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ABC和∠ACD的平分线交于点E,过E作EG⊥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G,EF⊥AC交AC于点F.(1)、求证:EG=EF;(2)、连结AE,求证:∠AEG=∠AEF.
-
2、如图,在三角形ABC中,过点B,A作BD⊥AC,AE⊥BC,BD,AE交千点F,若∠BAC=45°,AD=5,CD=2,求线段BF的长度.
-
3、如图,AB交DE于点F, , 点C在线段AB上, , .(1)、求证:.(2)、若 , , 求的度数.
-
4、先化简 , 再从-3,0,3这三个数中取一个合适的数作为x的值代入求值.
-
5、解方程(组):(1)、(2)、
-
6、计算:(1)、3x(2-x)(2)、.
-
7、如图,在直角△ABC中,∠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AB=6,△ABD的面积为6,则CD的长为.
-
8、如图,作△ABC中,DE垂直平分AC,交AC边于点E,交BC边于点D,若AE=3,△ABD的周长为14,则△ABC的周长为.
-
9、如图,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与另一束经过光心O的光线相交于点P,点F为焦点,若∠1=α,∠2=β,则∠3的度数表示为( )A、а-β B、2a-β C、180°+α-β D、180°-α+β
-
10、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有“多人共车”问题:今有五人共车,二车空;三人共车,十人步,问人与车各几何?其大意是:每车坐5人,2车空出来;每车坐3人,多出10人无车坐,问人数和车数各多少?设共有x人,y辆车,则可列出的方程组为( )A、 B、 C、 D、
-
11、如图,在△ABC中,AE是△ABC的角平分线,AD是△ABC的高线,∠B=40°,∠C=70°,则∠EAD的度数为( ).A、10° B、15° C、20° D、25°
-
12、如图,AD是△ABC的中线,CE是△ACD的中线,DF是△CDE的中线,如果△DEF的面积是1,那么△ABC的面积为( ).A、4 B、6 C、8 D、10
-
13、下列等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 B、 C、 D、
-
1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
-
15、如图,当AB//CD,EF与GH不平行时,则下列角中与∠1相等的角是( )A、∠2 B、∠3 C、∠4 D、∠5
-
16、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8,则第三边的长可以是( )A、2 B、3 C、6 D、13
-
17、如图,在△中, , , 点P是边AB中点, , .(1)、点在线段上,点在线段上.
①当时,的值是 ▲ ;
②当时,求的值;
(2)、点N在射线AC上,点M在射线CB上.当时,直线MN与射线PC相交于点F,若 , 求的值. -
18、综合与实践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 , M是轴上一点,连接AM,作线段AM的垂直平分线 , 过点M作轴的垂线 , 记 , 的交点为P.
(1)、【操作与发现】当M为时,点P的坐标为 ;当M为时,点P的坐标为 .
(2)、【猜想与证明】在轴上多次改变点M的位置,得到相应的点P,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形成图象L,猜想L为我们学过的 图象.(请填序号:①一次函数②二次函数)
(3)、设点P的坐标是 , 根据PA与PM的关系,确定、满足的关系式.(4)、【实践与运用】运用所学知识,要使△为钝角三角形,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
-
19、如图,P为外一点,PA和PB为的两条切线,A和B为切点,BC为直径.(1)、求证:①△△ .
② .
(2)、 , 求的长. -
20、如图,直线与双曲线交于 , 两点.(1)、求和直线的表达式;(2)、根据函数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的解集;(3)、求△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