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25年秋-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 第六单元《熟悉而陌生的力》提升卷
- 2025年秋-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 第六单元《熟悉而陌生的力》基础卷
- 2025年秋-鲁科版(五四制)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宇宙和粒子》提升卷
- 2025年秋-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十四单元《欧姆定律》提升卷
- 2025年秋-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十五单元《电能与电功率》提升卷
- 2025年秋-鲁科版(五四学制)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宇宙和粒子》基础卷
- 2025年秋-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八单元《电磁相互作用》提升卷
- 2025年秋-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八单元《电磁相互作用》基础卷
- 2025年秋-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七单元《磁与电》提升卷
- 2025年秋-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七单元《磁与电》基础卷
-
1、 “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C点的路程和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是采用(选填“直接”或“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的,实验原理是;(2)、实验中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3)、若B点是AC的中点,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b。这种做法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
2、
(1)、如图甲所示为温度计的一部分,该温度计的示数为℃;如图乙所示,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所测物体的长度为cm。(2)、小明自制了一个温度计,在玻璃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给玻璃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玻璃管与橡皮塞、橡皮塞与瓶口密封,如图丙所示。实验时,将该装置放入温度较高的水中,观察到细玻璃管中液柱高度是(选填“升高”或“降低”);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制成。 -
3、
(1)、在甲图中作出物体做v=3m/s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2)、在乙图中作出-10℃的冰加热到10℃的水的过程,其中t1~t2是冰的熔化过程,作出冰熔化成水时的温度变化图像。 -
4、图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的相同,甲和丁的相同(均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
5、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熔化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此固体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 B、B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来诊断疾病的 C、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响度 D、在道路两旁植树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
7、“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放出热量
-
8、在中考考场附近,道路旁有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工人戴防噪声耳罩 C、在高速路旁设置隔声板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
9、下列四幅图的声现象中能说明声传递能量的是( )A、
B、
C、
D、
-
10、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中国首档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经典文学作品,听众能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
11、以下四幅图的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 B、用不同的力敲鼓 C、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 D、硬卡片在梳齿快划、慢划 -
12、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四代战斗机“歼-2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说加油机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加油机 B、空中的云 C、地面 D、“歼-20”上的飞行员 -
1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与时间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0-3s,两个物体所走过的路程相同 B、乙做加速直线运动 C、第3s末,甲、乙速度相同 D、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
14、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够直接用声音进行交流的原因是( )A、月球上噪声很大 B、月球上的空气不含氧气 C、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D、月球上温度太低
-
15、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 )
A、4.20cm B、2.20cm C、2.20m D、42cm -
16、小明和小杰一起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
(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图乙是他们测量B点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请根据甲图连接乙图的实物图 , 其中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处于 状态。(2)、当闭合开关时,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丙所示,原因有可能是 , 正确连接之后,电流表的读数如图丁所示,此时读数为 , 电流表放在C点时,测出电流是1A,则流过灯泡L1的电流是 。 -
17、用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物体重为200N,人用125N的拉力向下拉动绳子,使物体匀速上升2m求:
(1)、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2)、拉力所做的功(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18、现有某型号柴油5kg,已知该型号柴油的热值q=4.2×107J/kg,求:(1)、此柴油完全燃烧,可释放多少热量?(2)、若此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有50%被水吸收,则能把多少kg的水从20℃加热到70℃?[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3)、此柴油通过某柴油机,可输出8.4×107J的功,则柴油机的效率η是多少?
-
19、如图所示,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液体(m甲>m乙)。用两个规格相同的加热器连入电路加热,该过程中忽略液体蒸发且加热器产生的热量全部被液体吸收,得到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图线。
(1)、甲液体第1分钟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2分钟内能;甲液体内能的改变是通过 方式实现的。(2)、两种液体的比热容c甲c乙(选填“>”“<”或“=”),你判断的依据是 。 -
20、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图1是该过程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图2的示意图形象反映两种物态下分子排列的特点。
(1)、如图1,在温度为0℃时,该物质的内能 (选填“等于”或“不等于”)零;(2)、在t1时刻的分子动能 t4时刻的分子动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在t2时刻的内能 t3时刻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请说明判断依据:。(4)、在t1时刻的分子排列可能如图2 (选填“a”或“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