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请在下列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

    ①电火花计时器②天平③低压交变电源④细线和纸带⑤砝码、托盘和小车⑥刻度尺⑦停表⑧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

    (2)、安装好实验装置后,按照正确的实验操作,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一段如图所示,可知纸带的(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

    (3)、如图中OABCDEF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交变电源的频率为50Hz , 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s2。打下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m/s(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电压变成210V , 频率不变,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2、如图所示是利用光电门近似测瞬时速度的实验,若遮光条宽度Δs=3cm , 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15s ,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s , 则滑块经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v1=m/s,滑块经过第二个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v2=m/s,在这个实验中要更准确的测出滑块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遮光条宽一些好还是窄一些好(填“宽”或“窄”)。

  • 3、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甲的位移-时间图像和乙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从原点出发后(  )

       

    A、0~6s甲做往返运动,乙做单向直线运动 B、甲、乙均在第3s末改变运动方向 C、2~4s甲的加速度为零,乙的加速度为4m/s2 D、2~4s甲的平均速度为4m/s、乙的平均速度为零
  • 4、海鸥捕到外壳坚硬的鸟蛤(贝类动物)后,有时飞到空中将它丢下,利用地面的冲击打碎硬壳后食用。已知鸟蛤撞击地面前的速度需要达到20m/s , 才能打碎硬壳,若海鸥在某高度将鸟蛤由静止丢下,恰好碎壳,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鸟蛤应该在距地面40m高处被丢下 B、鸟蛤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2s C、鸟蛤最后1s内下落的距离为10m D、鸟蛤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m/s
  • 5、“往返跑”是体育项目中常用的训练方法(该段过程中训练者需触摸折返线后反向运动),某训练者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初速度为5m/s , 经过5s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 则这段时间内该训练者的平均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
    A、1.0m/s2 B、2.0m/s2 C、3.0m/s2 D、4.0m/s2
  • 6、新能源汽车在辅助驾驶系统测试时的速度大小为20m/s , 感应到前方有障碍物立刻制动,以加速度大小为8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汽车在制动后3s内的位移大小为(       )
    A、16m B、24m C、25m D、30m
  • 7、航母装备的电磁弹射装置可使静止的舰载机获得10m/s的初速度,而后由机上发动机使得舰载机在96m内达到70m/s的起飞速度,假设该过程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舰载机在该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
    A、17.5m/s2 B、25m/s2 C、25.5m/s2 D、50m/s2
  • 8、如图(a)、(b)分别为甲、乙两物体沿某一直线运动的v-t图像,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关于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始时甲、乙两物体的初速度都为4 m/s B、在8 s内甲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2~5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C、当t=5 s时甲的速度方向不变,乙的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 D、整个过程中甲离出发点越来越远,乙最终又回到出发点
  • 9、某中学2024年秋季田径运动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广播通知径赛检录于9:30开始,此处9:30指的是时间间隔 B、百米赛跑中,一名运动员发现自己在“后退”,他是以大地为参考系 C、运动员跑完1000m比赛,这个1000m指的是路程 D、百米赛跑运动员以9.5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这里的速度是指平均速度
  • 10、如图所示,起重机吊着质量为1吨的重物使其上升3m,用时5s,以向上为正方向,5s末的速度为1m/s,则上述过程涉及的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质量 B、高度 C、时间 D、速度
  • 11、如图所示,质量为3kg的长木板放在光滑平台右侧的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2kg的滑块A放在长木板的左端,滑块A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平台上放一质量为1kg的滑块B,某时刻滑块B受到敲击获得6m/s水平向右的速度,滑块B与A发生弹性碰撞后,滑块A开始滑动。

    (1)、求滑块A、B碰撞后各自的速度。
    (2)、若滑块A以2m/s的速度与长木板分离,求长木板的长度。
    (3)、若长木板足够长,求滑块A相对于长木板滑动的最大距离。
  • 12、如图所示,轻弹簧下面悬挂着一个质量为0.2kg的盘子,平衡时弹簧的伸长量为10cm,有一块质量为0.2kg的橡皮泥从距离盘子30cm高处由静止自由下落,落到盘中心后并粘附到盘上,弹簧弹性势能Ep与劲度系数k和形变量x的关系为Ep=12kx2 , 重力加速度g10m/s2 , 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且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求:

    (1)、盘子和橡皮泥一起向下运动时的初速度;
    (2)、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伸长量。
  • 13、一物体沿着x轴做简谐运动,从t=0时刻开始计时,物体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xt图像如图所示,求:

    (1)、当t=1.75s时物体的位移;
    (2)、从t1t2经历的时间。
  • 14、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斜槽放在水平桌面上,斜槽末端调整为水平。先让入射小球A从斜槽上的S点由静止释放,找到它的平均落地点P。在斜槽末端放上小球B,再让入射小球A从S点由静止释放,找到小球A、B碰后的平均落地点MN

    (1)、为了保证两球发生对心碰撞,两球的半径应该相等,为了保证小球A、B发生碰撞后小球A不反弹,小球A的质量mA应该(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B的质量mB
    (2)、实验过程中需要用直尺测量OP长度以及长度和长度,并测量小球A、B的质量mAmB
    (3)、如果等式mAxOP=在误差范围内成立,则表明小球A、B组成的系统碰撞前后动量守恒。
    (4)、如果等式mAxOP2=在误差范围内成立,则表明小球A、B组成的系统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 15、研究动量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①为压力传感器,②为光电门,③为装有挡光片和弹性圈的小车,④为水平气垫导轨。

    (1)、推动小车,让小车撞击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记录下了如图乙所示的Ft图像,由图像可知力的作用时间Δt=s;经测算得到Ft图线下的面积为0.44Ns , 可知小车撞击压力传感器的时间内,撞击力的平均值F¯=N。
    (2)、已知小车的质量为0.2kg,小车前面是弹簧圈,可以认为是弹性碰撞,则小车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m/s。
  • 16、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型长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长木板与水平地面之间动摩擦因数μ2=0.5。质量均为0.5kg的滑块A、B放在长木板上,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25 , 初始时滑块A、B之间的距离为1.8m,滑块A和长木板之间连接有一处于原长状态的弹簧,弹簧的弹性系数为50N/m,某时刻给滑块B一个v0=5m/s的初速度,方向向左,滑块B和A碰后粘连在一起。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g10m/s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B与A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4m/s B、滑块B和A由于碰撞损失的机械能为2J C、长木板刚滑动时弹簧的压缩量为0.15m D、长木板刚滑动前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2.25J
  • 17、在光滑平面上小球A以速度v与一个静止且相同的球B发生正碰。碰撞后A、B两球的速度分别为v1v2 , A、B两球的总动能是原来的34。则以下关系式成立的是(  )
    A、v2+v1=v B、v2v1=2v C、v1v2=34v2 D、v1v2=18v2
  • 18、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简谐运动的周期为2s B、简谐运动的圆频率为2π rad/s C、0~1.0s通过的路程为零 D、简谐运动的初相位为π2
  • 19、质量为m的粒子沿直线匀速运动,初动量为p。从某时刻开始,一个力F=ktk为大于零的常数)沿粒子运动方向作用于该粒子,在力F作用的Δt时间内,粒子动量从p变为3p , 忽略重力的影响,则Δt的值为(  )
    A、2kp B、2pk C、2kp D、2pk
  • 20、如图所示,质量为4m且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以水平速度v0冲上斜面,则小球冲上斜面后距离水平面的最大高度是(  )

    A、v025g B、v022g C、2v025g D、2v02g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