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加速滑行,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 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 重力加速度为g,若长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则长木板对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一定为(  )

    A、μ1(m+M)g,水平向左 B、μ2mg,水平向右 C、μ2mg,水平向左 D、μ1mg+μ2Mg,水平向左
  • 2、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轻质弹簧系住,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小球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弹簧的伸长量为mgk B、弹簧的压缩量为mgktanθ C、斜面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mgcosθ D、斜面对小球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 3、a、b、c三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图像c是一条抛物线,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B、0~5s内a、b两物体平均速度相同 C、在0~10s内,c物体做曲线运动 D、物体c在t=5s时速度大小为1m/s
  • 4、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就越大 B、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C、速度变化很快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很小 D、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速度变化量方向无关
  • 5、在某次军事演习中,歼击机以v0=220m/s的恒定速度追击前面同一直线上匀速飞行的无人靶机。当两者相距x0=3.2km时,歼击机发射一枚导弹,导弹脱离歼击机后沿水平方向做加速度为a=20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t0=20s时击中无人靶机并将其击落。已知发射导弹的时间不计,发射导弹对歼击机速度无影响。
    (1)、求无人靶机被击中前飞行的速度v1大小;
    (2)、求导弹飞行过程中与无人靶机的最大距离Δx
  • 6、为了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一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M为带滑轮的小车的质量,m为砂和砂桶的质量。(滑轮质量不计)

    (1)本实验(选填“需要”、“不需要”)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实验中(选填“需要”、“不需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2)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每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a=m/s2 , 与纸带上D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画出的aF图像是一条直线,求得图线的斜率为k , 则小车的质量为

  • 7、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弹簧测力计B挂于竖直木板上的固定点C , 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 , 手持弹簧测力计A拉结点O , 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力的方向。

    (1)、下列关于实验的要求正确的是______。
    A、与弹簧测力计相连的细线应尽量长些 B、用铅笔顺着细线描出拉力的方向 C、弹簧测力计外壳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没有影响
    (2)、图丙是测量时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其示数为N。
    (3)、该同学改变两弹簧测力计的夹角做第二次实验时,结点O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与第一次相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合力将(选填“不变”或“改变”)。
  • 8、某实验小组要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他们利用智能手机中自带的定位传感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手机软件中的“定位”功能可以测量手机竖直方向的位移(以打开定位传感器时手机的位置为初位置)。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主要的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A. 按图安装实验器材,弹簧上端固定在横杆上,下端与手机连接,手机重心和弹簧在同一竖直线上

    B. 在手机下方悬挂一个钩码,缓慢释放,当手机和钩码静止时记录下手机下降的位移x

    C. 在坐标纸中描点作出nx图像,如图乙所示

    D. 改变钩码个数n , 重复上述操作,记录相应的位移x

    E. 手托着手机缓慢下移,手离开手机,手机静止时,打开手机中的定位传感器

  • 9、“蹦极”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弹性长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项极限运动,如图甲所示。某运动员做蹦极运动时,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若空气阻力和弹性绳的重力可以忽略,蹦极的过程可看作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根据图像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t1t2时间内,运动员的速度方向先竖直向下,后竖直向上 B、t1t2时间内,运动员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C、当运动员下降至最低点时,加速度大小为2g D、运动员的重力大小为0.6F0
  • 10、在体育比赛中,“猎豹”摄像机让犯规无处遁形。在冬季奥运会速度滑冰比赛中,摄像机和某运动员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摄像机在前,t1~t2时间内摄像机在后 B、0~t2时间内摄像机与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相同 C、0~t2时间内摄像机的速度始终大于运动员的速度 D、0~t2时间运动员的速度逐渐变大
  • 11、春节晚会上杂技《绽放》表演了花样飞天,如图是女演员举起男演员的一个场景,两位杂技演员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平地面对女演员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B、水平地面对女演员的支持力和女演员的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女演员对男演员的作用力小于男演员对女演员的作用力 D、女演员对男演员的作用力等于男演员的重力
  • 12、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在飞行约5000千米后载人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然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与天和核心舱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结合所学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000千米”是火箭运动的路程 B、“6.5小时”是时刻 C、“4时27分”是时间 D、研究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过程,飞船能看成质点
  • 1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一辆平板车以v=2m/s的速度向前匀速行驶,t=0时刻,在平板车前端M的正前方S=4m距离处有一个小球在离地面H=6.8m高度处正以v0=1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已知平板车上表面离地高度为h=0.55m , 车身长度L=3.5m , 重力加速度g=10m/s2 , 不计空气阻力。

    (1)、小球运动过程中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2)、求小球落在平板车上的位置到车身前端M的距离;
    (3)、为了避免小球落在平板车上,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的同时,小车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求平板车的加速度a所满足的条件。
  • 14、如图所示,在足够高的光滑水平桌面上静置一质量为1kg的长木板A,轻绳绕过光滑的轻质滑轮,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与A的右端相连,质量为2kg的物体B挂在轻质动滑轮下端。将物体B由静止释放,当木板A的位移为0.3m时,质量为2.5kg的物块C(可视为质点)以4m/s的水平向左的速度从木板A的右端滑上来,经过一段时间后,C刚好不能从木板A的左端滑出,此过程中木板A始终在桌面上滑动。已知A、C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重力加速度取g=10m/s2 ,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物块C没有滑上木板A之前,A和B的加速度大小之比;

