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A、HClΔMnO2Cl2FeFeCl2 B、CaClO2CO2HClOCl2 C、CuΔH2SO4CuSO4CuOH2 D、SO2CaCl2CaSO3O2CaSO4
  • 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溴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 , 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橙红色

    Br2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B

    向新制饱和氯水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振荡,有气泡产生

    HClO的酸性比H2CO3

    C

    向久置于空气中的Na2O2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Na2O2已完全变质为Na2CO3

    D

    将盐酸滴入少量磷酸钙[Ca3PO42]固体中,固体逐渐溶解

    Cl的非金属性强于P

    A、A B、B C、C D、D
  • 3、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有强还原性,可用于制造高压钠灯 B、Na2O2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 C、Na2CO3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去除物品表面油污 D、NaHCO3水溶液呈碱性,可用于制作发酵粉
  • 4、K2MgSO42被称为“植物生长和高产的营养剂”。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H2S>H2O B、离子半径:rMg2+>rO2 C、最外层电子数:NS=NO D、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Mg>K
  • 5、下列有关实验的原理、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结晶是利用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较大差异 B、用含少量水的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C、蒸馏实验中被蒸馏出的物质微粒间间距先增大后减小 D、检验草木灰中的钠元素,可根据试样在火焰上灼烧的焰色判断
  • 6、根据下列实验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验证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后得到的气体中含有SO2CO2H2O。实验过程中分别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品红溶液褪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浑浊。

    (1)、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H2O的电子式为 B、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gmol1 C、S2的结构示意图为 D、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可表示为68C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H2SO4中只存在共价键 B、用光照射KMnO4溶液会产生光路 C、SO2属于酸性氧化物 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过程中分散质粒子变大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无水硫酸铜变蓝证明气体中有H2Og B、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有SO2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证明SO2有漂白性 D、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浑浊证明气体中有CO2
    (4)、下列有关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木炭与浓硫酸反应:2H2SO4+C2SO2+CO2+2H2O B、二氧化硫溶于水:SO2+H2OH2SO4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2MnO4+5SO2+4OH=2Mn2++5SO42+2H2O D、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浑浊:2OH+CO2=CO32+H2O
  • 7、中国“祝融号”火星探测器探测发现火星上存在矿物MgxFe2xSiO4。该物质所含元素属于第二周期的是
    A、Mg B、Si C、Fe D、O
  • 8、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工业上使用水煤气(CO与H2的混合气体)转化成甲醇,反应为CO(g)+2H2(g)⇌CH3OH(g)。
    (1)、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p1、p2的大小关系是p1p2(填“>”“<"或"=”)。

    ②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是

    ③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

    a.2v(H2)=v(CH3OH)

    b.CH3OH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d.同一时间内,消耗0.04molH2 , 生成0.02molCO

    (2)、在T2℃、p2压强时,往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充入0.3molCO与0.4molH2发生反应。

    ①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是;平衡后再加入1.0molCO后重新到达平衡,则CO的转化率(填“增大""不变”成“减小”),CO与CH3OH的浓度比cCOcCH3OH(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②若以不同比例投料,测得某时刻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CO:0.1mol、H2:0.2mol、CH3OH:0.2mol,此时v(正)v(逆)(填“”“<"或“=”)。

    ③若p2压强恒定为p,则平衡常数Kp=(Kp用气体平衡分压代替气体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整理出含p的最简表达式)。

  • 9、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工业上使用水煤气(CO与H2的混合气体)转化成甲醇(CH3OH)。
    (1)、已知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   ΔH1= -41.2 kJ/mol,CH3OH(g)+H2O(g)CO2(g)+3H2(g)   ΔH2= +49.5 kJ/mol,该条件下,水煤气转化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投入0.5 mol CO和0.75 mol H2 , 不同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实验测得平衡时CH3OH的物质的量(n)随温度(T)、压强(p)的变化如图1所示。

