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斜面应选择较(选填“大”或“小”)坡度,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在实验中便于
    (2)、由图可知AB段的路程s=cm,如果测得小车通过AB段所用的时间t=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是v=cm/s;
    (3)、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 小车做的是运动;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后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AB段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 2、在这次马航MH370失联搜寻的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呐”),如图所示,这是利用声音可以在中传播,若海的深度是6000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 , 则需经过秒才能接收到信号。这种方法(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 3、小陆同学测量一木块的长度,他记录的数据是20.38cm,数据中准确值是cm,估计值是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
  • 4、在进行 4×100m 接力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如果听到枪声才计时,运动员的成绩将比实际成绩(填“偏好”或 “偏差”),比赛过程中要想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棒人和接棒人在接力区内要处于相对(选填“运动”或 “静止”)状态;某队跑完全程的成绩刚好为 40s,则该队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
  • 5、瞎子阿炳是我国著名的民间艺人,他创作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成为了民族文化的瑰宝。二胡是利用弓与弦摩擦产生而发声的。当在演播厅用二胡和小提琴同时演奏《二泉映月》时,人们仍能将它们分辨出来,因为这两种乐器的不同,而声音是通过传到观众耳朵中。
  • 6、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竹笛研究发声问题。将笛孔A用竹膜封贴后,手指按压B、C、D、E、F音孔,气流通过孔O进入,竹笛便发出清脆飘逸的声音,此时发现A处的竹膜有微小的振动。

    (1)竹笛是依靠振动发声的;

    (2)手指按压不同的音孔,用于改变发声的 , 依次按音孔B、C、D、E、F(按住后一音孔时,前一音孔被封住),听到声音的变化情况是

  • 7、现代社会里,养狗、遛狗伤人事故常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应运而生。使用时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这是因为驱狗器(  )

    A、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B、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C、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D、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 8、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一次重敲,一次轻敲(  )

    A、两次敲击音色相同,图乙是重敲时的声波图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音调高 C、两次敲击音调、音色都相同,图乙是轻敲时的声波图 D、重敲时音调高,图甲是重敲时的声波图
  • 9、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AC长120cm,B点是斜面AC的中点。实验时,松手后,小车依次通过A、B、C三点的时间(停表每格为1s),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片的作用是便于测量时间 B、为了便于计时,应将木块向斜面右端移动 C、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使AB段测得的平均速度偏小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 10、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
    A、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 B、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C、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11、如图是“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实验中选取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将初温和质量均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

    (1)、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即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给甲、乙两种液体加热,通过长短表示吸收热量多少;
    (2)、以下是根据实验数据记录的表格。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20

    24

    28

    32

    36

    乙的温度/℃

    20

    22

    24

    26

    28

    ①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填“相同”或“不同”)的;

    ②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之比c:c=

  • 12、物理课上,老师用气球在干燥的头发上摩擦几下,摩擦过的气球靠近细小的水流,发现水流被吸引过来,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该现象。
  • 13、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悬挂的气球,气球被推开,则气球带(填“正”或“负”)电荷,这个现象与(填一种电学仪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 14、如图所示,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本实验测平均速度的原理公式是:
    (2)、除图中的刻度尺外,本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填测量仪器名称)。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图中AB段的距离sAB=40cm , 测得时间tAB=1.6s , 则AB段的平均速度是m/s.
    (4)、根据实验课上测得的数据,可以发现vBCvAC;(选填“>”“<”或“=”);由此可推理: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 是在做(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后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选填“大”或“小”)。
  • 15、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2)、如图丙所示是媛媛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
  • 16、艾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方格纸、笔、火柴、光屏、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为便于观察,实验最好在较(选填“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中,应使玻璃板面与纸面保持。实验中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填“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5)、在玻璃板后放蜡烛B,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说明
    (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 17、课堂上,老师带领同学们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如图甲,实验前将纸板垂直放置在上,如图乙,探究时使用可向后折转的光屏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选填“在”或“下在”)同一平面内;多次改变入射角,测出对应的反射角,可得结论;当激光笔垂直入射时,反射角为 (选填“0°”或“90°”),则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
    (2)、如图丙,将纸板间后倾斜,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如图丁,用固定激光笔照向鼓面上的平面镜,墙面出现一个光点,轻压平面镜左侧鼓面使其稍许凹陷,则墙上光点位置会 (选填“上移”、“不变”或“下移”)。
  • 18、
    (1)、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 19、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被誉为“中国天眼”,如图所示,该望远镜口径为500米、占地约30个足球场大小,它由4450个球面镜组成超大反射面,其外形像一口巨大的锅,用于观测暗物质和暗能量,寻找新一代天体。“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选填“凸面镜”或“凹面镜”),其实光的传播也需要时间,在真空中光速最大,约为m/s。人们常利用激光测距的方法来测量地月的距离,从地面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被月球表面反射回地球,激光发出后,经过2.4s反射回地球,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为m。

  • 20、随着“南方小土豆”“南泥北搓”等网络热搜频频爆火,“冰城”哈尔滨成为2024开年全国旅游最为火爆的城市,关于在哈尔滨网红景点冰雪大世界游玩可能出现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 B、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看到白茫茫的水蒸气 C、工人师傅用水“粘”冰块制作冰雕 D、随着时间的推移,冰雕造型会变得越来越大
上一页 1689 1690 1691 1692 169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