    (2)当木板A的位移为0.3m时,A的速度大小v1

    (3)木板A的长度L。

  • 15、某同学在看完精彩的篮球比赛后,设计并制作了一个投篮玩具,如图所示。该玩具由斜面体、轻质弹簧和一个缩小的篮架组成,其中弹簧原长和斜面长度相同。把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弹簧下端与斜面体底部的固定挡板相连,上端与轻薄挡板相连。将一小球用力按压在弹簧上端的轻薄挡板上,使弹簧的压缩量为x=310m , 松手后小球将沿斜面向上飞出。该同学进行了多次尝试,每次松手时小球都在同一位置,反复调节篮架与斜面体间的水平距离,直至小球能够斜向下、无碰触地穿过篮框中心。该玩具中的斜面与水平面夹角θ为60°,篮框平面到篮板上沿的距离是h=0.1m,小球可以看作质点。某次投篮中,小球穿过篮框中心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的正切值为233 , 小球到达最高点时恰好与篮板上沿等高。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10m/s2 , 小球的质量为m=0.1kg,忽略一切摩擦,空气阻力不计,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形变量为x时,具有弹性势能为EP=12kx2。求:

    (1)斜面体右侧的竖直面与篮框中心间的水平距离l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16、小李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放置的带滑轮的长木板上静置一个带有砝码的木块,最初木块与砝码总质量为M,木块的左端通过细绳连接一小托盘,木块右端连接纸带。小李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a、将木块中放置的砝码取出一个并轻放在小托盘上,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小车开始加速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b、继续将木块中放置的砝码取出并放在小托盘中,再次测量木块运动的加速度;

    c、重复以上操作,记录下每次托盘中砝码的重力mg,通过纸带计算每次木块的加速度a,数据表格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托盘中砝码的总重力mg

    1.5N

    2N

    2.5N

    3.0N

    3.5N

    木块的加速度(单位:m/s2

    0.00

    1.95

    2.97

    4.06

    a5

    第5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纸带上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由此可计算得出a5=m/s2

    d、如果以mg为横轴,以加速度a为纵轴,将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画出a-mg图像。

    e、若小托盘的质量忽略不计,且本实验中小托盘内的砝码m取自于木滑块,故系统的总质量始终为M不变,于是可得系统加速度a与木滑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应满足的方程为:=Ma

    f、若根据数据画出a-mg图像为直线,其斜率为k,与纵轴的截距为-b,则μ可表示为 , 总质量M可表示为 , (用k和b表示),并可得到测量值μ=(g取9.8m/s2 ,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17、如图所示,一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篮球收纳架由矩形底座、竖直细立柱和倾斜细挡杆等组成,倾斜挡杆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均为60 , 已知篮球A的质量为m,半径为R,两同层倾斜挡杆间、两竖直立柱间的距离均为1.2R。现以底座MN边为转轴,将篮球架逆时针缓慢转到倾斜挡杆接近水平,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始时一根竖直立柱对篮球A的弹力大小为5318mg B、初始时一根倾斜挡杆对篮球A的弹力大小为5312mg C、转动过程一根竖直立柱对篮球A的弹力逐渐增大 D、转动过程一根倾斜挡杆对篮球A的弹力逐渐减小
  • 18、如图所示,在一个倾角θ=15°的足够长固定斜面底端P点将小球a以某一初速度斜向上抛出,抛出方向与斜面的夹角α=30°,小球a将落在斜面上的Q点,P、Q之间的距离为l。若将小球b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从P点抛出,抛出方向与斜面的夹角调整为45°,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sin15°=624,cos15°=6+24,则(  )

    A、从抛出到落在斜面上,小球a所用的时间为 2lg B、从抛出到落在斜面上,小球a、b所用的时间相等 C、小球b将落在Q点 D、小球b将落在Q点的下方
  • 19、“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受试者听到口令起跑,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从起点A全力跑向5 m处的B点并用手触摸折返线处后折返返回A点,然后依次到C点、D点最终返回A点,所用时间即为“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现测得某受试者成绩为7.50 s,该受试者在测试全过程中的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

    A、0,0 B、4 m/s,0 C、2 m/s,0 D、30 m/s,3 m/s
  • 20、ETC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可以加快高速公路的通行。甲、乙两车同向分别走ETC通道和人工通道,初速度和加速度均相同,通过后又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甲车减速开始计时,v-t图像如图所示(10s后的图像未画出),两车在t=6s时恰好在A线(收费处)相遇,若乙车停车人工缴费耗时12s,求:

    (1)t=0时,甲乙两车相距多少米?

    (2)乙车从减速到恢复原来速度共历时多少秒?

    (3)走ETC通道比走人工通道节约时间为多少秒?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跳转