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贵州省铜仁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贵州省铜仁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贵州省安顺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福建省三明市b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福建省龙岩市2017年高考物理一模试卷
- 福建省龙岩市四校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福建省龙岩市四校联考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海南省儋州市八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1、某同学用图甲装置进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图乙为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纸带上计数点,相邻两个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画出来,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1)、下列给出的实验器材,本实验不需要用到的是___________(单选)A、天平 B、电压合适的交流电源 C、刻度尺(2)、使用打点计时器来分析小车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以下基本步骤: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并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让细线跨过定滑轮并与木板平行,下面挂适量钩码
D.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E.将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
以上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
(3)、小车经过E点时的速度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2、如图所示,倾角为、质量为M上表面光滑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在它上面放有质量为m的木块B,用一根平行于斜面的细线连接一个轻环A,并将轻环套在一根两端固定、粗糙的水平直杆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则( )A、水平面对斜面体C的支持力等于 B、水平面对斜面体C的摩擦力大小为 C、物块B对斜面体C的压力大小为 D、水平直杆对轻环A的支持力大小为
-
3、杂技表演中,经常会有一个演员从高处释放一个物体,而地上另一个演员把物体抛上去,空中很多物体上上下下。现假设物体A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的同时,由地面竖直上抛物体B,两物体在空中“相遇”时B的速率为A的2倍,然后继续运动(没有发生碰撞),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A、B两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遇时A、B两物体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B、B物体在空中运动时间是A的4倍 C、两物体落地前相对速度越来越小 D、物体B竖直上抛的初速度大小是物体A落地时速度大小的2倍
-
4、如图甲所示,质量均为m的物体A和B用一个轻质弹簧连接,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最初系统静止。现用竖直向上的力缓慢拉木块A直到木块B刚好离开地面,测得木块B对地面的压力N相对应两木块之间的距离L,作出图像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像中的数值等于mg B、图像中 C、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D、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5、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都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国旗可认为是先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作匀速运动,最后作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加速和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在两次升旗训练中,第二次国旗在开始阶段加速度较小,但跟第一次一样,仍能在歌声结束时到达旗杆顶端。则国旗在两次升旗中( )A、匀速运动时速度相等 B、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C、匀加速运动时位移大小相等 D、匀加速运动时时间相等
-
6、如图是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封面上的沙漏照片,若近似认为砂粒下落的初速度为0,出砂口到落点的距离为20cm,忽略空气阻力,不计砂粒间的相互影响,设砂粒随时间均匀漏下,则( )A、落点处砂粒的速度约为1m/s B、出口下方10cm处的粒子速度约是5cm处的4倍 C、出口下方0~2cm范围内的沙粒数约与2~8cm范围内的沙粒数相等 D、若出口下方0~5cm范围内有100颗沙粒,则出口下方5cm~20cm范围内约有200颗沙粒
-
7、一种叫做“萝卜快跑”的无人驾驶网约车,它车头装有一个激光雷达,就像车辆的“鼻子”,一旦“嗅”到前方88m范围内车辆和行人的“气息”,车子会启动制动装置,制动反应时间为0.2s,制动加速度大小为 10m/s2 , 则( )A、最大安全速度是40m/s B、最大安全速度是50m/s C、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从“嗅”到前方行人“气息”到停止需要3s D、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从“嗅”到前方行人“气息”到停止的距离为50m
-
8、某跳水运动员在一次训练中的图像,不考虑空气阻力,由图可知( )A、运动员在内一直下降 B、运动员在时已浮出水面 C、运动员在内做自由落体运动 D、运动员在内运动的加速度变大
-
9、一直梯斜靠在竖直光滑墙壁,人站在梯子上静止,梯子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 关于直梯受力情况( )A、地面对梯子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墙壁对梯子的弹力是梯子形变产生的 C、若增大,地面对梯子的支持力变大 D、若增大,地面对梯子的摩擦力变小