    (2)、M点对应的平衡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 L,则233℃时,求反应的平衡常数K。(写出计算过程)
    (3)、工业上可利用甲醇茾基化法进一步制取甲酸甲酯:CH3OH(g)+CO (g)⇌HCOOCH3(g)。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投入等物质的量的CH3OH(g)和CO (g),在相同时间内CO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不考虑其他副反应)。

    ①b、c、d三点中,尚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点是

    ②该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③曲线ac段和de段的变化趋势不同。试从反应速率和平衡角度说明理由

  • 10、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过渡态,下图为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在反应体系中加入正催化剂,E1和E2的变化是:E1 , E2(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

    (2)、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某学生想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将50mL0.5mol/L的盐酸与50mL0.55mol/L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实验装置看,烧杯间填满碎塑料泡沫的作用是

    ②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则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③实验中改用60mL 0.50mol/L的盐酸跟50mL 0.55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的数值(填“相等”或“不相等”)。

  • 11、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温度/℃

    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0.6 mol/LH2C2O4溶液

    H2O

    3 mol/L稀H2SO4溶液

    0.05 mol/L KMnO4溶液

    25

    3.0

    V1

    2.0

    3.0

    25

    2.0

    3.0

    2.0

    3.0

    30

    2.0

    V_2

    2.0

    3.0

    (1)、该实验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KMnO4+5 H2C2O4+3 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该实验还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2)、V1= , V2=
    (3)、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实验(填实验编号)。
    (4)、若实验①用时1.5 min则第一组实验的化学反应速率(用草酸表示)为
    (5)、某同学绘制了瞬时速率v和时间t的图像

    ①该同学提出猜想

    猜想a:温度上升导致速率快速上升

    猜想b:反应产生了催化剂

    该同学发现该反应前后体系温度上升了0.5℃,因此不成立(猜想a或猜想b)。

    ②该同学推测可能的催化剂是(填物质化学式)。

    ③验证猜想的方法是

  • 12、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BaSO4s+4H2gBaSs+4H2Og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n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ΔH>0 B、anBaS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C、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D、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aSH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 13、在金催化剂表面XZ反应的历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总反应分两步进行 B、总反应的ΔH>0 C、Y是中间产物 D、v(XY)>v(YZ)
  • 14、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38.6kJmol1 ,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生成1mol NH3(g)时放出19.3kJ的热量 C、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大于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 D、将1mol N2(g)与3mol 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38.6kJ
  • 15、对于可逆反应A(g)+3B(s)⇌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C)=0.2 mol·L-1·s-1 B、v(B)=0.4 mol·L-1·s-1 C、v(D)=6 mol·L-1·min-1 D、v(A)=5 mol·L-1·min-1
  • 16、基本概念和理论是化学思维的基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VSEPR理论认为VSEPR模型与分子的空间结构相同 B、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称为元素周期律 C、泡利原理认为一个原子轨道内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 D、sp3杂化轨道由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杂而成
  • 17、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Se

     

     

    (1)、元素Cs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⑤的阳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2)、元素S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上方周期表所示,预测SeO2具有一定性(填写“氧化”、“还原”或“氧化和还原”)。Se与⑦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较强的是(填写化学式)。
    (3)、在元素周期表中,存在对角线相似,即某些主族元素与其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相似的(如锂和镁,铍和铝)。根据周期表对角线规律,金属Be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铝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似。写出Be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4)、M同学利用下图探究N、C、Si的非金属性大小,试剂X是________。

    (5)、单质①在单质⑧中安静燃烧,火焰呈________色,可以证明燃烧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
    (6)、写出一条能证明④的非金属性强于③的实验事实________。
  • 18、

    I.实验小组利用传感器探究Na2CO3NaHCO3的性质。

    【查阅资料】pH越小,OH-浓度越小,溶液碱性越弱。

    【实验过程】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数据

    实验①

    测量下述实验过程的温度变化

    实验②

    测量下述实验过程的pH变化

    【分析与解释】

    (1)实验①中,溶解时吸收热量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②中,OH-未参与该反应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

