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提升卷
- 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基础卷
- 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物态变化》提升卷
- 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物态变化》基础卷
- 2025年秋-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质量与密度》提升卷
- 2025年秋-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质量与密度》基础卷
- 2025年秋-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神奇的透镜》提升卷
- 2025年秋-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神奇的透镜》基础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5年中考物理真题
-
1、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力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A、
人将木箱推到斜面的顶端
B、
举着杠铃在空中不动
C、
搬而未起
D、
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
-
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中,小明选择了5Ω、10Ω、15Ω、20Ω和25Ω五个电阻进行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始终接近电源电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A、电阻断路 B、电流表坏了 C、滑动变阻器短路 D、电阻短路(2)、实验中,把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后,应把变阻器滑片向(填“左”或“右”)滑动.(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I-R图象如图丙所示.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图象可得出结论:。
-
3、跳伞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运动。一运动员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竖直跳下,经15s下落210m后,再匀速直线下落15s,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该运动员在15﹣30s之间做运动;
(2)该运动员在30s内下落的总高度;
(3)该运动员在30s内下落的平均速度。

-
4、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能见到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飘动的白云,以及下面的烟雾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白云中穿行,在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 )A、孙悟空 B、平台 C、飘动的白云 D、摄影师
-
5、下列估算最符合实际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直径约60~200nm B、初中生的大拇指甲的宽度大约是100mm C、心脏跳动一次需10s D、正常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km/h
-
6、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时间内电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相同,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所示是甲、乙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沸腾前,升高相同温度,甲吸收的热量较少 B、8min之后,甲的温度不变,不再吸收热量 C、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4:5 D、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1 -
7、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实例,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电机发电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电动机转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D、给蓄电池充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8、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是实验的电路图。

A点的电流IA
B点的电流IB
C点的电流IC
0.18A
0.18A
0.36A
(1)电流表应(选填“串联”或“并联”)在被测电路中。若要测量干路电流,则电流表应接在甲图中的点;
(2)小明同学在测量A处的电流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在排除故障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
(3)如表所示是小明同学用两盏灯泡完成探究实验收集的数据,他就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请指出小明的探究过程的两点不妥之处①;②。
-
9、中秋之后,各地桂花开始香气袭人,闻到花香是现象;夜晚在海边纳凉游玩时,由于水和泥沙的比热容差别较大,所以风主要是(选填“从陆地吹向海洋”或“从海洋吹向陆地”)。
-
10、如图所示,请在电路图的“○”里填入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符号,使闭合开关S后,、两灯串联。
-
11、售货员为了方便打开新塑料袋,通常会用手在袋口搓一搓,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两侧塑料袋带了电 B、摩擦的方法使塑料袋分子发生转移而带电 C、两侧塑料袋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D、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利用声呐还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声呐发出的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1)、人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Hz至Hz。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4秒内振动了1200次,则人耳(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昆虫发出的声音。(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3)、声呐发出的声波大多属于(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的性;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选填“快”或“慢”)。(4)、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监测到离它一段距离的潜艇B,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高的,说明潜艇B是在(选填“靠近”或“远离”)潜艇A。 -
13、2024年3月28日,“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完成深潜科考任务后返回三亚,这次任务带回了大量深海样本,并发现了多个深海新物种,如图所示为“奋斗者”号在海底探索时的情景。“奋斗者”号可使用超声波在海底定位,在一次任务中,“奋斗者”号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在经过6s后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之后“奋斗者”号以20m/s的速度匀速下潜,在下潜时再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2s后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求:
(1)、第一束超声波的传播距离是多远?(2)、“奋斗者”号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潜到海底?(3)、发射第二束超声波时,“奋斗者”号距离海底有多远? -
14、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600 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2)、火车的长度。(3)、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
-
15、小明等同学在“探究声音的相关问题”实验中,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如图所示,当用小槌敲击音叉时,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这种实验方法叫做。
(2)、小明敲击同一个音叉,并通过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敲击时的二列声波图,如图甲和乙,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次声音的(选填“响度”或“音调”)不同;
(3)、小明还找到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音叉,如图丙和丁,用相同的力度均敲击音叉的顶端,(选填“丙”或“丁”)图音叉振动的频率更高;
(4)、如图所示,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往外抽气,我们听到闹钟声越来越弱,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推理得出结论:。
-
16、小强在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带刻度的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个。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2)、这个实验的原理是;(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4)、图中AB段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m/s。(5)、在测量小车从A点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时,若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出AB段的平均速度与真实值相比偏(选填“大”“小”)。 -
17、晚上,小李正在家里温习功课,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烟花很响的爆鸣声;(1)、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的发出的,然后通过传播到小李的耳朵里;(2)、小李同学看到烟花后4s才听到烟花的声音,已知当时气温为2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5m/s,那么烟花爆鸣处距人m。(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
18、周末,小安和小徽去某平直的乡间小路由南向北练习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小安骑车、小徽慢跑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0~5s内,以小徽为参照物,小安向(选填“南”或“北”)运动。

-
19、图甲所示的波形图中,响度最大的是 , 音调最低的是;分别向图乙所示的试管中吹气,其中试管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均选填“A”、“B”或“C”)。

-
20、如图所示是物块从A处沿水平直线运动到E处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1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物块从C处到E处共运动了cm的路程,此过程的平均速度为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