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物态变化》基础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09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下列四图是四位同学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A、
B、
C、
D、
2. 如图所示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规律来测量的 B、该温度计液面在A处时气体的温度比B处时低 C、为了测量更准确,玻璃管要细一点,球型容器要大一些 D、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上移动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寒暑表是用来测气温的 B、0℃的冰比0℃的水冷 C、可以用体温计测开水的温度 D、用体温计也可以测出35℃以下的温度4. 室内温度为 , 将一表面干燥的温度计放在风扇旁边吹, 下面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A、
B、
C、
D、
5. 在防范新冠肺炎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B、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C、在使用前应用手捏住其上端,用力向下甩一甩 D、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6. 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沸腾要吸收热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所以不需要吸收热量 B、液体蒸发时要放出热量,沸腾时温度不变 C、蒸发时物体温度降低,沸腾只有达到沸点时才能发生 D、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7. 【物理与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彰显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江河、湖、海、湿地、森林和草原等在调节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收热量形成雨、雪,落回海洋、陆地 C、图中云的主要组成是水蒸气 D、图中的循环过程说明水的总量是不变的,我们没有必要节约用水8. 用手的指端去触摸0℃的水和0℃的冰,结果( )A、感觉一样冷,因为它们的温度相同 B、感到水更冷,因为“湿冷”比“干冷”更冷 C、感到冰更冷,因为冰在熔化时要吸热 D、可能感到水更冷,也可能感到冰更冷,因为每个人的体温不同,感觉不一样9. 现代建筑装修中出现一种新材料,在墙体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这种固体材料,当室温超过某个温度时它开始熔化,当温度低于某个温度时它开始凝固,使建筑物室内温度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表示该材料的凝固图像的是( )A、
B、
C、
D、
10. 下列各种物质中,全是晶体的是( )A、冰、水、松香 B、铜、固态水银、海波 C、玻璃、沥青、石蜡 D、铝、固态酒精、石墨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露”在日出时消失,说明加快液体上方流速可以加快蒸发12. 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开幕日恰逢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为序, 惊艳世界。以下节气中蕴含的物态变化知识正确的是( )A、“雨水”——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寒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 D、“大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要吸收热量13. 小明在吃火锅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相关的现象,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火锅中的汤煮沸时,锅口冒出的“白气”是汤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鸳鸯锅总是红油锅先沸腾,是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覆盖在水面减少了热量的散失 C、冻豆腐冷冻再解冻后会出现很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而形成的 D、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可乐过一会外壁会出现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14. 如图是某同学煮饺子的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煮饺子时,我们可以看到锅内气泡“翻滚”,这是汽化现象 B、水沸腾后,为了使饺子更快煮熟,我们可以用加大火力的办法 C、煮饺子时,锅中冒出的水蒸气造成的烫伤可能要比热水烫伤更严重 D、油炸饺子比水煮饺子的温度更高,是因为油的沸点更高15. 关于物态变化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 B、利用干冰制造的“烟雾”是干冰熔化形成的 C、夏天吹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且蒸发要吸热 D、与100℃的热水相比,100℃的水蒸气造成的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汽化时要放热二、填空与作图(本题共11小题;共34分)
-
16. 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
(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图中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2)、若这支体温计没有甩过,直接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不可能是______;A、37.0℃ B、37.5℃ C、38.0℃(3)、(填“能”或“不能”)用这支体温计测出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17.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冬天,吉林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是“-17℃”,读作。18. 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的原理工作,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19. 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在常温下采用加压的方法使它(填物态变化名称)后装入钢罐内,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又在皮肤上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20. 如图,抬尾芥虫是生活在沙漠中的一种神奇昆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抬尾芥虫会爬上沙丘顶,高高地抬起尾部,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它的身体上逐渐(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最后将小水珠汇集后吞入体内。