    (3)实验②中,滴加NaHCO3溶液的pH变化与滴加Na2CO3溶液的有明显差异,原因是滴加NaHCO3溶液的烧杯中,参与反应的离子有________。

    (4)工业上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一定量的NaHCO3 , 取质量为5.00g的纯碱样品,充分加热后,质量减少0.155g,此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II.可用Cl2Ca(OH)2制备漂粉精,漂粉精常用于游泳池的消毒。已知微生物的细胞膜表面是带有负电荷的,池水的酸碱性对漂粉精的消毒效果影响明显。

    (5)写出制备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6)新制氯水中,能透过细胞膜起消毒杀菌作用的微粒是________(填化学式),若池水碱性过强,消毒作用会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7)若池水酸性过强,会刺激眼睛和皮肤。有时加入小苏打以降低酸性,起到降低酸性作用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 19、明矾[KAlSO4212H2O]在造纸、净水等方面应用广泛,实验室以铝灰为原料制各明矾的流程下图所示。

    已知:①铝灰含AlAl2O3为和少量FeOFe2O3SiO2

    SiO2不溶于强酸;

    ③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H2O , 是一元弱城,其电离方程式:NH3H2ONH4++OH-

    ④不同温度KAlSO4212H2O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60

    80

    90

    KAlSO4212H2O/g

    3.00

    3.99

    5.90

    8.39

    11.7

    24.8

    71.0

    109

    回答下列问趣:

    (1)、“酸漫”后溶液中主要的金属离子有Fe3+。“滤渣I”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
    (2)、①“氧化”过程中H2O2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Fe2+的“氧化效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试解释温度过高,“氧化效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3)、溶液的pH对铝、铁沉淀率的影响如图所示。“调pH”时应控制溶液的pH范围为________。(填编号)

    A.3.0~3.5            B.4.0~4.5            C.4.5~5.0

    (4)、若某工厂研究小组为了避免滤液中含有NH4+ , 干扰明矾的制备,在“沉铝”中选择加入KOH溶液至过量,发现铝沉淀量减少,原因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得到明矾晶体的“系列操作”包括、过滤、洗涤、干燥。
  • 20、实验制备收集干燥纯净的氯气,并探究其性质。所用仪器及药品如图所示:

    (1)、上述实验制取氯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选择上述仪器制备收集干燥纯净的氯气,并按顺序连接(填各接口处的字母):a________i。
    (3)、如下图所示,在A处缓慢通入干燥的氯气。当打开B处的弹簧夹时,C处的红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当关闭B处的弹簧夹后,C处的红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盛放的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填编号)

    A、饱和NaCl 溶液 B、NaOH溶液 C、足量AgNO3溶液 D、浓硫酸
    (4)、某学习小组拟用手持技术对新制饱和氯水进行检测,下列图像变化最不可能的是___________。(填编号)

    A、图1说明光照使氯水的酸性增强,新制氯水需避光保存 B、图2说明久置的氯水失去漂白能力 C、电导率是表示物质传输电流能力强弱的一种测量值,图3表示氯水的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D、图4说明光照时氯水中的某种成分分解产生氧气
    (5)、FeI2是一种灰黑色的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它的还原性,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的FeI2溶液,向其中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某同学对产生黄色的原因提出了假设。

    假设1:I-Cl2氧化

    假设2:Fe2+Cl2氧化。

    请你完成下表,验证假设: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得出结论

    甲组

    取少量黄色溶液于A试管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假设1成立

    乙组

    取少量黄色溶液于B试管中,滴加几滴②

    溶液变红

    假设2成立

    ③甲组同学得出结论“Cl2可将I-氧化”,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④丙组同学认为乙组实验不够严谨:加入少量的氯水,Cl2只能与还原性强的离子先反应;

    丙组改进了实验:用煮沸冷却后的水配制FeI2溶液,向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和试剂②,溶液不变红,证明假设2不成立,证明了还原性:Fe2+I-(填“>”、“<”或“=”),煮沸的作用是

上一页 91 92 93 94 9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