错误的 (选填“AB”、“BC”或“CD”)。
    (4)、小莉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这种做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四、简答与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19分)

  • 29. 实验室有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但是标度却不准确,在标准气压下,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8℃,在沸水中的读数是88℃。
    (1)、当它指示温度是24℃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2)、若用其测一杯60℃的热水温度时,将指示多少?
    (3)、当实际温度为多少℃时与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相等?
  • 30. 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的长度是5cm,放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30cm,求:
    (1)、水银柱的长度是20cm,则被测液体的温度是摄氏度;
    (2)、当温度为 50 时,此温度计水银柱的长度是cm。
  • 31. 有一支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把它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84℃。
    (1)、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熔点/℃

    38.8

    117

    95

    328

    80.5

    沸点/℃

    357

    78.5

    111

    1740

    218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若要测量铅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做测温物质。

    (2)、该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多少摄氏度?
    (3)、把它放在某液体中时,示数是22℃,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4)、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多少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