21. 小林用保鲜袋包水果放入冰箱中,这样做是通过减慢空气流动,降低的方式来减慢水分的(选填“蒸发”或“沸腾”),可以让水果保存较长时间。22. 2024年8月22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4A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如图所示。在火箭升空瞬间,其下方的水池中会产生巨大的白色“气团”。水池液面附近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和(填两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火箭在运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通常在火箭上涂一种特殊的固体材料,它能在高温下迅速熔化和升华,这两种物态变化均需要 , 从而避免烧坏火箭。
23. 明明同学学了“物态变化”一章的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他把酒精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变(选填“大”或“小”),这是因为酒精在时要热(选填“吸”或“放”)造成的。24. 写出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加在饮料中的冰变小了(2)、冰封松花江(3)、烧开水时冒“白气”(4)、夏天湿衣服晾干(5)、上述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放热。(填序号)25. 自然界中不少高山冰川就是大江、大河的源头,渗入土壤、植物中的水分会通过升腾到空气中形成.在高空遇冷时,空气中的液化成或成小冰晶,到一定程度后又降落到地面,这就是自然界形成的大致过程.26. 大自然中水循环周而复始。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汽化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遇到暖气流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名称)。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4小题;共22分)
-
27. 【探究名称】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实验器材】铁架台、温度计、烧杯、水、酒精灯、火柴、陶土网。
【进行实验】
(1)、按规范要求组装实验器材,调节铁圈的高度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请指出图甲中的错误;(2)、调整好实验装置后,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温到达90℃后,每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几分钟后停止读数,并将温度计的示数填入表格: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且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
(3)、实验小组的小明发现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水并未立即停止沸腾,这是因为;【实践应用】通过这个实验,小明终于明白炖排骨时,在水沸腾后总是(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原因。
【拓展】实验小组的小明又做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烧杯和试管中均装有适量的水,发现烧杯中的水沸腾了,而试管中的水并未沸腾,当往烧杯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能够沸腾了,说明往水中加入食盐后,沸点会(选填“升高”或“降低”)。
28.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
(1)、在组装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时,应按(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出的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①冰在第3min时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②冰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3)、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直到杯内的水持续沸腾,试管中的水(选填“会”或“不会”)沸腾。29. 朱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她将等量的温水和热水分别倒入三个相同的锥形瓶中,又找来常温下三张完全相同的湿巾,把其中的一张对折,将它们分别贴在三个锥形瓶的外壁,分别标记为1、2、3并将三个锥形瓶分别放在三块完全相同的海绵上。一段时间后(外界环境相同),海绵的厚度如图A、B、C所示。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有关。(2)、通过(填“A”“B”或“C”)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3)、实验中利用海绵被压后的厚度来判断液体蒸发的快慢,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30. 晶晶同学在探究萘熔化或凝固的活动中,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从图像可知:
(1)、萘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凝固点是℃;(2)、BC段表示的是过程,EF 段表示的是过程;(3)、熔化过程经历了分钟,此时萘所处的状态是 , 凝固过程中萘的温度(选填“变化”或“不变”).四、简答与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14分)
-
31. 夏日酷暑难耐,小明从冰箱中拿出一罐饮料解渴,他发现饮料罐的外表面很快变得湿漉漉的,为什么?32. 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1)、俗语说:纸包不住火,而纸锅却能烧水,为什么纸锅的纸不会燃烧?(2)、有时候,我们的手在接触较烫的食物后,会用嘴对着手指吹气;冬天很冷时,我们又会对着手心呵气。请解释这两种现象。3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过冷水
过冷水是指达到或低于凝固点时却没有凝固成冰的水。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必须有凝结核,当温度低到凝固点之下时,如果水太过纯净,水中没有一个凝结核来结晶, 那么即使在 0℃之下也不会结冰,还保持着液态,凝结核可以是微小的冰晶,可以是水中的悬浮物,可以是器皿的壁。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温度回升到凝固点。
水的沸腾也需要一个类似的条件,但不是凝结核,而是水中的微小气泡或容器壁表面的微小气泡或容器表面极其微小的裂纹中的空气,否则极易形成过热水。
当天空中的飞机穿过有过冷水的云层时,云中的过冷水遇到飞机,会马上结成冰,飞机就容易发生坠机事故。
(1)、过冷水的状态是____。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2)、过冷水的形成原因是水中缺少。(3)、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冻雨是一种温度低于 0℃的过冷水, 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 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雨凇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现象发生时要(选填“吸热”或“放热”)。(4)、材料中提到的不仅有过冷水,还有过热水,请根据过冷水的定义,说出过热水是指。(5)、质量、温度相同的过热水和水蒸气烫到手,哪种情况造成的烫伤更严重,为什么? 答:烫伤更严重,因为:。(6)、动画片海尔兄弟之《冰川危机》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个池塘里的水在 0℃以下仍未结冰,如果你是编剧,你准备让海尔兄弟做些什么就可以使湖水冻结成冰?(写出一条方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