-
10、衢州烂柯杯全国职工围棋线下阶段比赛于2024年10月在衢州智慧新城举行,若某次比赛中铁质的棋盘竖直放置,每个棋子都是一个小磁铁,能吸在棋盘上。不计棋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则( )A、棋子受三个力作用 B、若给棋子一个水平推力(棋子不动),棋子受到摩擦力变大 C、棋子对棋盘的压力和棋盘对棋子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只要磁力足够大,即使棋盘光滑,棋子也能静止在棋盘上
-
11、如图所示,某杂技演员一只手撑在木棍上,头上、脚上和另一只手上顶着几个碗使身体保持静止,则( )A、脚收缩不会影响演员的重心位置 B、演员的重心一定在演员的身体上 C、脚对碗的作用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上 D、碗和演员整体的重心所在的竖直线可能不过演员的支撑右手
-
12、某智能机器人在一段时间内的图像(20s~30s的图线为曲线,其余为直线),则( )A、机器人20s~30s内做曲线运动 B、0~10s内,机器人速度为0.5m/s C、10~20s内,机器人做匀减速运动 D、机器人在5s末的速度与15s末的速度相同
-
13、一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关系 , 则( )A、汽车刹车后经过4s速度变为0 B、汽车刹车后10s内的位移大小为30m C、刹车过程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D、汽车停下来之前最后一秒位移为0.5m
-
14、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概念的提出用到了微元的物理方法 B、质点的概念是采用了理想化模型的物理思想 C、瞬时速度的定义运用了控制变量的物理方法 D、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假设法
-
15、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大疆T16植保无人机”。它的时速达到100km/h,航程400km,则( )A、400km指的是位移 B、10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C、确定无人机的位置时需要建立三维坐标系 D、观察无人机飞行速度时可以选取无人机上的摄像机为参考系
-
16、下列项目比赛过程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A、研究跳水运动员跳水的动作 B、研究乒乓球在空中的旋转问题 C、研究马拉松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D、研究羽毛球运动员扣球的动作
-
17、某兴趣小组对“蝉宝跳台跳水”进行研究,因运动员跑、跳、翻等运动过于复杂,做了假设简化:将运动员看作质量为m的木块,在距水面上H=3m高处以v0=2m/s竖直上抛,落入水中,不计空气阻力和入水过程木块的大小,入水后受到水对木块的浮力和摩擦阻力总计大小恒为体重的3.5倍,直到速度减为零再上浮。有人认为入水过程将木块看作质点太过简化,经查资料后在入水过程将木块改成1.6m长的竖直直杆(全程保持竖直不翻转),从杆接触水面到没入水中过程视为减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与杆入水深度关系为 , (其中l为杆长,h为杆入水的长度,v1为杆刚入水时的速度大小)。杆全部入水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杆入水前、全部入水后受力与木块相同。请你帮助计算:(提示:可以用图像下的“面积”代表时间)(1)、将运动员简化为木块(质点):
①木块竖直上升过程离跳台的最大高度和从抛出到刚入水的时间;
②为不让木块碰到池底,水至少多深;
(2)、将运动员简化为竖直直杆:③直杆刚没入水中时的速度大小;
④直杆从抛出到入水最深的过程(池水足够深),全程平均速度大小。
-
18、小明同学尝试推动家中质量的沙发。(1)、小明以的力水平向前推沙发,但没有推动,求沙发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2)、小明以更大的力推动沙发,待沙发达到一定速度后放手,沙发经过1s滑过2m停下。求沙发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3)、小明在沙发停下前,改用与水平面成角斜向上的力拉沙发,恰好使沙发做匀速直线运动,求拉力的大小。(已知: , )
-
19、如图所示,汽车上高速公路通过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TC通道),需要汽车先在收费站入口处减速到5m/s,再通过长10m的匀速行驶区间后允许加速驶离。以15m/s行驶的小车,正要过ETC通道,设小车减速的加速度a大小恒为1m/s2 , 求:(1)、小车需在离收费站入口多少距离处开始减速?(2)、小车通过匀速行驶区间后再匀加速驶过25m,速度增加到15m/s,求小车的加速度大小;(3)、小车从开始减速、匀速、加速到15m/s的总时间。
-
20、某实验小组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A.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并用图钉把橡皮筋的左端点固定在方木板A点上,橡皮筋的右端点拴上两个细绳套;
B.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右端点伸长到某一位置O,记录两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 , 并记录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
C.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筋的结点拉至O点,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套的方向;
D.选定一个合适的标度,在图丙中,用力的图示法作出F1、F2和F的图示;
E.用虚线把F的箭头端分别与F1、F2的箭头端相连接,得到四边形,分析力F与F1、F2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F.发现F与F1、F2构成的四边形接近平行四边形,适当修改,使其严格满足。
G.整理器材,得出结论。
(1)、上述实验步骤中做法错误的是 , 缺少的操作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测力计拉绳套时外壳不能摩擦到纸面 B、测力计通过调整面板或指针位置来调零 C、两测力计校准时必须用标准测力计检验 D、只有一个弹簧秤也能完成力的合成实验(3)、某次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2.20N,另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读数F2=N。(4)、F1、F2的方向如图丙所示,用作图法求F1、F2合力大小F合=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